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燕祥是中国八九十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优秀杂文家之一。作为一名诗人杂文家,他在创作中发扬了杂文直面现实人生的优秀传统,为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而呐喊。其杂文作品是情与思、诗与文较完善结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丰富了当代中国的杂文创作  相似文献   

2.
邵燕祥是一个率直、真诚、单纯的人,他充满正义感,向往光明,有激情并且积极向上。他的人犹如他的文章一样坦诚但不矫情,不做作。他是一位有才情的诗人,也是优秀的杂文大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怀有一颗纯真的心。《找灵魂》一书是邵燕祥人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邵燕祥是真正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诗人,他的诗思的每一次跳动,都是和共和国同步的、共振的.他的诗行是有良知的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思想情绪的真实记录和文字化石.邵燕祥具有甘愿以平民自居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4.
中唐是河南人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名家荟萃,流派众多,创作丰富。他们以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以诗人及诗人群体的个性化心态为中介,以诗人的传承演变为归结,在诗歌创作中各自追求一种美学风貌。他们都打破了盛唐古典抒情诗优美和谐的诗风,从不同的角度开辟了新的诗歌境界,为推动中唐诗歌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荣斌是广西诗坛中一名知名的先锋诗人。他的先锋性主要体现在以诗论诗的元诗书写、卸下伪装的救赎诉求、面对枪口的死亡想象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特征。  相似文献   

6.
马丽华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令人钦佩的一位作家,是以西部诗人的称号从文坛起步的,写出了一篇篇内容深刻、风格豪放的诗歌,表达了对雪域高原深沉的爱。她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走遍西藏的山山水水,对青藏高原生存的艰难有着切肤之痛,这种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苦难。马丽华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以诗歌的方式书写对人性的考验,感受生存的无奈和创痛,体味生命自身顽强的人性,人性在无以复加的苦难之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邵燕祥早年以政治抒情诗人称著,而其恒久不竭的创造力,驱之与时俱进,老而更成。他从瞩目当前的社会政治现实,跃进到关切以人为本的人类前途命运。他全部诗作的总主题是奉献一颗新知识分子的良心,作一个有尊严的真正的人。这在标显其诗美创造高度的《最后独白》和《北纬30°线》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在诗关内涵与诗美表现之间,既富于张力又比较均衡,刚直犀利而温文尔雅。在百年中国新诗苑圃中.邵燕祥既是妍丽蔷薇.更是高挺青松。  相似文献   

8.
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也是盛唐文人所景仰的时哲和文宗。他的诗歌不仅自身已初具盛唐气象,而且还以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以及他的政治、文学地位和正直的人品来影响盛唐一代诗人,进一步促进了盛唐气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胡春莲 《鄂州大学学报》2009,16(4):58-59,66
牛汉一生经历的苦难太多,他不同时期经受的苦难不同,决定了他感受苦难的方式不同,不同时期他的创作体验、人生境界不同,因此他的诗歌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九叶诗人由于自身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原因,使他们不但对意象高度重视而且对意象的探讨和认识也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在意象艺术上自觉的追求和不懈努力,使他们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个性,这主要表现在意象的暗示性、象征性、抽象具象性、雕塑性、组合的随意性、现实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把握得好,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就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对诗歌萌生兴趣也是在青少年时期。因此,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好情操,建立理想品格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搞好诗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呢?以下是笔者在诗歌教学方面的粗浅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文革”结束后的文学新时期,一大批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被剥夺了创作或发表权力的中老年诗人如艾青、绿原、牛汉、曾卓、郑敏、公刘、流沙河、蔡其矫、昌耀等得以复出诗坛,这批“归来”的诗人复兴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短时间内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写下了大量积淀着个体生命沉痛经历的诗篇。“归来”的诗歌充分表达了忧愤、反思和回归人性的主题,内容凝重,感情深沉,思辨色彩强烈,个性鲜明。诗人们的“归来”跨越了历史的断层,接续并重建了“五四”以来的诗歌传统,它表明当代诗歌在历经磨难之后获得了自身应该享有的健康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诗人强烈情感的产物,抓住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就不失为把握诗情的好方法.我们只需要重点分析诗中的一两个要素,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14.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这话真是不假。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家新的出现是诗坛的一个亮点。他以真实的诗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进行诗歌的创作,将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度。王家新在诗歌中用创造出来的苦难和孤独意识对抗着商业化社会大环境对于诗歌的侵蚀。诗人诗歌中弥漫的这种苦难与孤独,在九十年代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最终给诗歌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沈德潜、法式善、张维屏等评高其倬诗歌艺术特点为"和平中正、温雅敦厚"。然高其倬以大量的北方风物入诗,即使描写南方风物,也无绮靡香软语,而是呈雄健之气。且诗人常以至大至刚、气骨强劲意象入诗,加之以夸张、想象等手法,营造雄壮劲健之境,抒雄放之气,使其诗呈雄健方刚的艺术特点。另,诗人不管是思乡行役、赠别等诗,其情感抒发多有真挚古厚的特点。而且其诗歌文辞质朴无华,非纤巧矫饰。即使诗人用典,也多为常见典故,非佶屈聱牙、晦涩难明、标新立异之典,这使其诗呈朴实浑厚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家新的诗歌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诗歌流变中 ,因其独特的生活背景和气质而独树一帜。从切近个人生活的书籍和前辈诗人那里思索诗歌的当下困境 ,探寻诗歌的生存前景成为王家新极具魅力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中的河     
诗歌是一条河,由那日光无法触及的亘古,一直流淌到今天。生命是诗歌长河中的一脉流水,经历了千回百转,奔流不息。或许正是因为诗歌如河,生命似水,彼时的诗人们对于“河”的意象怀有特别的情愫。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俄国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早期(未来主义时期)大量的诗歌创作的分析研究后,指出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主义诗歌体现了作者追求创新与不朽的伟大创作气魄。马雅可夫斯基未来主义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是抒情短诗和五部长诗。其不断追求创新与不朽的特点与作者的性格有关,他精力旺盛,渴望创新,同时又特别希望在当代生活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些体现在他诗歌创作中,便表现为竭力追求创新与不朽,这一总体特征在其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均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