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目的 :1.了解文学鉴赏应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 ,从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出发来进行 ,而不应该牵强附会去作破坏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所谓“考证”。2 .学习驳论文的特点及写法。3.掌握预习提示中要求的字词。教学重点和难点 :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怎样逐一加以反驳 ,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文学鉴赏的正确方法 ,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方法 :预习题式。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点拨重难点。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 ,我们中国可以说是一个诗的国度 ,尤其是古典诗词 ,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从小学到今天 ,我…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抓住批驳的“突破口” ,综合运用驳论点和驳论据的写法。二、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 ,举“纲”抓“目”。三、教学过程1 .知识链接。①本单元学过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短文两篇》都是驳论文。学习驳论文 ,要看作者怎样抓住批驳的“突破口” ,是直接驳论点 ,还是通过驳论据、驳论证来驳倒论点。②在小学 ,我们就学过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这首诗 ,背诵这首诗 ,体会其意境。2 .布置阅读第四单元的《不朽的失眠》 ,概述其大意。3 .与文本对话。快速阅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 :( 1 )本文中的“有…  相似文献   

3.
《暗夜行路》中的〈序词〉的雏形是<谦作的追忆>。从<谦作的追忆>到〈序词〉,内容上的变动不大,但在形式上却有着相当大的改动。即第三人称全部变为第一人称。运用叙述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比阅读第三人称叙事的<谦作的追忆>与第一人称叙事的〈序词〉可知,第一人称叙事有着第三人称叙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更适合〈序词〉的创作。而这很有可能是志贺直哉作出形式上的改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5.
《阅读与鉴赏》2007,(3):22-22
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副会长、本刊总编辑郝荣斋与刘奕合著的《走进巴金(家)的语言世界》一书,由花山文艺出版社近日推出。  相似文献   

6.
刘海焱老师的《<我的战友邱少云>指瑕》(发表于《小教》2002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突然袭击”和“敌人全部被我们消灭了”都有语病,笔者不敢苟同。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和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1年),在词条“突然”的后边都把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鉴赏》2006,(10):10-10
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副会长、本刊总编辑郝荣斋与刘奕合著的《走进巴金〈家〉的语言世界》一书,由花山文艺出版社近日推出。  相似文献   

8.
陆琦 《文教资料》2011,(30):51-52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中,主要人物孔子的言行贯穿始终。教师应打破编者选文的逻辑顺序,立足原典,“散”而能“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发现真实的孔子。这理应成为《〈论语〉〈孟子〉选读》重要的教学定位之一。  相似文献   

9.
沙叶新先生名的话剧《<陈毅市长>选场》一中,开头的场景描写是这样的:“这是一间简陋破旧的卧室兼书房,地板残缺不全,残缺处都从地上冒出一丛一丛青草。”笔仔细推敲,觉得“地上冒出一丛一丛青草”值得商榷。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10.
吕叔湘先生的《古今言殊》一文被收入了高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题目被编者改成了《语言的演变》。诚如课本《预习提示》所说,“这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然而白璧微瑕,在所难免。现将笔者教学中的思考公之于众,以就教于方家同仁。第五段有一处表述不明确:“美”现在不大用于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语不说,也不能拆开)……  相似文献   

11.
沈雅源 《学语文》2002,(6):18-18
阿长是鲁迅笔下一个旧式女人的典型。作为回忆性的艺术形象,鲁迅有意避开了惯用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写法,差不多采用纯白描的技巧,用“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全部事实,把阿长与她的故事和盘托出,成为教者动心、习者受益的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点研讨阿长身上的“人气”。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一些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从中华民族的价值本源——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民族精神中寻找答案。作为儒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论语》和《孟子》,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它们从修性、立身、处世三个方面对人文素养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学习《〈论语〉〈孟子〉选读〉》,旨在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人文化,这样才能落实培养和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词话〉语法研究》对《金瓶梅词话》的语法做了全面的研究,此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也有可待补充的地方,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中的副词部分作补充,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副词的失收,副词义项的阙落,某些副词义项分析、归类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五册《〈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子色,发于声,而后喻……”对此五省(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编委会编印的《教学参考书》中译为:“一个人错误常常发生,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扰,思虑阻塞,才能奋发有所作为;表现在面色上,吐发在言语中,才能被人了解。”其中主要有两处译文似觉不妥,查查别种译本亦是如此,又鉴于教材的注释上把“而后喻”诠释为“(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恐系译注者匆忙中的疏忽,现将我的意见谈出来,以求教于同仁们。  相似文献   

15.
16.
《〈呐喊〉自序》这篇文章就带有介绍自己生平和思想的意思。这里面反映出相应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很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选修教材教育观,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把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选修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习言时,老师经常要求同学把它译成现代汉语。你知道《〈论语〉十则》应怎样翻译吗?现在给你提供一个样板。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顶峰。他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把目光投向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社会,写下了《春望》、《兵车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不朽的名篇,后人常用“雄浑苍劲”、“沉郁顿挫”等词来形容其特点。其实他的名篇中也不乏清新自然之作,《绝句(其三)》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张胜男 《语文天地》2014,(28):50-51
在《〈史记〉选读》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按必修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来上——重言轻文,以教师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串讲为主。探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受“不管怎么变终得要高考”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面对选修课的教学,教师有种种的“不放心”,一些教师就势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自己给自己套上了“镣铐”。这必然会影响到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贯彻和执行。新课标对《〈史记〉选读》的要求是“通过《史记》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