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社会,大众文化凭借其科技优势,满足了消费时代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成长为一种强势文化,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形态,具备娱乐性和商业性两大基本特征。中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大众文化下产生了现代中国人的人格困境,本文对造成人格困境的原因作出探讨,总结出五大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是一种深刻影响青少年人格的社会存在。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给青少年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文化场,为青少年现代人格的自由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人文精神的空场,又可能导致青少年人格需求的物化、人格判断的困惑和人格行为的失范。为此,应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同时,积极引导大众文化的发展,为青少年创设健康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大众文化进行精英主义式的批评,然而,以审美主义为价值标准难以挖掘大众文化本身所蕴藏的丰富美学诉求.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中国当前的大众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他认为每种艺术样式和审美价值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土壤,我们对待艺术的生存困境与对新艺术形式的评价应在承认客观现实前提下探究和思索,这对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颇富启示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精英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现状,揭示一度位于中国文化金字塔顶端的精英文化在借助现代高速传媒席卷文化市场的大众文化冲击下面临的困境,探讨精英文化如何突破大众文化的包围,在多元文化中重新占据主导地位的出路及提升的途径,提出面对当下的文化困境,精英文化必须调整好姿态,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和长远的发展眼光做出自己在当代的生存抉择,在文化趋于多元化时代,保持自己独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已成为当代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土壤,它对学生思维、思想、能力、价值的影响和渗透是直接而明显的.经过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直面"大众文化,承认青少年学生个性心理、人格态势、学习状态与大众文化的联系,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入口,从完善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能力两个方面人手,利用、借鉴大众文化的资源进行班级改造,探究在大众文化传播的强势下,班级"新文化"建设的契机和方略,拓展学生文化成人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大众文化的最终价值导向是文化的和谐,从而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大众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和谐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具体形式、内容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也起着规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大众文化进行精英主义式的批评,然而,以审美主义为价值标准难以挖掘大众文化本身所蕴藏的丰富美学诉求。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中国当前的大众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他认为每种艺术样式和审美价值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土壤,我们对待艺术的生存困境与对新艺术形式的评价应在承认客观现实前提下探究和思索,这对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颇富启示性。  相似文献   

8.
将现代大众文化混同于古典时期的市民文化以逃避理论上的困境反映出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现代性追求的急切与盲目 ,对大众文化批判的前提是全球化背景下对现代性的反思潮流。 80年代具有市民性的通俗文化 ,曾经对主导文化的变革构成积极的反作用 ,但进入 90年代以后则发生了质变 ,并且处于不同的文化冲突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9.
一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史,就是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历史,也就是这三种类型文化交替占据审美文化中心地位的发展史.笔者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的特征及现状的把握入手,对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未来格局做出了总体把握和宏观描述.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消费为特征的文化,消费是大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将女大学生消费置于大众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浅析了其呈现的不同特征,并剖析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女大学生关联着家庭和社会,在大众文化的视角下研究她们的消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大众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作为主要由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学体制的合力所产生的红色经典,在当前语境下面临着种种困境。如何寻求红色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契合点,如何传承红色经典的核心精神,都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力量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养成既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就其正面作用而言,大众文化对当前文化格局的改变有利于青少年公民主体意识的养成,大众文化的开放性有利于青少年养成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大众文化的跨地域传播有利于青少年全球公民意识的培养。其消极影响表现在:大众文化的肯定性容易养成青少年的犬儒主义人格;大众文化的感官性容易削弱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众文化的无国界特征容易消解青少年的民族国家认同。面对这一现实,学校教育应该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作出主动调适,才能在大众文化勃兴的文化背景下开展有针对性的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化研究在我国兴起的原因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不仅仅是西方理论的又一次"中国旅行",而是有着具体的本土文化语境.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化、世俗化的社会现实与大众文化迅速崛起是其兴起的社会现实基础;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困境,以及走出这种困境的焦虑,是文化研究在中国兴起的更为深层的原因;打破学科体制对学术研究的束缚,冲破学科壁垒的限制,是其兴起的另一动因.但同时"文化研究"也存在被它所所挑战的文化工业和学术体制收编,以及丧失文学研究的审美维度的可能性.这种困境是必须警惕的.  相似文献   

14.
小写的文化: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在认识转型极限时期中国大众文化心理的基础上,理解本土文化资源和两种文化时间的差异,是大众文化理论必须关注的问题.大众文化不是审美的领域,它所具有的娱乐性特征,决定了它的消费功能.在文化生产单一的时代,我们呼唤娱乐文化的出现,希望文艺能够轻松并更具欣赏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审美的领域制造的所有文化制品都具有合理性.就现实的大众文化状况来说,它虚拟的两种文化时间所导致的简单化和庸俗化,对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相似文献   

15.
二人转本是东北地方的民间文艺,由于其具有鲜明的娱乐性和狂欢化特点,契合了大众化时代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诉求,加之赵本山的成功推动,近年呈现出一种大众文化的流行势态。尤其是在"刘老根大舞台"成功的"文化产业"运作模式下,二人转已经不再是作为东北民间文艺的二人转,而是一种被"文化工业"制造出来的大众文化,其文化身份也由民间文艺转变成为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达后的产物.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大众文化迅速成为社会的显性文化.其时文学创作受到了大众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作品内容关注普通百姓的庸常生态,展示出一种平民化的追求;作品叙事关注当下日常的琐碎生活,展示出一种生活化的倾向;作品语言生活化和世俗化.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话语中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对另当前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然而,作为一种有着巨大影响而又充满内在矛盾的文化境遇,肯定大众文化的进步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大众文化的弊端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大从文化自身也的确存在着种种不足和问题,必须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引导、规范、调节、控制和改造,以现代人文精神提升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十年间,中国传统的娱乐文化的生产方式被新兴的、以单一快乐为目的的文化生产方式所替代,其政治功能因之发生重大转向:大众文化复杂的政治经济学图景被一种简单的"快乐经济"所替代,形成了一种"傻乐主义"的文化样式,并通过一种"去政治化"的方式达成隐形的政治功能.通过景观化的快乐政治来遏制传统大众文化悖论性的现实批判冲动,大众文化的"快乐"变成人们想象中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新的意识形态形式.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异质、开放、无政府的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的人格变异,大众文化的商业化、标准化、通俗化改变了中国意识形态格局,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偏移,物欲泛滥、个性张扬、追求世俗的消费文化导致大学生的道德理性危机,吞没了其真实自我.,致道德意义式微.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应当思考、探索和预见新的文化景观,以及文化在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中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深刻影响,在各种文化的冲突与矛盾中探寻基本的社会价值,以更为充分的文化方式激发其精神动力,迎接多元文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新生代写作既追求与大众审美风尚趋于同步,又从作家的个人经验和感受出发,描绘边缘化生存景象及其困境,以欲望化、时尚化、复制化、边缘化的书写方式恰逢其时地完成了对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双重审美求证,从而获得了一种亦俗亦雅、雅俗混杂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