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欧洲到美洲到中国,从陶行知到蔡元培到朱永新,被苏联教育模式和“分数教育”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新教育实验”,在苏州擦亮了“教育复兴”的点点星火,并以燎原之势,蔓延到中国的大半壁江山。当下.仅凭个案的成功.就宣称新教育实验决非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还为时尚早。可以断定的是.作为一场对抗“教育异化”的实验,起码可以视作以“人的教育”为旨要的“新希望工程”的剪彩仪式。  相似文献   

2.
赵建国 《陕西教育》2010,(7):106-106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当之势对抗着“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但考试制度不变.德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提高.德育推行正在面临危机。最突出的就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德育内容脱离现实.德育方法简单化,以及德育过程空洞化。  相似文献   

3.
丁志宏 《江苏教育》2007,(19):36-37
众所周知,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味采取体罚的方式进行教育并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导致学生的逆反.甚至是强烈的对抗。  相似文献   

4.
从《对抗语文》到《语文是什么》,当初的那个叶开还在。那是一个高举“对抗”大旗的现行教育弊病的批判者。更是一个充满理想情怀与人文关怀的正能量传播者。当然,对抗语文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反对语文,而是要去质疑,去发现,去矫正而《语文是什么》一书,则延续了这种质疑、追问与发现的精神,从日常家庭生活中对女儿的教育,到社会上各种教育现象的捕捉.乃至教育对人的成长的本质意义、普世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职教论坛》2008,(3):38
余小波在《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第6期撰文指出.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正处于由传统的学历教育为主.向强调终身学习和成人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这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在此过程中.既存在着赞成和支持变革并努力去实施变革的动力,也有反对变革、阻挠变革甚至对抗变革的阻力。前者主要是社会变革的推力、成人学习需求的拉力、教育竞争的压力和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利益的驱力;  相似文献   

6.
由分野到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代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因而也应当是大学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本文讨论了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野与对抗的实际状况 ,分析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现实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二者融合的逻辑通道以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自然教育理论的代表,他的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他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初中阶段是教育的特殊阶段,初中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青春烦恼,抑郁,胆怯,厌学,对抗权威,人际危机,早恋等等。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辅导,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中充分运用隐性技术,把有意识的信息隐藏于意识阈之下,使受教育者在无对抗中潜移默化的利用情感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教育中的首要关系。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或者,社会只是一个外在于人的巨大的权威,人不能对抗社会。现代社会学所理解的社会,是人与社会相对抗意义上的社会,这种对抗是积极的智慧,而不是反社会。人成为社会的行动者,社会从过去巨大的外在意义,变化为内在于个人的场域意义,也成为一个游戏世界。教育就在于能够实现外在世界意义向个人内在世界意义的转换,也就是说。社会从他人的,转换为自己的。社会的荣辱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此乃这个时代之教育意义之一。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教育中的首要关系。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或者,社会只是一个外在于人的巨大的权威,人不能对抗社会。现代社会学所理解的社会,是人与社会相对抗意义上的社会,这种对抗是积极的智慧,而不是反社会。人成为社会的行动者,社会从过去巨大的外在意义,变化为内在于个人的场域意义,也成为一个游戏世界。教育就在于能够实现外在世界意义向个人内在世界意义的转换,也就是说,社会从他人的,转换为自己的。社会的荣辱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此乃这个时代之教育意义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非超  张晶晶 《中学文科》2007,(11):155-155
学校教育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关系理应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客观地存在着冲突与对抗,如何认识这种冲突和对抗?谁该为师生冲突“买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功利化的人才培养倾向导致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呈现失衡状态.在对功利性的对抗和超越中,我们开始重新认识通识教育,并以其超功利性对失去文化底蕴的专业教育进行调整和重构,在实践维度上用通识教育的超越性去监督和指导现实功利,对功利化的价值认识体系进行重塑,以期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教育功利化的培养逻辑,真正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初中阶段是教育的特殊阶段。初中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青春烦恼、抑郁、胆怯、厌学、对抗权威、人际危机、早恋等等。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辅导,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1816年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罗伯特·欧文(R.Owen,1771-1858)在苏格兰新拉纳克郡正式创办了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后,英国迅速开始了学前教育社会化的历史进程。如今,英国已建立起类型多样、功能多元的学前教育机构网。近年来,英国政府展开了基于鼓励就业、消除贫困、对抗社会隔离的学前教育改革,较有效地整合了各方资源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国海 《考试周刊》2010,(19):190-190
现在学校出现的许多问题,如:学生厌学,顶撞老师,早恋,离家出走等现象.都让老师和家长十分的头痛。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随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现在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专业老师,生物老师应担起这个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7.
暗示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或按所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暗示在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青少年教育中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卢梭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自然教育理论的代表 ,他的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 ,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 ,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 ,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他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郑时期的儒学教育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强调反清复明的汉民族精神,二是注重经世实学以振兴台湾对抗清朝的本土意识。清朝统一台湾后,为巩固清朝在台湾的统治,对明郑时期的儒学教育进行全面改造,使台湾儒学教育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刘光银 《宁夏教育》2010,(7):132-132
学生犯错,教师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管理,但在管理教育的过程中易造成师生冲突和对抗,既极大地伤害了学生,也对教师形象造成恶劣影响。怎样避免师生冲突从而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