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加坡在不同时期所推行的语言教育政策引发华语社会地位与功能的变化,也使当地华文报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构建华人身份过程中做出了调整,其新闻采编也由此折射出独具新加坡特色的华人身份及认同感。本文以当地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联合早报》为例,通过追溯新加坡语言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结合政治、经济、种族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探究《联合早报》与华人身份认同所经历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支婧茹 《今传媒》2012,(10):31-34
从早期华人下南洋开始时,以新加坡为例,来看华人在新加坡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转变,到第一份华文日报《叻报》的出现,从《叻报》的创办过程和《叻报》所传达出的华人对文化、国家和族群的意识,推动了新加坡报业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华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陈原为总团长的中国出版代表团,于1989年6月2日至10日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华文书展。此次世界华文书展由新加坡《联合早报》和《联合晚报》主办。主题为《从传统到科技》。确定这样的主题,据新加坡同业解释,旨在“让人们认识到最新科技发明如何结合华人的语言文字而把传统华人的艺术文化带入现代化的纪元”,从而“体现今日华人传统文化所面对的时代冲击”。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新闻传媒控制模式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在这个拥有400万人口、650平方公里土地的城市国家里,汇聚了中华文化、欧美文化、印度文化和马来文化.多元就意味着"无元",因而有人将新加坡称为文化的边缘地带.[1]意思就是说:从文化上来讲,新加坡是一个没有归宿点的国家.然而,就是这种本土文化的缺失感培植了新加坡强大的融合力和创造力.自1965年建国以来,新加坡从"文化边缘"中奋起,积极进行融合,创造出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形成了独有的"亚洲价值观".显然,新加坡是个充满创造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曾任总理长达31年之久的李光耀,一直以当个尽职的新加坡国父自许。也许是他的华人血统使然,李光耀崇尚儒家思想,爱好中华文化。同时。他也如传统的东方政治人物一样,有着浓厚的君父思想,因而以“家长式”的威权领导风格,使其所属的人民行动党独统星岛天下至今。1990年,新加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了。此后,李光耀从总理任上退下,转任内阁资政。他的政治生涯非但未因此停息,反而以其资深阅历和纯熟的政治手段,致力于华人世界的和平共处,尤其往来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文媒体历史悠久,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也是增强华侨华人身份意识的重要文化工具。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众多,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力高,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加强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互鉴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星洲日报》是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在将近百年的办报史中,它生产优质内容,传承中华文化,担当不同文化对话的使者,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展现了华文媒体在维系华人身份认同与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积极角色。  相似文献   

7.
《南非华人报》是中国著名报业集团华商传媒集团作为地方传媒企业,实施积极走出去战略,创办的一份海外华文报。该报宗旨为"传播中国声音,服务华人华侨,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南交流。"在实际运作中,坚持公信力与影响力并重,"传递价值,服务为主"作为理念,内容导向为"华人新闻,华商资讯,华侨家园"。"文化特色"和"爱国感情"是该报的主旋律。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依托,体现出强烈的爱国色彩。由于新的办报思路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南非华人报》一跃成为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影响力最大的华文报纸,为中华文化在非洲的传播起到了的很大作用,也为中南两国关系友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刊记者有幸邀请到南非华人报社社长胥建礼先生,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异国他乡的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南非华人报》是中国著名报业集团华商传媒集团作为地方传媒企业,实施积极走出去战略,创办的一份海外华丈报。该报宗旨为“传播中国声音,服务华人华侨,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南交流。”在实际运作中,坚持公信力与影响力并重,“传递价值,服务为主”作为理念,内容导向为“华人新闻,华商资讯,华侨家园”。“文化特色”和“爱国感情”是该报的主旋律。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依托,体现出强烈的爱国色彩。由于新的办报思路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南非华人报》一跃成为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影响力最大的华文报纸,为中华文化在非洲的传播起到了的很大作用,也为中南两国关系友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刊记者有幸邀请到南非华人报社社长胥建礼先生,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异国他乡的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世界传媒机构之间的竞争,既是文化间的先进性,感召力的竞争.也是国家间的精神产品之生产能力和推销能力的竞争。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为代表的国内电视传媒.多年来始终将向海外推介中华文化.为几千万海外华侨华人提供精神家园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纵观近年来中文电视文艺的创作、接受及获奖状况.可以发现.受华人社会欢迎的节目,栏目.其共同特征是具有浓烈的民族情感.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上述诸特征的获得.则源于创作者在选题、创作等环节.贯彻”受众本位”的理念.强化节目的针对性.从而使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跟海外受众的实际欣赏需求结合起来.做到了文化、情感和娱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传媒在世界传播格局中的崛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传媒在世界传播格局中的日渐崛起在于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对全球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国家 ;中国与世界的融合 ,为中国传媒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传播科技的发展为中国媒体的全球化拓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传媒产业的振兴 ,使中国媒体有可能面对更具挑战性的国际传播大环境 ,并跻身其间 ;华侨华人精英层的形成 ,使世界对华人刮目相看 ,也使他们透过华人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了解 ;汉语成为全球最新的强势语言。  相似文献   

11.
新崛起的新加坡和它所代表的东南亚华文图书市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融合了多元种族,但是华文和华人的影响力,还是最重要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来自中国的华文书籍通过新加坡销入周边国家,如重拾华文热情的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一时之间,一个以新、马为中心的海外华文市场已经形成,并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曹蓉 《出版参考》2005,(12X):31-31
新崛起的新加坡和它所代表的东南亚华文图书市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融合了多元种族,但是华文和华人的影响力,还是最重要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来自中国的华文书籍通过新加坡销入周边国家,如重拾华文热情的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一时之间,一个以新、马为中心的海外华文市场已经形成,并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海水所到之地,必有华人。华人聚居之地,必有中华文化的滋长、茁壮。”因此在华人占当地总人口(约400万)70%左右的东南亚岛国新加坡,也就无须担心看不到华文报纸了。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华文报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力 《新闻大学》2000,(2):82-84
我在赴香港参加“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年会时,曾与新加坡《联合早报》驻香港特派员吴丽英女士(现任驻北京特派员)就新加坡报业改革问题进行交流。后又在“’95世界华文报刊与中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幸向与会的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专事研究华文报业的王慷鼎教授请教。去年赴新加坡访问时,又专程参观了报业集团公司,使我深受启发。 一个国家不同政治体制与它的国情和历史发展密不可分,新闻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又与它的经济发展程度分不开。了解新加坡政府所推行的新闻体制和新闻政策是如何建立和发展完善起来的?探讨新加坡政府对报业独特的管理方式,对海外潮起潮落华文报业以至国内一些大城市正在走集团化道路的新闻业,想必都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韧  刘璟 《文化遗产》2017,(4):102-106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在1924年以前,加拿大西海岸地区的唐人街因为政策制定、劳工短缺、市场需求、资源配置与社会组织的原因,形成了城市、矿山与农业三种互补相生的唐人街;具有显著的生态性族群经济特色。1924年到1947年的《排华法案》实施期间,华人经济与生活遭受了来自政策和民间双重严重打击。华人的族群经济和就业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于社会的歧视,华人劳动力只能被迫流向以餐饮为代表的有限几种行业;这造成了中国文化开始其本地化和加拿大的其它文化接受华人文化元素的双向互溶过程。北美的各个唐人街就是见证这一变化过程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16.
自宋元以来,不断有中国人移民至南洋,至清末在当地形成了以商人和劳工为基础的华人社会,这些商人和劳工为新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星洲图画》是由新加坡著名的兰伯特照相馆拍摄的原版照片册,主要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城市风貌和社会生活,由新加坡华侨刘金榜和陈士杰进贡给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海内外资料,通过对该相册摄影者、进献者生平及照片内容的考证,论述了照片背后所蕴含的华人社会风貌及其特点和华侨心系故乡、建设他乡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7.
“香港华人经济的崛起以及香港的繁荣,正是香港经过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扬弃和结合而产生出来的香港企业精神的生命力的最好证据。”这是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最近在“中华文化与企业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所作演讲的精彩片断。 在这一世界著名华人聚集的研讨会上,张浚生作了题为《经济奇迹、企业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演讲。他首先谈到,香港回归无论在中国现代史上,还是在世界现代史上,都是一件大事。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谈论香港、关注香港、研究香港。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档专门针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新闻栏目,《华人世界》已成功运行11年有余,栏目在塑造海外华侨华人形象,加强海内外华侨华人情感联系,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其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 华夏文明传播的新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中 ,各国不同文化的传播与碰撞 ,凸现出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内在活力和人文价值 ,成为解决文化冲突和医治各种社会疾患可资借鉴的良方之一。文章还分析了中华文化在新世纪多元化格局中的价值取向 ,指出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 ,弘扬中华文化自身的整合与重构强势 ,吸纳、借鉴、融合外来优秀文化 ,是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的研究表明,任一形态的文化与世间万事万物一样,在其产生形成之后,其发展过程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表现为平稳发展,有时表现为高峰飞跃,有时则走向低落衰退。中华文化在先秦产生并形成之后,于汉唐盛世达到一个高峰,经过一低落衰退期,在两宋时达到又一个飞跃发展的高峰时期。恰在此时,赣文化也达到其发展过程中的极盛,它不仅推动了江西和全国地区社会经济的发达,更对整个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1)宋代的赣文学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当时文化的代表人物及文化泰斗大都在江西,如欧阳修、王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