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红楼梦》最重要的特点是尊重曹雪芹的原作,对于曹雪芹在八十回之后没有写的情节,尊重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暗示与埋伏的意向,而与高鹗所补后四十回有极大不同,与主要根据高鹗本改编的越剧《红楼梦》及其电影也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使人们集中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这样做有何得失,有何重要意义。电视剧《红楼梦》着重写了贾家由盛到衰的过程。抄家之后的描写真实表现了原小说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流露的悲凉之感、虚无情绪。这对我们认识一个贵族家庭的悲剧,体验曹雪芹对人生的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原稿,现已发现的有八十回,八十回以后还在当时就已“迷失无稿”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一百二十回,是高鹗、程伟元将前八十回经过整理,然后又加上他们自己续写的四十回。高、程二人整理、续写《红楼梦》自有其历史的功过,这里暂不论及;但其续写的后四十回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这却是事实。而使我们明白这一点的,便正是脂砚斋等人的批语。由于脂砚斋等人不仅是《红楼梦》的最早评论者,而且是作者曹雪芹的亲密合作者,他们参与了小说的创作和整理工作,看到过曹雪芹的全部手稿,了解小说的全部内容;因此,他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为何“只存八十回”?对此一直是众说纷纭。我认为这是乾隆大兴“文字狱”的恶果之一。是乾隆的“文字狱”破坏了《红楼梦》的完整。但“砍掉”八十回之后的文字,最终还是曹雪芹本人做出的抉择。不过,曹雪芹不愧是文章高手,即使“砍掉”八十回之后的文字,八十回本的《红楼梦》仍不失为一部“完整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前些年,有的《红楼梦》评论者十分肯定地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主观愿望”是为了“补天”,即“改善封建社会”。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不能同意。到底曹雪芹是要“补天”,还是不愿“补天”?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评价《红楼梦》思想倾向的重要问题,因此应该展开争论,以便推动对这部伟大作品的研究。 “补天论”者首先用曹雪芹的思想发展变化来寻找“补天”的依据。他们说:“曹雪芹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使得他的思想也在变化、发展。从‘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感叹,到‘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的自嘲,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补天’是从满腔热情到逐渐失望。”这段话到底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是指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过程中的思想状态吗?如果是,那么它既不符合作品内容的客观实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显学。新红学差不多走了一条考证的道路。主要研究曹雪芹和贾宝玉的关系,还提出了后四十曰当为高鹗所作的论断,几乎成为定论。提出问题的原因是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极不对等。笔者对人物年龄等问题研究分析发现,前八十曰内也有不对等的现象,后四十回有其独特价值。作者或为曹雪芹一人未可知也。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红楼梦》有一个八十回之后的曹雪芹佚稿问题,探佚研究是红学的重大课题之一.所谓“复佚”,乃是近几年出现的、有人在探佚基础上重新续补《红楼梦》的文学创作现象.1984年有张之的《红楼梦新补》三十回出版,1987年又有一改高鹗后四十回内容的电视连续剧问世.这种旨在“恢复红楼原貌”之举,若不是同时也为了彻底打倒高鹗.取而代之,则无实在的必要性,因此它不是一般孤立的创作现象,乃是“红楼梦探佚”的变态发展.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前八十回为何不避曹雪芹家族之讳?乾隆二十二年秋曹雪芹开始著书。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客观作用--肯定曹雪芹原创了《红楼梦》,否定曹雪芹是《石头记》的作者。脂砚圈子读到的是《石头记》系统的本子,永忠圈子读到的是《红楼梦》系统的本子,“两个圈子”绝缘,这是红学史上令人困惑的不解之谜。应该重新探讨曹雪芹的著作权。曹雪芹仅原创了明义所见的《红楼梦》,脂砚斋组织了《石头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仅仅享有“四十年华”;《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问世的仅仅八十回。这怎能不使人“徒唤奈何”、“以未窥全豹为恨”呢? 曹雪芹的《红楼梦》究竟要写到多少回?这又是个猜不透的谜!“脂砚斋”时而说“全部”是“百回”,时而说是“百十回”。裕瑞说,曹雪芹“有志于作百二十回,书未  相似文献   

9.
张之同志,研究《红楼梦》数十年,历十个春秋,循八十回《红楼梦》伏线、暗示和脂胭斋对后书的提示,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精心构思,数易其稿,完成《红楼梦新补》。这是今人续《红楼梦》的一部好书。该书追踪蹑迹,力避穿凿,从总体结构、发展脉络,与前八十回原著密切关合。第  相似文献   

10.
韩进廉同志住《红学史话》(一)中写道: “一九二○年后,隐晦已久的曹雪芹身世大致考定,反动文人胡适为了贬低《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硬把曹家和贾府,曹雪芹和贾宝玉混为一谈……”“反动文人胡适出于其反动的政治目的,喊‘白话’,抓‘热门’,大搞小说考证。一九二一年抛出了《红楼梦考证》。他依靠‘孤本秘籍’对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作了如下的判断:……这些判断大致正确。”读后深感其词闪烁,深文周纳。其一,“隐晦已久的曹雪芹身世大致考定”,这是“新红学”的贡献。由谁考定?主语不明。其二,“反动文人胡适出于反动的政治目的”,却“大致正确”地判断了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岂非咄咄怪事?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红楼梦》作者、批者的长期研究,指出:《红楼梦》前80回的原始作者是“石头”曹硕,但更主要的伟大作者是曹雪芹,当以曹雪芹为代表;后40回是由高鹗与程伟元共同续补而成的,但高鹗出的力更多,应以高鹗为代表。  相似文献   

12.
从考证角度而言,《红楼梦》后四十回主要集中在“真伪问题”和“作者问题”两个方面。笔者曾对前一个问题做过考察,本文则重点探讨作者问题。一 程刻本面世不久,嘉庆初的裕瑞在《枣窗闲笔》中首先确指后四十回为他人所续。但续者是谁?他没有指认。距程甲本后十年,诗人张船山写下《赠高兰墅(鹗)同年》一诗,并自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从此产生了红坛一字悬案。清代经学大师俞樾以此为据,并结合“乡试增五言八韵诗,始乾隆朝,而书中叙科场事己有诗”的所谓“内证”’,定后四十四为高鹗所续。这个“内证”自…  相似文献   

13.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虞世南《蝉》中有名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临江仙·柳絮》中有名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虞世南、曹雪芹的诗句启示我们思考“‘自远’与‘借力’”的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刘姥姥简论     
《红楼梦》这部描写了四百多个人物的长篇巨制,不但主要人物早已进入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即使象刘姥姥这样的次要人物也是家喻户晓,为人们所常常引用。刘姥姥这个人物在全书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曹雪芹出于结构上的需要,在《红楼梦)}前五回总纲确立之后,没有直接着墨于荣、宁二府豪贵、奢侈的生活,而是宕开一笔,如金圣叹所言;“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从远远发来。达逦写到将至时便且住。”作者“要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把这位刘姥姥技进大观园大大地出一回风头。继一进荣国府三十多回后作者用了近三回的篇幅让刘姥姥在…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一生铸成一部小说,几经变改书名,到清乾隆十九年(1754),最后定名《石头记》。由于历史原因,书稿仅整理出八十回清本,就“问世传奇”了。七年后(1761),曹雪芹应已完成了他的《石头记》全部书稿,由于突如其来的灾祸,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末除夕,这颗文星陨落了。一个完全的《石头记》真本也没流传下来。30多年后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突然冒出了由宫廷武英殿活字印制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来,此即由程伟元、高鹗搜访多年,获得残稿,编缀成的“全璧”,改《石头记》名为《红楼梦》,次年,程、高之流对曹雪芹前八十回原文大肆阉割篡改达2万多字。至《石头记》神韵风貌,文采风流尽失。使这件真假合一,盗名欺世的假《红楼梦》冒充珍品,风靡天下200多年。周汝昌先生与家兄周祜昌二人满怀一腔义愤和热情,发愿终生校辑一部接近曹雪芹原来文字的《石头记》(《红楼梦》),这就是《石头记会真》的契机与发端。二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历尽难言的艰苦,宏愿欲尝,《石头记会真》即将梓印,周祜昌先生不幸抱恨阖然长逝。红学资深大师周汝昌先生在其女儿周伦苓的协助下最后完成了《石头记会真》书稿的核订。本文作者侯廷臻同志应出版社特邀承担了《石头记会真》书稿全部审核校勘工作,经逐字反复审核,耗去了5年的心血,终于使第一部接近曹雪芹真本原貌的本子《石头记》,奉献给世人。全书共lO卷,800多万字:8000余页,即将由海燕出版社推出,就教于普天下热爱《石头记》者。  相似文献   

16.
一七六四年旧历除夕,中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作家、《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曹雪芹,在贫寒潦倒的困境中与世长辞了。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再找不出一个作家之死比曹雪芹之死更令人惋惜的了,因为他是在没有全部完成《红楼梦》这本巨著的情况下,带着未竞之志离开人间的。  相似文献   

17.
一乾隆辛亥(1791)萃文书屋本(程甲本)是《红楼梦》真本的问题,本来是并不存在的。一百多年来,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各种《红楼梦》版本,都是以程甲本为底本的。1911年,上海有正书局以“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的名目石印了一部80回的《石头记》,第一次公开提出了《红楼梦》“原本”为80回的观念,但并未产生大的影响。直到胡适等“新红学”家出来,宣扬《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作品,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后四十回与  相似文献   

18.
以“秋桐属兔”为突破口,论证宝玉与秋桐同年、元妃比宝玉大十二岁,得出元妃属兔的结论,进而解释“虎兔相逢大梦归”。又以“元妃属兔”为突破口,分析《红楼梦》后半部与曹雪芹本意不合之处,并列举六条论据,又辑录了曹雪芹的“增删”止于八十回的论据,得出后半部的作者不是曹雪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尤其是前些年,“补天说”成了权威的观点和红学研究中的禁区,许多同志开谈《红楼梦》,则必声明曹雪芹是想补天,补封建制度的天。有的说补天是曹雪芹“对自己世界观的一个概括”,有的说“他的思想核心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补天’。”有的说曹雪芹“实际上是为了‘补天’,是想通过某种改革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说曹雪芹“写出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是希望濒临危土的阶级惊醒过来,补苴罅漏,实行改良。……希望出现一个‘君仁臣良父慈子孝’的封建主义的理想王国,出现‘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并断言“曹雪芹的补天思想,表明他归根到底仍然是一个封建主义的改良派,而不是新兴的阶级力量的思想先驱”,说曹雪芹对“末代王朝和整个封建社会,并不是希望它快点崩溃、灭亡,而是想如何修修补补地去挽救和维护它”。更多的同志说“无材可  相似文献   

20.
试谈《红楼梦》的后四十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曾经写没写《红楼梦》的后半部书?写了,为什么没有像前八十回一样传抄出来和流传开?原稿有没有可能散失出来? 程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究竟是不是高鹗自出心裁、重行构思完全另续作的?不是,是否是根据曹雪芹的佚稿或接近原作的传抄散稿“修辑”的?是,“修辑”得怎么样? 这些问题大家都在探讨,至今尚无定论,所以我在这里也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