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命性课堂是开放的、生成的"生态系统",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场所。从生命性应然样态的视角来观照,科学课堂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室",是师生间对话的"小会场",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源地",是学生发展的"金殿堂",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区"。  相似文献   

2.
信仰危机现象给我们出了难题:既然科学的信仰不能给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有科学的信仰也不能给人们带来实际好处,那为什么还要有信仰?为什么还要有科学信仰教育?学校和社会都试图回答这一问题,但答案并不圆满。本文试就大学生科学信仰教育的应然性做出回答,以期为科学信仰教育提供支持,增强科学信仰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交叉学科在科技发展和知识进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各高校纷纷建立交叉学科的实体组织,为其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资助。通过构建资源依赖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交叉学科组织发展进行分析,发现交叉学科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依赖源学科、高校与社会外部组织的资源供给,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隐患。基于交叉学科组织的资源依赖关系对组织发展的应然样态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组织内外通力合作,完善组织的发展运行模式与资源分配机制。未来,交叉学科组织的发展需组织内外通力合作,从创建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组织顶层设计、变革资源分配机制等多维度出发,对组织的运行机制与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变革,为交叉学科组织的不断发展提供力量。  相似文献   

4.
赵原  房林玉 《辽宁教育》2013,(10):36-38
学生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而当下的课堂中,却不乏忽视学生生命的现象,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束缚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生命化课堂观照学生的生存方式,致力于对学生生命的发展与提升,实现对学生生活世界与知识世界意义关联的建构,启迪学生智慧,形成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5.
杨旭  吉标 《职教通讯》2023,(5):43-54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在生产组织方式时变、技术知识价值转变以及现代教育体系创变的共同要求下,职业教育必须基于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系统的“三线齐变”适时而动,提升自身适应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以培养目标契合职业教育类型逻辑、办学模式契合区域经济特点、专业设置契合产业结构发展的“三段式对接”为应然样态,体现出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耦合。因此,职业教育需从理念转变、结构调整、要素革新三个角度楔入实践场域,以再构价值认知、优化发展环境、重塑内部网络为现实路径,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调适,实现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同契。  相似文献   

6.
生命化课堂的提出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对主知主义的反正,是对人本主义的吸纳,是对"应试教育"的反思,是对生命精神的张扬,是对人生舞台的搭建,是对教学模式的洗礼。生命化课堂的内涵有六个维度:生命是生命化课堂的立场定位,开发生命潜能是生命化课堂的价值观体现,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是生命化课堂的目标追求,"有生命的...  相似文献   

7.
设计高质量教与学赖以发生的高质量学习空间是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前提。文章首先通过梳理高质量学习空间的特征得到映射学习者认识规律是高质量的内核;其次,以发生认识论为学理,在解析其能从学段和认知层次观照高质量学习空间设计的基础上,从学习活动切入,演绎(关系推理为主)了“认识发生→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学习空间”的高质量学习空间设计逻辑;最后,立足设计逻辑,从“空间—教学设计”视角阐释了映射学生认识规律的义务教育高质量学习空间样态,包括:1~3年级的主要供给“实物”类客体的“具体形象”型学习空间,促进直观感知。4~6年级的主要供给“构件”类客体的“形象—抽象”型学习空间,促进客体关联。7~9年级的主要供给“构造”类客体的“抽象逻辑”型学习空间,促进关系抽象。以期为教师设计高质量学习空间开展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教与学活动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改,简约而有意义成为简约课堂建设的风向标。教学目标是掌控教学的重要抓手,也是简约教学立意统一、内容聚焦、环节简化的现实依据。当前,简约课堂主要有建模型课堂、核心概念建构型课堂、核心观念建构型课堂、"说好中国故事"型课堂等新样态。  相似文献   

9.
何云平 《考试周刊》2012,(16):184-185
旧的课堂教学压制了学生的发展,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减压的真正有效的途径就是改革课堂教学,构建生命课堂,使学生愿学,渴学,易学,也才是提高科学课堂效率的方法。爱的感化,内在精神的激励,开放的课堂教学是从里到外的改革,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相似文献   

10.
使人成为人是道德教育的应然追求.但是,在我们的道德教育中却存在着对人的异化的现象,即将人“神化”和“物化”了.道德教育应该引导人“做人”,应该把人作为目的本身、作为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归宿,走一条回归生命的“人化”之路:强化人的生命意识,施行精神教育,开展终极关怀教育.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通常被列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前提有待澄清。首先需明确劳动是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动力,而教育能够生产劳动能力进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生产劳动同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只有从这一逻辑链条出发,劳动教育的统筹地位、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才能得以成立。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实效性不强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学校劳动教育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劳动教育的目的过度重视工具取向而忽视其本体论价值;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体力劳动为主,忽视了体脑结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环境以基础场所为主,脱离了大工业生产的劳动背景。因此,学校劳动教育应发挥其独特功能:一是从学理层面看,树立一种大劳动教育观;二是从政策角度看,始终注重对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培养;三是从现实需求看,综合考量体力劳动的现实占位与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课,面对时下一波波接踵而至的课程改革浪潮,科学课需要坚守自身的定位和本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课应力求站稳儿童立场,并从儿童的心智发展和诸多可能性出发,引领儿童在自己的领域解释世界、发现世界和创新世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任务的开展,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高素质农民这一群体进入了学界视野,有关高素质农民学习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但已有成果多偏重于高素质农民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问题,更能拓宽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农民拓展性学习研究却相对匮乏。基于案例分析法与研究的相关性原则,对2020年央视网《超级新农人》栏目中部分高素质农民拓展性学习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高素质农民拓展性学习的实然样态可划分为前瞻性预测与审思、可操作性转化与实践、反思性总结与提升三个阶段。为切实推进高素质农民拓展性学习进程,未来希冀通过增强与巩固高素质农民拓展性学习的内生与外生动力,并提供技术支持,提升高素质农民拓展性学习效率,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15.
汶川大地震,这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使数万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于天地中,在历经大地震的灵魂洗礼后,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生活仍要继续,未来值得希望和向往。在平时学习时,通过科学教材内容的学习等,让学生认识生命,并且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从而保护生命。  相似文献   

16.
教育资源无处不在.稍纵即逝的生成性目标与事先准备的预设性目标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宝贵。关注发展、关注生命比关注预设、关注形式更为重要。新课程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相似文献   

17.
汪灵波 《辽宁教育》2012,(19):37-38
传统教学的特征及弊端可归结为一点:即缺乏对生命的关心。新课改下对生命性教学的推崇,也就是关心生命的开始。关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关心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最重要的原则在于连续性。生命性教学正需要建立起这种关系型、连续型的教学模式。从关心的视角出发,探寻生命性教学,落实到实践层面就是要求教师学会关心,学生学会关心。  相似文献   

18.
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激发科学课堂生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激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学的特征及弊端可归结为一点:即缺乏对生命的关心。新课改下对生命性教学的推崇,也就是关心生命的开始。关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关心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最重要的原则在于连续性。生命性教学正需要建立起这种关系型、连续型的教学模式。伙关心的视角出发,探寻生命性教学,落实到实践层面就是要求教师学会关心,学生学会关心。  相似文献   

2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科学课堂呈现出多元化解读和动态生成的情况,文章旨在探讨教师如何把握科学课堂的动态生成,以课堂为阵地,关注学生真实的成长,打造生命化的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