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和竞技体育教育体制为研究内容,围绕着构建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和切实提高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质量两个核心问题,探讨今后我国竞技体育教育体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改造与重构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科学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应是一个既能有效促进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又能切实保证其进行系统文化学习、真正提高文化教育水平的体系,为此,基础教育纳入教育体系,由竞技与教育的分离变为统一,高等教育实行多向分流,充分发挥运动技术学院、体育院校、普通高校的作用;职业教育走向社会化,以“高职教育”为重点,排宽优秀运动员理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及改革的建议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已显露出许多问题 ,社会对运动员退役后就业的文化素质要求提高与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长期以来 ,我国由体育系统自办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体制 ,脱离了教育大环境 ,在不完善的教育环境下对优秀运动员这个特殊群体进行着不完善的特殊教育。因此 ,必须转变观念 ,大力推进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 ,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 ,构建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大力推进优秀运动队的体育院校化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和竞技体育教育体制为研究内容,围绕着面向21世纪构建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和切实提高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质量这两个核心问题,了解各地有关改革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研究今后我国竞技体育教育体制发展的方向,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理念的重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回顾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实践和理念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实施文化教育的途径:加强文化课学习,营造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加快“体教结合”步伐,构建体育系统内的教育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体教结合”是世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队模式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将教育规律、训练规律、管理学等有机的融合一起,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多元化的角度考虑优秀运动队的培养和管理,注重全面系统的发展学生运动员,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注重强调由过去运动员学生到现今的学生运动员,使学生运动员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运动员,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福建省水上运动中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可以影印出许多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个特点。本文针对福建省水上运动中心文化教育的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有利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指标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认识和剖析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的体能结构,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男子百米健将级运动员17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与数理统计法,运用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效反映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水平的10项指标;对运动员体能各指标与百米跑成绩间的关系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确立了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水平评价标准与方法学体系,对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的目的是尝试建立以山西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为模板的运动员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构建高等教育体育职业学院人才文化教育TC模式,使优秀运动员可以全面、健康成长,为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提供新思路,并以此推动山西省体育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这个问题更要注意,确保系统性的文化课学习,并为此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程菲已成为闻名世界的优秀体操运动员,她在武汉体育学院从事过两年多的初中级体操训练。实践证明,重视思想教育,关心队员学习与生活,扎实抓好全面的、基础的训练内容是培养优秀体操运动员的成功之路。程菲少儿时期的训练特点可为少儿体操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克忠  陈薇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3):277-279,258
多元化办学内容、多渠道办学途径、多层次办学机制以及多支柱办学支撑是运动员文化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在具体路径选择上则从文化教育体系的改进、文化教育体制的完善、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以及文化教育管理的加强等措施入手。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运动队九年义务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优秀运动队办学体制不同,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使运动员基础文化知识参差不齐,但运动员对学习的渴望在增加;学习内容为全国统编教材或自编教材,采用集中、分散的教学形式,40.70%的运动员不适应教材的内容,31.93%的运动员不能完成大纲的要求;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矛盾日益增加;影响运动员学习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的主观认识及体育界大环境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大学与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当前黑龙江省的中学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严重脱轨,并且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毛病,应当加大对大、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力度,同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消除大、中学体育教学在衔接上存在的问题,使黑龙江省的体育教学能够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为黑龙江省的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带动了大量流动人口,农民工成为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直观反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增加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尽快解决体育场地、器材缺乏这一突出问题;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改善学校体育师资状况;以加大体育教学的管理、监督力度,让学校体育工作更加的系统规划。希望通过本研究,有力地促进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质量,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体育教育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已向多功能、多目标系统方向发展。如何把体育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多维空间进行研究,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要把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就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体现体育的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三者的最佳组合是形成体育教学整体化优势的途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培养现代人的素质为出发点,来选择教学方法,更利于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生活,促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国外培养青少年高水平运动员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体育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在开展运动训练、培养运动员方面,都以学校体育为基础。认为应抓住中国基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以及举国办奥运会的有利契机,有效推进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发展,应对国际竞技体育发展新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文章通过"书写时的惶惑"、"课堂上的鼾声"和"考场内的骚动"等运动员文化教育真实场景的描述,探讨了我国运动员在自身文化素质和学习过程等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重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研究着力点,使竞技体育的发展最终回归到教育大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18.
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体育课的特点等原因,建议教育部的有关领导部门对编写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提出指导意见外,可以放手让有条件的地区(省、市、自治区)自编本地的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在这一前提下,把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思路,围绕形成学生体育健身方案,编制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应要求具有持续性与阶段性;寻找共性,选编教材;坚持养成教育,养成锻炼习惯,逐渐形成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和学校体育风气与传统;实施体育健身也是培养学生自觉探索科学锻炼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学术团体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有计划的召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学术交流会,以推动我国学校体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集美大学体育工作更好地开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陈嘉庚体育思想指导集美大学体育工作的情况,以及在教学评估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表明:集美大学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体育学院的发展离不开陈嘉庚体育思想的指导;再次在陈嘉庚思想的指导下,多年的积淀是本次教学评估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先进的体育指导思想是本次教学评估体育学院获得成功的关键.研究认为陈嘉庚体育思想具有先进性,也是集美大学在今后的体育工作中继续贯彻落实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体育课程教学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平均心率)的“建议”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健康(体质、体能)的假定和效应。围绕学校体育健康追求与特定运动强度关联的问题和困境,通过文献考证、逻辑思辨和价值分析,厘清特定运动强度与健康追求、体育教学的不同逻辑和取向,为学校体育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及深化改革提供理论资源。认为:①特定运动强度与学校体育健康追求难以切合。将健身或体力活动强度不当引入学校体育(主要为体育课程教学)是健康取向的错位与片面化;平均心率强度要求存在理论偏差,其低、高强度可能违背中?高强度的“健康”假定;心率强度与体能(与体质健康相关)提升无直接、必然联系,其更多被作为耐力发展的参考指标。②特定运动强度与体育教学的内在实质和规定难以兼容。平均(中?高)强度规定下,高强度对低强度的补偿有限且不合理,这使得体育教学中的低强度教学过程和具体情境、单元时段的低强度项目,以及德育的展开受到排斥或忽略。提出:在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的“建议”或要求是对健身或体力活动中?高强度理论的误读与错用,且其并非发展体能、技能、体育品德等所必需,不宜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统一规定。体育课程教学中运动强度的适用应超越健康的假定和限制,并对“健康第一”内涵予以重新审视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