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达雅"是我国影响最深的翻译原则,它也是检验翻译实践的准绳。"信"指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内涵、感情、意义和风格;"达",指译文能明白晓畅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雅"要求译文使用规范的语言,有文采。半个多世纪之后,傅雷提出的"神似"说及"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等翻译观点赋予了"信达雅"更深刻的内涵,使这一言简意赅的"三字说"更加具体丰富;在翻译实践上,傅雷的众多译作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实现了"神似"的效果。本文将傅译《老实人》与伏尔泰原文进行对比,将傅译本与沈昉译本进行比较,从"信达雅"角度来欣赏傅雷高屋建瓴的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2.
姚洁 《华章》2012,(29)
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人遵循信达雅理论评判文学翻译译文质量的实践,随后用实例证明了信达雅理论指导下进行修改优化译文的可行性,得出了信达雅理论在评判文学翻译质量的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翻译史,严复自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后,对我国翻译的发展影响颇深.本文从笔者对英国著名女作家A.S.拜厄特的文学评论集《论历史和故事》的部分章节翻译的译文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讨"信达雅"翻译标准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冯渊 《高中生之友》2012,(18):24-27
引子严复(1854—1921),何许人也?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重要人物。严复早年对西学的推崇和晚年对传统文化的固守给后人留下了足够多的话题,仅仅翻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救亡图存的观点,还有提出"信达雅"的译文标准就足够让他不朽。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切入浅析翻译"形合"与"意合"这一永恒命题。翻译的经验科学性质决定翻译理论的创建过程中必将重视译者翻译实践及读者反馈,目标读者不同,译文倾向也不同。同时结合严复《天演论》开场白翻译,分析严复如何结合汉语言特点,根据目标读者来调整和定位自己的译文,在"信达雅"三点论中贯彻接受美学思想。从而看出翻译过程不仅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是译者通过译文向读者传达思想、施加影响的过程。最后,文章还陈述了接受美学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考察西方古今译论主要流派的角度,探讨它们与我国“信达雅”传统翻译理论的联系,认为尽管西方翻译研究的视角不同,翻译的术语使用不同,但都是在探讨怎样求得译文对原文的信、达和雅。作为翻译原则和标准,“信达雅”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6,(1):87-90
严复的"信达雅"是翻译界广泛认可的翻译标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严复翻译标准的研究颇多却渐入瓶颈。该文试用语用学当中的合作原则,对严复的翻译评判标准进行深层次的阐释。通过将质、量准则和"信",方式准则与"达"以及量准则和"雅"进行比较和阐释,从语言学的多个层面阐述合作原则如何细化支撑"信达雅",为"信达雅"提供了可量化的评判标准,丰富了"信达雅"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造成译文的不地道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译者双语能力差;二是译者文化素养低;三是译者对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掌控不够.本文认为,必须“三管齐下”,从语言、文化以及思维方面着手,确保译文的“信达雅”.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后人也将"信达雅"奉为"三字真言",神圣不可侵犯。然而,此"信达雅"非彼"信达雅"。那么,严复本人所推崇的"信达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针对这一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是后人混淆了严复对三者的定义与自己的定义。另外,翻译研究应有不同的中观理论,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不是"一论独霸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张志远 《文教资料》2009,(15):54-56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理论是中国翻译界长期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作者回顾了"信达雅"标准的提出及其引起的翻译标准大争论,指出翻译理论的构建必须在继承中求发展,我们也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信达雅"这一标准并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最后,作者在对一些翻译实例的分析探讨的基础上,肯定了"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清末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家、教育家,更是伟大的翻译家。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了"信达雅",首创了中国完整的翻译"标准",对学界的影响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余波不绝。本文将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进行分析,探讨一下翻译"标准"和"信达雅"的文化根源,以期更深地理解严复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再次阐释了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信达雅",指出"信达雅"作为当前的翻译标准名正言顺、无可非议。具体而言,通过《清明上河图》的多个译名为例,肯定了"信达雅"对文化经典外译的指导,是当前中华文化经典走出去的重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易俗 《海外英语》2012,(22):178-179,182
该文以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为工具,从语言学角度对两位翻译大家的不同译文进行分析,试图阐释国人所提之"信达雅"的"雅"字,到底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语言学标准。讨论按照语言学上的划分在语音和句法两个层面上进行。最终作者试图提出,所谓翻译之"雅",其实就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和移植原诗的陌生化之美。  相似文献   

14.
王佳 《海外英语》2014,(21):179-180
"信达雅"是我国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指导翻译的原则,是中国翻译界长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该文旨在结合"信达雅",对罗经国和林语堂的《兰亭集序》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下简称罗译和林译),探讨"信达雅"理论在《兰亭集序》译本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代之初,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翻译理论。当前,人们对于信达雅翻译理论的理解,在具体内涵、三者之间关系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争议。信达雅理论是我国传统与现代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信达雅理论的发展尊重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遵循灵动的、活泼的翻译准则。我们应从信达雅翻译理论中汲取精华,完善和发展信达雅理论,创立我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语言文化有不同的隐喻认知现象,在跨文化交流的翻译中对不同隐喻语言的翻译既要考虑到译文的忠实性,又要照顾到不同文化读者的认知心理及对译文的接受度;这就产生了不同语言文化中隐喻认知现象的差异和翻译信达雅三原则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通过翻译技巧的适当运用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高文峻 《文教资料》2014,(13):21-23
翻译中的“信达雅”原则早已深入人心,信就是忠实原文。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不少译者,被读者广为阅读的翻译家们的译文,往往不是十分忠实原文。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对此作出一定的解析。  相似文献   

18.
译文质量评估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 导言本文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对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估,并讨论这一做法的前景.§1 已有的进展国内研究对译文的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的论文,我读过的有两篇:吴新祥等(1985)和范守义(1987).过去对译文进行评价,一般是依据某些标准(如“信达雅”、“准确、通顺、易懂”等)对译文作出整体性的观察,给予定相分析.这样的评价方法,不易做到客观、确切.  相似文献   

19.
季羡林于1991年发表了记录其十年留德学习生活经历的自传《留德十年》,读来情真意切,言词质朴。2009年《留德十年》德译本问世,译文一经发表,好评如潮,盛誉不断。译文忠实于原文,优雅流畅,实为译作佳品。在翻译过程中,为方便德国读者阅读与理解,译者针对原文中带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特色的语言点,如汉语成语、俗语等,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借助翻译等值理论,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逐字翻译、借用、意译等翻译方法,译者对汉语成语、俗语地翻译处理可圈可点,可谓尽"信达雅"之意。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译文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通顺流畅,给人以美感。然而,要使译文真正达到翻译的标准,却不是一件易事。被动语态的翻译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因为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科技文体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因此,被动语态的翻译需要我们认真推敲。为提高翻译质量,本文列举几种常见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