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机是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将行为指向特定目标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心理动力系统。由于受生理水平和整个心理活动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行为动机总是从模糊走向清晰,由"意向"转化为"意图",在这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各种行为,分析行为的动机因素,并尝试利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帮助幼儿从盲目性行为动机逐渐发展为清晰性、指向性,...  相似文献   

2.
3.
曾英 《教育探索》2007,(12):113-114
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中的幼儿很"自私",不愿意与人分享.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后天形成的,正确实施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幼儿行为问题的教育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重要标志,3~6岁的幼儿正是告状行为不断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告状行为也是幼儿向教师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及道德感发展水平已经显著提高,告状的动机也逐渐复杂。本文主要通过对大班幼儿的观察,探索大班幼儿的各种告状动机,并根据动机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减少孩子告状的行为,首先要分析幼儿告状的原因,其次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绝不能简单行事,或对"告状者"敷衍几句,或不分青红皂白批评一通。  相似文献   

7.
小班幼儿玩音乐游戏《两只老虎》,当唱到“真奇怪,真奇怪”时,文文小朋友发出了怪叫声。立刻有四五个幼儿参与了这场“新游戏”,教室里顿时乱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行为在人的整体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期是个体行为发展的非常时期,一方面幼儿的行为潜能正向实际的行为能力转化,另一方面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易于出现许多问题行为,正确认识并主动开展行为的教育与指导工作,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享是亲近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让另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馈赠给他人,即把自己拥有的东西之间相互使用,相互享受或者相互拥有”。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它保证着人们与别人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和享受自然界与社会带给人们的各种条件,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享行为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孩子争抢玩具的行为是幼儿园内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下幼儿会通过这个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游戏确实是幼儿日常活动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才会频繁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所以如何有效解决幼儿争抢玩具的不良行为,让他们可以友善和睦的与同伴相处,就是本文接下来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丽华 《文教资料》2010,(16):148-149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便是最好的例证。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有利于其健全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36岁幼儿刚刚开始接触社会,由于自身知识与经验的欠缺,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反规则的事情,常常会通过告状方式依赖他人解决。幼儿告状是其众多行为偏差中的一种普遍行为,鉴于此,首先简述了幼儿告状的内涵及动机,然后说明幼儿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及特点,接着指出处理幼儿告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告状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处理幼儿告状的对策,希望老师与家长能深入了解幼儿心理,掌握正确处理幼儿告状的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意识形成初期的一种表现,有助于幼儿形成自主解决问题和互相帮助的能力。本文重点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师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该文运用问卷及统计方法将高职英语教师与学生对动机策略的重视程度进行对比,进一步归纳教师与学生对动机策略使用感知的差异,通过课堂观察法检验4项教师动机策略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行为的效果。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研究,证明:一是学生与教师在对动机策略的重视程度与使用感知上都存在差异;二是适当使用动机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行为;三是不同的动机策略产生的效应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彭珺  邓军 《海外英语》2013,(13):49-50
该文运用问卷及统计方法将高职英语教师与学生对动机策略的重视程度进行对比,进一步归纳教师与学生对动机策略使用感知的差异,通过课堂观察法检验4项教师动机策略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行为的效果。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研究,证明:一是学生与教师在对动机策略的重视程度与使用感知上都存在差异;二是适当使用动机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行为;三是不同的动机策略产生的效应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动机教育的教育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强弱决定着学生学习行为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毫不夸张地说,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能否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动机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动机教育的教育策略研究尤为重要.大学生动机教育的教育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引导大学生的动机归因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性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方面,这也包括儿童与青少年在内。它不但对人类繁衍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个体的成熟、异性适应性、未来的婚姻和家庭都有重要意义。性成熟的过程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它受到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叙事模式的顺序通常为主题、实践观察、描写案例、总结反思、提炼观点,而提炼出观点后,还需要进行教育跟进,以能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效果。与普通学生相比,幼儿较为特殊,更需要教师教学中用教育跟进行为实现教学目标,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本文以幼儿日记活动为载体,探讨提升教师有效教育跟进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5~7岁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指激发原告告状行为发生的内部动力。在对收集到的231个幼儿告状行为事件进行分析后,研究者把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分为求助、求赏、求罚、试探和陈述五类。这五类动机发生的频率是存在差异的。对于5 ̄7岁幼儿来说,促使他们告状的主要动机是"求助"和"求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