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章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文德”这个范畴的是东汉的王充。他说:“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夫文德,世服也。空书为文,实行为德,著之于衣为服。故曰: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论衡·书解》)又说;“繁文丽辞,无上书文德之操”。(《论衡·佚文》)王充这里所说的“文”是指文章形式,“德”是指道德内容。道德内容决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的“文原观”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的“道器观”基础之上,比较正确地揭示了文章与客观事物、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本质联系,从而建立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的文原理论。本文对其源流与发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嘉庆元年,清王朝已现颓败之象,但考据学家仍囿于烦琐的训诂考据,纷争门户而不思救挽。为扭转学术风气之偏,章学诚刊刻《文史通义》,并借此构建新的史学体系,一方面倡言史学,为史学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提倡“学术固期于经世”的治学宗旨。  相似文献   

4.
清人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极为尊崇叙事,认为文章以叙事为最难,文章至叙事而能事始尽.此种观念大体包括三层涵义:第一,在逻辑层面,事乃是道的现实始基与实现根据;第二,在学术发展史层面,史处于起源阶段,事为六艺之本质;第三,在写作原则方面,因事命篇与变化圆神乃为文之极境.这三点皆以事为起点、中心和归结,因此章学诚相应地将叙事推崇至无以复加.这为我们认识叙事在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位置提供了新的向度.  相似文献   

5.
读《章学诚和〈文史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二年在杭州得知仓修良同志的《章学诚和(文史通义)》即将脱稿,内心非常兴奋。章学诚生活在所谓“乾嘉盛世”,文网恢恢,宇狱频频,一般颇具卓识的学者,也不得不自限于考据训诂之域。而他却独以世俗时运为重,不肯为学术而学术,痛恶‘趋风气’,坚持‘辟风气’。不仅言传,而又身教。他深有感慨地说:“以不能名家之学,入趋风好名  相似文献   

6.
古玮玮 《文教资料》2007,(10):130-131
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否,从这个时代的妇女观上可见一斑。章学诚是清代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历史观念也是在批判与完善当时学者思想的基础上完善的。因此对于妇女观章学诚突破了以往观念的局限,肯定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才华,但由于仍受着程朱理学的影响,他对待妇女的观念也是复杂的,于是产生了进步与迂腐并存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7.
陈其泰教授解读《文史通义》一书系统阐发了章学诚重构经史关系和发展史书编纂体例的贡献,阐释了章学诚对“道”的探索、重经世贯通的学风和独特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史学理论领域自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重要意义,为章学诚思想研究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的《校雠通义》具有目录学的系统思想,他认为目录学的作用在于“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并指出图书资料,目录与学术是紧密相联的。该书中提出的“互”,“别裁”等体例,是对古典目录学的极大突破,具有近代科学研究的思想,至今影响着目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章学诚的卓著成就在乾嘉学坛上独树一帜,所著《文史通义》打通"文""史"两大领域,从整体上考察学术史演进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同时勇于针砭时弊,倡导优良学风.通过深入探讨其中《博约》(上、中、下)和《浙东学术》《朱陆》等名篇,能够充分地领会其从学术发展出发、以辩证态度作实事求是分析的睿思卓识,在今天仍然具有宝贵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校讎通义》是章学诚关于校 学理论和方法的专著。校理图书,部 次著录,既要继承刘向父子“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宗旨,又要适应学术发展和 图书变化的情况。而区分类例和撰著叙录是著录图书的主要手段。互著别裁的使用,能够科学地辨明学术原委。而编制图书索引,则对校理图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章学诚的文章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章学诚文章观的核心是强调大章的经世功用。而文章之作须以学问为基础,探求“道”的本质,即正确认识和把握现实,才能充分发挥文章补世救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是清朝乾嘉时代的史学家,长于文史批评,自云:“仆著书无他长,辨论学术精微,实有离朱辨色,师旷审音之妙”,可见其于此天赋甚高。在具体工作中,他的批评方法丰富多彩,很值得我们借鉴,兹举几例以见一斑。 (一)源流互质的批评方法。章学诚精于目录学,他认为目录学的任务应该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就是要分辨各家学术之异同,搞清它们的源流发展过程。同样,他在进行文史批评时,总  相似文献   

13.
求学以明道也是章学诚的为学目的 ,对道的新认识与其学术理论方法的建立关系重大。道为立言之本 ,道不离器是六经皆史论的立论根据。对闻道的重视也使他在为学方法上迥异于时人 ,而偏重对义理的探究。而《文史通义 .原道》篇是其对道的论述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作为重要的史学理论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史德"之说,实则是对史家理性的自觉反思,意义不可谓不深远。然而,在《文史通义》涉及袁枚的篇章里,章学诚不但做不到他所谓的理性自觉,相反,充斥着偏见和对事实的有意扭曲,甚至于情绪化的攻击和谩骂。选取章氏攻击袁枚的三条,即袁枚编造与画家童钰的友情、刘墉欲诛杀袁枚、袁枚有意抬高朱珪对他关于古文观点的赞许,通过相关的史料考证,证明章氏并未忠实于事实,足证他与自己所提出的"史德"标准,相距甚远。知难,行更不易。  相似文献   

15.
《文史通义》是继唐代刘知几《史通》、宋代郑樵《通志·总序》之后,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评论著作,同时也是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之后一部重要的文学评论书。作者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清朝浙江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我国古代三大杰出史学评论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评论家。《文史通义》是他的代表作。他写这部书,用去三十年的功力,直到逝世,还未完稿。《文史通义》评文论史,颇富创见,尤以《史德篇》最为杰出。《史德篇》的主旨,是强调文史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并阐释其标准和途径。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中心在强调史德的重要性及其含义。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史书必须注意事  相似文献   

16.
17.
单磊 《语文知识》2010,(1):70-73
《文史通义》既是一部史学理论经典,又是一部不朽的文学精品,这突出地表现在章学诚对修辞格的自觉运用上。"修辞立诚"是贯穿章学诚历史文学思想的一条红线。章学诚找到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合理结合点:重视文辞的价值,主张文史互动,同时又要求历史撰述应当言之有物,戒除虚饰浮夸的空洞文风,达到"修辞立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与刘知幾、郑樵,吾国传统史学之三大评论家,《文史通义》与《史通》、《通志总序》亦相应为传统史评之三大名著.三人中,刘知幾首开此义,郑樵踵继之,章学诚则殿末总结.各有不朽,皆得名家,同为吾国史学史前、中、后期卓越之代表.其治学、性情及时代境遇亦有绝大之相似处,本文但就此粗略举例,以见三人史评伟业之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刘知几注重从编纂学的角度指出《史记》在编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图为后世的修史立一“法典”,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造和完善纪传体史书的建议和主张。章学诚则主张学习司马迁圆通变化的旨意,反对班固及以后史官在修史过程中谨守绳墨、不知变通的做法。他力图突破纪传体的束缚,融合吸收其他史体之长处。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史体。  相似文献   

20.
刘知几注重从编纂学的角度指出<史记>在编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图为后世的修史立一"法典",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造和完善纪传体史书的建议和主张.章学诚则主张学习司马迁圆通变化的旨意,反对班固及以后史官在修史过程中谨守绳墨、不知变通的做法.他力图突破纪传体的束缚,融合吸收其他史体之长处,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