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角色游戏的社会性别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咏 《教育导刊》2005,(3):11-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女性主义研究中,与表示男女两性生理差异的"性别"(sex)相对,用"社会性别"(gender)表示社会基于男女两性差异而赋予他(她)们的不同期望、要求和限制.社会性别反映了社会文化对男女差异的理解,反映了社会文化对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约定.因此,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积淀形成的结果,由此便形成了一定社会的性别文化.社会性别文化是一定社会中的男性或女性在社会文化中所共享的群体特征、行为方式、社会作用及象征意义等.从社会性别文化的角度去考察社会现象,是一种指向性别平等和性别公正的观念和思维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性别文化观念影响着男女两性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女性和男性的不同心理、生理特征和数学本身的学科特征,并没有造成两性数学能力差异.促进数学能力性别平等的对策有:继续扫荡“传统性别观”的残余,加强女性的数学教育,建构性别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3.
"边缘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歧视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所谓的"边缘群体"是指生活于城市社会底层各角落的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在二元结构体制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了诸多的不公正的待遇,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并遭遇着市民的偏见与歧视.他们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弱势群体".要正确解决"边缘群体"的弱势地位问题,就必须对其现状和和社会心理有深刻的了解.本文拟就对"边缘群体"的现状及其社会心理问题与社会歧视现象做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别"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性别”概念从产生开始,其涵义就伴随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拓展而在不断扩大。它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社会结构,是表示权力关系的一种途径。“社会性别”概念作为女权主义运动中一定时期的产物,既具有革命性的积极意义,也必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并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发生了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在校女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有着独特的社会性别观.本文对在校女研究生的性别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三方面进行阐述.此外,笔者提出女性必须转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及心理模式才能确立其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6.
社会排斥理论在最近十几年由西方引进中国并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注意,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各个领域来分析当今的社会问题.从农民工群体被排斥来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造成的影响,探讨农民工被社会排斥的后果,以及造成此状况根源,分析可能会造成的潜在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变迁,最后就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的发展中间,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性别的问题.现代科技凸显了人们的社会认同.而社会认同中间包含着人类认同,包含着国度认同,包含着文化认同,当然也包含着性别认同.性别认同在当代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自己对于社会性别问题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但作为一个哲学工作者,不可回避地会遇到性别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在生活中间也会遇到性别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师,面对自己的不同性别的学生;作为一个大学的管理者,在分管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间,也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他们在性别的认同和性别的社会角色扮演和性别的社会发展方面有诸多的困惑.凭借着这些感性的认识和一般学术背景,我斗胆做一个发言,以"社会性别问题的实质及其意义"为题,谈一下我对社会性别问题几个非常不成熟的看法,向大家讨教.  相似文献   

8.
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负面心理反应解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突发事件引起的公众心理失衡可能会导致公众的负面心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会引起更大范围的群体恐慌和社会动荡,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控制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负面心理反应,不仅应该关注在突发事件中人们的负面心理反应本身,而且更应关注这些心理现象背后的诸多社会问题。因此,从社会学的视野,对突发事件中人们的负面心理反应进行公众知情权、社会信任、公共管理三个维度的解构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方言是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饭圈女孩"作为一个亚文化团体,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形成自己的小众圈子,他们用圈内的"帮行隐语"进行交流,在社区内形成群体的社会方言.方言在进入普通话的过程中许多会发生泛化现象;以"饭圈女孩"用语为例分析社会方言词语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心理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还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调查显示,这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社会公平问题是造成该群体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思潮研究与"两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反映了一定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团体的根本利益,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社会思潮的发展和消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注现实,关注思想理论战线的状况,准确把握社会思潮,进行正确分析.在"两课"教育教学中要提倡社会思潮的研究和引导,把研究社会思潮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大凯 《河南教育》2008,(11):18-19
在西方"个本位"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往往十分关注"我是谁"(Who Am I)这个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我是谁,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谁不知道自己是谁呢?" 然而.真正知道"我是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君不见,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忘记自己是谁的事情常常发生.   ……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对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自己群体的一些主要特征,如互惠性、利他性、公益性和群体制约性.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可以从坚持德育为先、训练移情能力、提高情绪胜任力、弘扬亲社会模范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广告语的策划包含多方面的因素,不同风格的广告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无论哪种形式或风格的广告语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都不得不考虑社会因素。本文就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社会阶层消费群体语言使用的差别进行阐述。在广告策划中运用社会语言学知识,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达到最大的广告效益。  相似文献   

15.
人是以性别身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从性别视角来看,女性无疑是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而社会保障本质的内涵就是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对促进男女平等、保护女性合法权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期山东省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表明,山东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存在社会保障覆盖面还较窄、女性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的现象。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关注女性群体、关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女性性别利益,对于提升我国社会关系的质量、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构建公正合理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讨教师群体的社会支持、心理求助的现状及相互关系.采用心理求助、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教师进行调查.教师对心理咨询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并不是很高,出现心理问题倾向于自己解决.教师在遇到烦恼时主动倾诉和求助的态度和积极性不高,教师群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低.教师的年龄、工龄与社会支持、心理求助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不同职业教师的心理求助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方言是属于特定社会阶级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的研究关系到言者群体语言使用中的各种参数,诸如年龄变体、性别变体、社会地位变体,此外,社会方言的选择也将俚语、禁忌语及委婉语的选择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张佳  赵宝柱 《职教论坛》2012,(15):42-46
社会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亲近、疏远的程度和等级.以社会距离视角通过对秦皇岛城市居民的调查分析,发现城市居民不论在主观还是客观与新生代农民工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距离,表明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合度有待提高.从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政府宏观层面的引导约束、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自我管理以及群体交流平台的搭建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这里的性别权力是指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或性别支配关系。该研究以达尔、巴卡拉克和巴拉兹、卢卡斯等人的权力理论构建分析框架,从权力的三个维度——明显偏好和决策、偏好动员和不决策、塑造偏好和控制决策——分析社会性别排斥的权力运作轨迹: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性别权力通过性别偏好决策、创设或强化决策冲突公开化的障碍来实现对女性的控制;不决策中通过缺席、抑制、隐藏和误判四种形式在决策中将性别议题剔除;塑造和主导性别偏好、制造虚假意识与隐藏女性的真正利益,使处于弱势的性别群体心甘情愿地接受现实中不平等秩序安排。文章提出要改变社会性别关系中单向度的支配性权力,建设两性友好合作性权力,推进性别群体的和谐包容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性别方程式     
[活动背景] 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进入青春期后,学生对于性别角色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性别差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当今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对于性别角色存在着固定而刻板的看法,这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若身边有同学的装扮、爱好、行为等方面与其性别刻板印象不匹配,学生会用奇怪的眼光打量,甚至出现羞辱、排挤等行为.这不仅对同伴关系产生影响,甚至会对他人身心造成伤害.本课意图揭示人们观念中存在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可能会导致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能够接纳和包容不同的性别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