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馨 《文学教育(上)》2010,(23):138-140
中国网络玄幻小说风靡,由最初的网络文本走向纸质文本,包括《诛仙》、《神墓》、《星辰变》、《飘邈之旅》等在内的网络玄幻小说,纷纷被改编成网络游戏,文章通过分析玄幻小说来探讨玄幻小说的游戏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玄幻小说的“鼻祖” 很多人迷恋玄幻小说.究其魅力,在于以下几点:架构庞大复杂,想象天马行空,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丰满鲜活.1997年,台湾省邪派玄幻“宗师”罗森开始于网络连载玄幻小说《风姿物语》.此部作品,算得上网络玄幻“创世”类作品之一.它包含了前述所有玄幻小说的魅力,且其角色变换绚丽多彩,剧情尖锐,“吐槽”犀利,文风幽默.有评论认为,此部作品,即使放到现在,也不愧为网络玄幻小说中的一流作品.  相似文献   

3.
玄幻小说由来已久,最近风靡一时。尤其2005年,被称为“玄幻小说年”。它的风行与网络的推动有很大的关系。文章主要分析玄幻小说的特点以及在网络上流行的原因和它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网络玄幻小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如今正风行于网络,发展的势头十分迅猛,互联网上每年诞生数百万计算的作品。玄幻小说的影响力已经由文学本身延伸到更加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受到年轻读者的热烈追捧。本文试从网络玄幻小说独特的作者与读者的特点入手,对这一类型小说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玄幻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一种故事性文本,却始终难以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因此,论文对网络玄幻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梳理出玄幻小说的特点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区别于传统文学的运行机制和文本群体。《斗破苍穹》是近年来较为典型的网络玄幻小说文本,从其文本结构、文体特征入手,考察《斗破苍穹》作为网络玄幻小说,如何以文学的方式阐释网络的"异面存在",进而得出关于网络玄幻小说文本的文体意义。为研究和把握网络文学的动向,探讨其发展规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物质和消费主义的社会下,审美疲劳使审美的正常机制发生了改变.网络玄幻小说审美疲劳的出现,也给我们改善和提高的机会.通过审美疲劳的研究提高读者的审美趣味,走出低级趣味的审美,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同时还可以达到刺激网络玄幻小说自身进行创新,突破导致网络玄幻小说陷入审美疲劳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引导读者积极审美欣赏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网络玄幻小说是网络小说的主要类型之一,它的兴起与网络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并具有自身的艺术魅力。以网络小说的代表作《诛仙》为例,分析玄幻小说独特的艺术特征,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玄幻、穿越小说等迅速崛起,成为了网络文学不可阻挡的主流,尤其受青少年读者的青睐。网络玄幻、穿越小说以其虚拟、追求自我、叛逆、完美幻想等独特的审美取向成功的抓住了青少年的眼球。因为不管是穿越还是玄幻小说,都采用一种幻想、白日梦的构思形式,使得青少年们从充满压力的现实社会中挣脱出来,缓解了青少年的精神压力与紧张情绪,同时迎合了青少年叛逆、幻想、猎奇心理的审美取向。本文通过对网络玄幻、穿越小说的审美取向与青少年心理的关联的探讨,希望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玄幻小说凭借其幻想特征,自诞生以来就迅速走红网络,并发展成为网络文学中的主流。而与其蓬勃发展不相符的是,理论研究方面上则存在着明显的滞后。以伊瑟尔的空白理论为基础,探究网络玄幻小说在读者群故事情节及发表形式方面的特点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游仙精神的传统发展过程、深入分析李白游仙诗的神仙世界,来探讨游仙对李白诗歌的影响,以及李白对游仙诗的改造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综合型通识课程《神奇的大自然》教材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跨学科综合型通识课程是现代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方向,探讨跨学科综合型通识课程教材建设对提高通识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神奇的大自然》是通识课程中一门重要的综合型课程。编写《神奇的大自然》教材应当体现人地关系研究的跨学科性,注重人地关系系统的综合性和可调控性,强调人地关系中人与自然观的历史演变及人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同时它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阴阳五行说对魏晋游仙诗在内容、结构、艺术手法、风格上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由于它对魏晋文学理论的影响间接地影响了游仙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明清神魔小说因其题材形态上与神话的同一,经常而自觉地借用神话形象、观念、情节等母题,注定了与神话的不解之缘。本文从神话思维、神话形象、神话情节、神话主题等若干方面论述神话与神魔小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怀风藻》吉野诗的作者通过模仿、比拟、联想等方法将原本没有关联的中日神仙传说建立联系,成功借用汉诗文的表现形式,在宫廷这一政治空间范围内,将吉野塑造成仙境。但由于吉野诗作者立场的局限性以及吉野诗的公共性质,对所模仿的中国游仙诗的精髓——隐逸思想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共鸣,只是通过隐逸心境的摹拟表达了对隐逸的憧憬。不得不说《怀风藻》吉野诗尚停留在对中国仙境的摹写阶段,吉野的仙境化即是吉野诗的主要创作目的,这与中国游仙诗所表现的隐逸主题还有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针对传统的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应运而生了“互联网+”教育模式,即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将虚拟仿真平台、慕课等新的模式和方法应用于教学,为留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了我国现阶段医学留学生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典籍里,后羿的形象比较丰富。有历史语境中的后羿,也有神话语境中的后羿,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神话中的后羿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演化而来,从后羿形象之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神话化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通俗小说中,诚实、忠义、信义、信用等都作为作家歌颂的主题。同儒家提倡的仁心与佛家的自律精神相一致。但当诚信观念被践踏时,便会催生出复仇这一承栽着人类恩怨的情感历程。这是因为当诚实与信义被践踏、被背弃时,受到伤害的一方基于被愚弄的愤怒以及被伤害的仇恨而实行报复,背信弃义的受害者往往会变成复仇主体,这样诚信观念与复仇主体之间便产生了一种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宫庙的诸多装饰图腾中,几乎所有官宦世家及宗祠、寺庙建筑秀面“裙堵”上,皆以所谓“八宝麒麟”装饰。也有部份身堵又以“麒麟、凤凰、牡丹”组合寓意“富贵吉祥”的砖、石雕。本研究考证发现该图腾虽然与麒麟相似,但却另有不同的名称及寓意,故以此特殊神兽雕刻作为本研究主轴,且经多方考证证实应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创之“(犭贪)”兽。  相似文献   

20.
谶纬是图谶和纬书的合一,本非一类,谶出现较早,纬起源于西汉末期。《文心雕龙》和《论衡》都表达了对谶纬的看法,却有很大反差。刘勰、王充经学思想的不同是他们谶纬观差异的基础,《文心雕龙·正纬》篇不录王充即缘于此。《文心雕龙》和《论衡》分别着眼于文章写作与"疾虚妄",他们的谶纬观都是超越时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