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含有对力的推转壳模型(CSM)的粒子数守恒方法(PNC)研究正常形变奇A核^171Yb的[521]1/2带的单粒子轨道对转动惯量的贡献.同时考虑单极对力与四极对力,实验结果在PNC方法的计算中得到了较好的重现,特别是来自每一个大壳和每一个推转的Nilsson轨道的贡献的微观机制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相似文献   

2.
采用处理含有对力的推转壳模型(CSM)的粒子数守恒方法(PNC)研究了正常形变奇A核~(171)Tm的[411]1/2转动带的转动惯量随角频率变化的规律.在计算中同时考虑了单极对力和Y20四极对力,实验结果在PNC方法计算中得到了较好的重现.中子和质子的双重堵塞效应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形变woods-Saxon势下的推转壳模型理论和处理对力的Lipkin-Nogami(LN)方法,研究了<'187>T1的形状共存问题.在自洽条件下,通过求解推转的LN方程得到了原子核总的位能面(TRS)图,证实了在<'187>T1核中的形状共存现象,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谐波齿轮传动柔轮在弹性波发生器作用下变形与变形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柔轮径向变形量与径向变形力的相关规律,柔轮初始变形力与柔轮形变基本成线性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两者趋势吻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TRS方法对^168Lu新发现的一条三轴超形变转动带进行了理论计算,在理论上进一步证实了其存在的三轴超形变,并通过三维自洽计算得到了其形变参数值,结果与文献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计算转动坐标系下总位能面的方法(TRS方法),计算了^154Er的总位能面,并通过自洽计算,给出了四极形变参数和三轴形变参数,证明了^154Er存在三轴超形变核态,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
1 案例分析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力的作用,如推、拉、提、举及牵引列车、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等,都是在物体接触时才发生的,这些相互作用力称为接触力。接触力按性质可分为弹力与摩擦力。本节课是高一物理第四章相互作用的第二节,通过生活现象和实验探究来认识各种形变,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了解弹力的广泛应用,本节的信息量和活动量很丰富,实践性和趣味性很强,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弹性现象,广泛联系实际,着力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通过观察微小形变、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相似文献   

8.
运用二维总位能面计算方法计算了偶偶核172W的总位能面,计算结果表明偶偶核172W有明显的三轴超形变,形变参数为ε2=0.38和γ=35°.分析计算过程发现对于偶偶核172W的三轴超形变形成机理中,中子壳修正能量起到了关键作用,高j闯入轨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转动能同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概念的建立(一 )相互作用的二力在初二物理第八章的第一节“什么是力”中引出了相互作用的二力的概念 ,并从生产和劳动中形象概括出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定义的内容深入剖析 ,不难得到 :1 .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捡、提、吊、压、吸引、排斥等具体形式的抽象。这些具体的动作是判断是否产生力的第一依据。2 .发生力的作用时 ,一定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 )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 ,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3.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 ,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前者叫做这个力的受力物体 ,后者叫做这个力的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TRS方法对~(174)Hf的四准粒子不同组态进行了二维计算,结果这几个组态的总位能面中都没有得到可以表征三轴超形变存在的第二极小值.同时,讨论了根据粒子轨道能量随形变变化的曲线特点来估计可能组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引导学生对物理事实进行科学想象和概括 从物理事实出发,建立概念,这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如"力"的概念就是在分析大量物体间互相作用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通过推、拉、挤、压等作用方式,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这反映"力"的本质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力的分解作为高中最早出现的一种矢量运算,对只熟悉代数运算的高一年级学生来说仍然很难适应。而如何分解一个力更加抽象,即便是教材中要求的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一个力,学生仍然因不好寻找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而感到难以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是指发生形变(拉伸或挤压)和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3.
钟面角的计算问题,是同学们经常碰到的一类有趣的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拟从一般钟面角(特例)的计算中探究、归纳出计算公式,然后再分类举例说明其应用,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钟面角计算公式的探究、归纳1.钟面角基本知识时钟的表面可看作一个圆,它被分成了12个大格,60个小格,由于一周角等于360°,所以每个大格对应30°的角,每个小格对应6°的角,又分针转一大格要5分钟,时针转一大格要60分钟,所以分针每分钟转6°,时针每分钟转(21)°.2.一般钟面角的计算与分析(特例分析)例1计算9点21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分析:12点时,时针与分针重…  相似文献   

14.
最近,昌都地区举行了新课改背景下的优质课比赛.其中两位选手一个给出了弹力的概念和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处产生弹性形变”.另一个选手给出了弹力的概念和弹力产生条件:“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形变”,  相似文献   

15.
贵刊2004年第11期上刊登了胡扬同学的文章“弹簧的形变取决于哪个力”.对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26面实验结论提出了质疑,胡扬同学似乎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但结论与教材上给出的不一致,从而认为“实验结论的错误在于:它将弹簧的形变认为是合力的作用效果,但实际上,弹簧的形变是由作用在弹簧两边的两个力中的一个分力作用的效果”.笔者通过仔细阅读,对原文分析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杨国平 《物理教师》2001,22(9):25-26
碰撞现象是物理学广泛研究的一个基本现象.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两个宏观物体相碰时形变的动态图景,对学生形成力的概念、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掌握动量守恒定律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碰撞现象虽然常见,但比较复杂,碰撞过程往往是瞬息即逝,而且隐藏在其中的压缩形变和恢复形变的细节不易被人察觉.为了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笔者设计了一个自然条件下的实验,让学生实景目睹两个弹性物体从开始接触到最终分离的一个完整的连贯的形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改变叫作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作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1.两物体互相接触;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包括人眼不能观察到的微小形变).  相似文献   

18.
某市初中二年级物理统考有这样一道填空题:一根橡皮筋伸长1厘米需要50克的拉力,如果把这根橡皮筋对折四次后,使它伸长1厘米,需要用____克拉力。参考答案为800克(力)。这个答案是怎样得出的呢?也许是,命题者认为橡皮筋跟弹簧一样,在上述形变中遵循虎克定律,且在对折前后的倔强系数都相同。一根橡皮筋对折四次后,变成16根,每一根伸长1厘米需拉力50克,16根均伸长1厘米所需拉力为800克(力)。这个分析过程主要存在下面两个问题: 一、虽然在一定条件下,橡皮筋和弹簧受到外力作用时都要发生弹性形变,但它们所遵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存在于每一阶段的每一个班级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问题。文章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为例,通过文献法、观察法等方法整理归纳“双减”政策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浮力问题是初二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许多问题需要灵活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其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ρ液gV排计算;(2)利用称重法计算F=G空-G液,其中G空表示物体在空气的重力,G液表示物体在液体中的视重;(3)利用物体漂浮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