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6):80-81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历史选择的结果。从权力的角度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统治阶层的权力意志,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或对这种意识形态的建构,这种意识形态就是迷思。时尚文化也在建构一种迷思,但这种迷思是对主流文化的反迷思。通过对手机短信、网络文化的分析,本文将对时尚文化中的反迷思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谢鹏鹏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江南Style》的极速走红,离不开自媒体的巨大推力.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又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着自媒体时代特有的网络文化生成机制.《江南Style》的走红,一方面加剧了网络文化娱乐至死的倾向,促使整个社会文化重心进一步偏移,造成了文化的日益浅薄和枯萎,另一方面在后现代主义社会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强化了西方想象中的东方他者形象,推动全球霸权主义文化在网络世界新的蔓延,引发了全球文化新的迷思. 相似文献
3.
《野火集》的文化和社会批判在政治体制内发难,认为人的精神建设在社会整体建设中处于根本地位,训示社会问题,刺激个体责己精神、抗争激情和力量觉醒,呼唤具有道德反省力与自信的现代公民意识,要求民主政治和思想自由。龙应台着眼于不容忽视的民间生命力,倡扬创构一种熔台湾本土经验和民主价值为一炉的自主性的文化心理空间,从现实危局、文化危机与历史境遇出发进行社会批判,始终与人和社会改造的理想相联系,试图追寻、复原一种沉落的文化与生命精神,其终极目的是对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刘芙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05-107
节日是相对于平常之日而言的,台湾传统节日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由于主政者的更迭和社会力量的推动,台湾节日文化的内容有一些改变,但在两岸和谐共处的大前提下,从有利于两岸沟通交流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努力建构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节日公共领域,在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感、增强节日的娱乐休闲功能及开发节日的经济社会效能三个方面注意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烟草野火病是一种在烟草上普遍发生的毁灭性细菌病害,由烟草野火病菌引起,近年来,云南省主要产烟区连年发生,危害严重,论述了烟草野火病菌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明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7):48-53
在当代历史裂变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中国乡土文化始终都作为历史的一个极其显性的因素而存在着,而乡土文化在历史变革中也首当其冲地成为话语建构的试验场。新世纪乡土文化在承接了一个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之后,乡土所面临的抉择似乎不是由其自身决定的,它是被动的存在。本土文化的嬗变与人文价值的迷思使得新世纪乡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窘境,在乱象丛生的表象下,新世纪乡土文化也在寻求着自身的突围与裂变。 相似文献
8.
9.
妈祖信仰对台湾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台湾早期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进程中,妈祖信仰对于凝聚以地缘群体聚落移民间的关系方面曾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50年间,妈祖信仰对于凝聚民族精神、抗拒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奴化进程具有很强的作用。在当代,妈祖信仰已发展成为维系两岸骨肉亲情、增进相互了解、文化认同的重要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闽南语歌曲的独特唱腔与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婉治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6(3):113-115
通过对闽南语歌曲演唱中所诠释出的独特唱腔进行分析,认识其方言的独特性及音乐的色彩性,进一步了解演唱中所贯穿的人文情节和地域文化,诠释海峡两岸的文化特色与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砚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5):73-76
台湾文化根在大陆。明清以来,中原文化在台湾一直处于主流文化地位,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同属中华文化。台湾文化是现代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两岸统一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台湾戏剧《人间孤儿》植根于台湾人社会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的主体意识,并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一主体身份的诉求。戏剧运用叙述、拼贴等后现代手法,以及对历史叙述的解构和重构,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观照,试图建构台湾的文化身份。然而,这些解构性极强的形式技巧却以落入另一种意识形态而告终,所谓台湾文化身份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汪毅夫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4
本文结合作者在研究工作中的得失来谈论闽、台文化史研究的几个 问题,古人生年的考定与名字的辨异、工具书的使用和史料的收集、实施取证与推理校勘,并由此说明了闽、台文化史上的若干问题;刘家谋、黄宗鼎、施工洁的生年,丘逢甲、许琰的名、字、号、杨浚的籍贯,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许多文化矛盾与精神因惑。首先,知识分子在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游移;其次,知识分子在精英化与大众化之间进行着艰难的选择;最后,知识分子在政治和学术之间忍受着熬煎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全文采取观察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旨在分析由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导致的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在言语交际上的一些问题。之后找出历史,地理,文化入侵等影响言语交际的原因。尽管台湾和大陆地区文化同根,但在他们之间的言语交际上依然存在一些交际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6.
林江珠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12,(4):6-10
通过田野调查、深度访谈与文献研究,分析台湾原住民文化传承中的政府行为。既发现当地政府持续性保护与活化原住民文化,营销凝练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的原生态文化,孵化原住民文化产业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由于台湾特殊的二元社会结构、至上而下的政策推行方式、政府行为的过度化等造成的原住民的弱势感和边缘感、文化自决权被忽视、民族认同符号呈现同质化等问题。建议政府在原住民文化传承中,应尊重与保障原住民文化权利,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避免文化一体化,应还民俗于民间。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的现代性困惑:以台湾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通识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陷入了深深的现代性困惑之中:整个社会的工具理性霸权使通识教育的功能变得很柔软,而台湾通识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价值取向、行为取向的偏失以及形式主义思维。“大学复兴”是对台湾通识教育现代性困惑反思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翁振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5):99-102
首先对泉台文化交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根据数字娱乐内容及特点分析数字娱乐介入泉台文化交流的可行性,提出数字娱乐介入泉台文化交流的模式构想,阐述开拓泉台文化交流数字娱乐新途径构想的主要尝试内容.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大学通识教育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模式,在多年的探索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为我国大陆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连子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的变化,特别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的提出,开展闽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在开展对台传播和闽台文化交流中,闽南语与电视媒体的结合,可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本文以当前在大陆电视媒体中出现的闽南语电视节目、栏目和频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当前闽南语电视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考察,力图探索闽南语电视在对台传播、推动闽台文化交流方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