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填空     
在下列“□”“○”中,请填入适当的不同数码。1.光明小学少先队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五年级甲、乙两班在上星期共做好事□○件,乙班做的占○/□多○件,这样乙班就做了(□ ○)件事。  相似文献   

2.
说“○”     
从“○”是不是汉字谈起。对这个问题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汉字,认为承认它是汉字是一个突破,它具备汉字的形、音、义;一种认为它不完全具备汉字的条件,不具备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头、折),不好归人什么部首;还有一种认为是准汉字。实际上《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或《新华字典》(1979年)已将“○”收进去,只是有的将字头作“零(○)”处理,《新华字典》未将它归入某部首,而放在难查字表中。《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和《新华字典》  相似文献   

3.
倪明 《阅读与鉴赏》2009,(12):12-13,53
“○”.说它是汉字。是因为在汉语的文献中使用它已近千年了.在现代汉语的文献中更是随处可见。《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收录的8000个常用词中.它的排名为第6212位.使用度与“拟”和“系”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4.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这样一道思考题:在下面算式的○里填合适的运算符号(每次填的符号不要完全相同),□里填合适的数字。你能想出多少种填法?6○□○□=15师:请小朋友结合题目中的“6○□○□=15”及各种不同的填法,思考、估算、讨论,有哪些填法不符合题中的要求?生:我认为填“-、×”不适合,因为6减去一个数不可能等于15。生:同样填“-、÷”也不适合。生:还有一种填法也不适合,就是填“÷、-”它的计算结果会比6还小,不可能等于15。教师肯定了小朋友的回答,排除了三种填法后,启发大家再思考:哪些填法符合要求呢?(1)填“ 、-”6 □-□=15从两…  相似文献   

5.
一、前提测评,铺路架桥小数的数位与计数单位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测评题,既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又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如测评题可这样设计:1.分别指出下面小数中各个数位名称、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50.621.4352.在下列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分米=()厘米=()毫米1元=()角=()分3.在下列○里填上“>”、“<”或“=”。0.5米○0.6米0.21元○0.09分0.40角○0.38角0.1米○1分米通过以上习题的练习讨论,要使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练习题     
三年级 1、在□内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 式。 200÷5 230×60 300-□ □÷8 □-280 550 □ □ □ ( ) ( ) 2、在○内填上“>”、“<”或“=”符号。(1)64÷4×2○64÷(4×2)(2)135 267×6○(135 267)×6(3)54 54 54-542○54×2 54(4)245÷35÷5○245÷(35÷5)3、下面各题的计算有没有错误?如果有,把它改正  相似文献   

7.
“无实施“无为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郑茂苗(鹰潭市教研室)○周秀贞(鹰潭市第一中学)教研视点为教学”取意于老子哲学中的“无为而无不为”。它的研究,将与当前方兴未艾的国内外管理学领域“无为管理学”的研究一样,必然会受到多方关注。它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8.
写字与做人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写字如同做,方方正正,顶天立地,棱角分明,立场定。另外,汉字在田字格中还有其特殊奥秘。在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学词学句》中有这样四个字:众(三人为众)、品三口是品)、晶(三日是晶)、森(三木为),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不好把,尤其是“众”和“森”在指导书写时,我然想到,这四个字都是有三个相同的体字组成,我们可以把每一个独体字做是一个人,他们的品格决定了他占的位置。我是这样指导学生书写“森”。师:“森”由三个“木”字组成,这三个木”,老师把他们当成了三个小朋友。其有一个小朋友很…  相似文献   

9.
在拙文《关于双曲线的内部与外部的辨析》[1]中 ,根据“同侧同号 ,异侧异号”的符号法则 ,我曾指出“当点P(x0,y0)在双曲线H :(x-h)2a2 -(y-k)2b2 = 1的内部时 ,有(x0-h)2a2 -(y0-k)2b2 >1.”那么为什么二次曲线也有“同侧同号 ,异侧异号”的符号法则呢 ?显然这是由直线的符号法则类推出来的.在新教材高二 (上 )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中有一段重要的叙述 :“由于对在直线Ax +By+C=0同一侧的所有点 (x,y) ,把它的坐标代入Ax +By +C ,所得到的实数的符号都相同 ,所以只需…  相似文献   

10.
变形识字     
变形识字○赵泽(江苏省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一)变形旁悟字义汉字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形声字,往往表音的声旁是同一个,变换表义的形旁,有利于学生运用汉字构字知识记住字形,正确理解字义。例如:“尧”作声旁的,加“水”可以“浇”,有“足”可以“跷”,点“火...  相似文献   

11.
一、“○”是怎样“挤”进字典的 纪秀生先生说:“报纸书刊上,‘○’字的应用很普遍,如‘一九九○年’、‘中国足球队二比○胜日本队’等等。但是,这样一个应用很广的‘○’字,作为一个单个汉字被收录辞书中却是很晚的事。且不说《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近代辞书没有收录‘○’字,就连解放后1953年出版的(包括1971年修订版)以收当代常用汉字为主的《新华字典》也见不到它的踪影。将‘○’字最先收录辞书中的,首推通用量最广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相似文献   

12.
规律一点通     
题目:你能在。里直接填上“〉”、“〈”或“=”吗? (1)1.5×0.9○1.5(2)1.5×1○1.5 (3)1.5×1.2○1.5 解析:我们发现这三道题的第一个因数都是1.5,第(1)题中的第二个因数小于1,  相似文献   

13.
真实的阅读: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湖北魏占峰在语言学习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真实的交际”,它是指交际教学法中,交际双方必须存在“信息差”(或称“信息落差”),即交际一方知道的内容另一个不知道。只有双方存在“信息差”的交际才是真实的交际,才有助于语言...  相似文献   

14.
“一○,春——” (yīlíng,chūn) 一个学生被指名读课文,他的语音未尽,满室哗然;哗然之声引起我的以下想法。现写出来就教于大方。“○”不是汉字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字,是一种“形体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字的主要笔形有横竖撇捺点等八种。显而易见.“○”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诚然,语言是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低段造句指导应做到“三要”○程能光(婺源县赋春乡新田小学)造句是语言训练的传统方式,它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字、词,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指导学生造句,提高造句质量,对于语言训练起始阶段的低年级来说尤为重要。在指导学生造句的训练中,笔...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多选、少选、错选,该小题无分)1、填土压实密实度的检查标准是………………○ ①最大密度②压实率 ③控制干密度④孔隙率2、铲运机在工作过程中,合理的开行路线有……○ ①“8”字形②环形③“×”字形④锯齿形3、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有…………○ ①断桩②瓶颈桩③吊脚桩④斜桩4、钢筋135°弯起时,其量度差值取……………○ ①0.5d0(d0钢筋直径) @2d0 ③2.5d0 ④3d05、检验评定混凝…  相似文献   

17.
设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正宁一中赵芳规○中学语文教学○“学而不思则罔”,“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设疑、质疑、解疑,进行启发式教学,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教...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中国汉字和字母书写系统(表音文字)之间的比较,展示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典型所具有的属性.本文首先运用了认知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的观点探讨了汉字的“意象”和“全息”;然后对一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传统观点(如汉字比字母文字复杂、落后)进行了讨论;最后文章提出汉字有其存在发展的理据,应充分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一、学会观察, 引导发现。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汉字的组合、书写规律。中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它变化微妙,神形兼备,只要仔细观察分析,这千奇百怪的汉字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呢?一是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了解汉字的笔画、框架、结构以及每个笔画所占的位置,如学习“人”、“个”、“大”时,应让学生先分清这三个字中的“捺” 有何不同,分别占什么位置。二是学会对比观察,区分 形 近 字 细 微 的 差 别 , 例 如 :己—已 末——未 田——由 三 —— , — , — 。是仔细观察教师的范写,如写“…  相似文献   

20.
形声,又称“谐声”、“象声”,是汉字形体分类中的一种最主要的结构类型。有人说它是汉字中最能产的一种造字方法。据吉林大学古文字学教研室统计,在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中,形声字仅占百分之十八,在周代金文中,据对《金文编》中两千多字的分析,可以定为形声字的约八百,占百分之四十多,但到了汉代许慎编的《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已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说文《收字9353个),在影响很大的清代《康熙字典》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