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们特别爱做“和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这天,孩子们又“缠”着我:“老师,我们想和字宝宝交朋友。”“好吧,”我爽快地答应了,拿出一大叠字宝宝说,“今天,老师请来两个字宝宝,它们是谁呢?请你们猜一猜。”说着我用手捂住眼睛,做了个哭的样子。孩子们异口同声:“是‘哭’。”然后,我又“嘻嘻……”地笑,孩子们被我的表情逗笑了,纷纷说:“是‘笑’,是‘笑’!…‘哪个字是‘哭’,哪个字是‘笑’呢?”我故意卖起了关子。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名字一般都是父母所定,然而我国不少文化名人其风行于世、享誉中外的“文名”,却是由自己取的,如细细品读,其用意耐人寻味,让人顿生敬佩之意!现进行梳理归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揭示志趣抒抱负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原名曾是永祥.在“五四”新思潮的不断冲击和影响之下,他义无反顾的对三哥永康说:“我不想升官发财,愿做人民公仆,名字改为‘公仆’.‘公仆’者,公仆,字就叫 ‘仆如’吧.”  相似文献   

3.
作为家长,我常同孩子一起读人生之书。翻开第一页,我说: “‘我’字最难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我’活在世上,才有意义。‘我’还必须随时保持清醒,要自省、自警、自勉、自律。‘我’走在路上,才有信心。”孩子渐有所悟,我义说: “‘你’和‘他’两字也不好学。大多数人把‘你’和‘他’看得不那么重要,事实果该如此吗? 先得把‘我’‘你’‘他’三字连在一起读。从每个人看,‘我’就是‘我’。可‘我’同时也是谈话对方眼中的‘你’。又同时是许多相识不相识者眼中的‘他’。自称‘我’的只有一个。每个‘我’在其他人眼里都是‘你’和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老水牛爷爷》这篇课文时,注意了教好“水”、“牛”二字。上课揭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老水牛爷爷’这名字怪不怪?”生答:“怪!”“大家想知道这个奇怪名字的来历吗?”“想。”教室里的气氛热烈起来。  相似文献   

5.
口语能正音     
已故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在台北大学作《何为正音》的报告时说:“我第一次看到‘针灸学’时,便会念它‘针灸学.”还说:“《论语》里头有个沂水,山东有个临‘临沂’,台北有个‘临沂街’,可是你要叫三轮车拉‘临沂街’,有的人就不懂,他只认得‘临沂街’.照韵书上的‘沂’字没有这一读的,一定是把‘沂’字误认为‘祈’字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由于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又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被北洋军伐政府逮捕.在当时所谓的国务会议讨论这件事时,一位阁员恶恨恨地说:“只要看他的名字,就知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什么名字不可取,他偏偏叫个李大钊.  相似文献   

6.
雷锋原名雷英杰,在报名参加鞍钢建设时改用“雷锋”这个名字。他说:“这个‘锋’字我想了很久,是用山峰的‘峰’,还是用冲锋的‘锋’。现在决定干脆到鞍钢去打个‘冲锋’吧。”科学家彭加木原名彭家睦,取“家庭和睦”之意。1956年,他放弃出国深造的大好机会,主动申请到边疆工作。他在决心书中把  相似文献   

7.
我叫马思齐     
马思齐  宋淑慧 《作文》2020,(1):22-22
我叫马思齐。但是在上幼儿园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名字,因为那时候身边的人都叫我昕昕。上学之后,我的名字也发生过小插曲。别人听到我的名字之后,会习惯性地问:“哪个qi?是王字旁的那个‘琪’吗?”当我解释说是“整齐”的“齐”时,他们都会说:“女孩的名字怎么会用这个字?”我为此难过了很久。  相似文献   

8.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游上林苑,看见一棵好树,问东方朔是什么树,东方朔说: “树名叫‘善哉’。”汉武帝悄悄派人给树做了记号。过了几年,汉武帝又问东方朔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说:“名字叫‘瞿(qu)所’。”汉武帝很生气,说:“你欺骗我好长时间了!这同一棵树为什么这次的名字和上一次不同?”东方  相似文献   

10.
我的名字     
听爸爸说,我刚出生时,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给我取名字。取了很多名字,大家都不满意。后来爷爷说:“就叫李豫西吧!‘豫’是河南省的简称,爸爸是河南人;‘西’是妈妈的老家山西省的一个字。”大家听了都说好。妈妈开玩笑说:“西西是属牛的,给她吃点草吧!”所以西就变成了现在的“茜”了。怎么样,我的名字有趣吧?我的名字$河南省济源市中原特钢厂子弟北小一年级@李豫茜  相似文献   

11.
开心小辅     
《辅导员》2004,(11)
胖弟弟读小学四年级的弟弟胖得实在不像话,大家常常取笑他。老师要他们班同学在联络簿上记下“每天帮家里做的事”,弟弟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只好由妈妈代为填写。她在联络簿上写道:“每天帮家里吃饭。”老师的评语是:“看得出来,你很努力!”日本名字课堂上,小辅在给学生介绍日本人的姓氏。他说:“如果有个日本名字里有‘太郎’二字,那他一定是长子,如果他名字里有‘次郎’二字,那他一定是次子……下面,谁能说出一个有这种名字的日本人?”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回答:“山本五十六”。  相似文献   

12.
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学习《识字7》。按照我的设计,学生学习记忆生字“情”。我问学生:“同学们,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呢?”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的,我们学过了竖心旁,再加上一个‘青’草的‘青’字,就是‘情’字。生:“我是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记住的。我用学过的‘清、请’来与‘情’作比较,它们只是偏旁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Hello!我叫张君熙。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我名字的寓意很好哦,爸爸把字典翻了个遍,发现“君”字不错。他想让我做一个君主一样的人。然后妈妈说:“再加个‘熙’字吧,康熙不就是君主吗?”大家想了想,都表示同意。我的头发很黄哦!  相似文献   

14.
“的”字结构能做定语吗?有同志认为,“现代汉语的‘的’字结构可以做定语,古代汉语的‘者’字结构则没有作定语的用法;现代可以说‘逃跑的士卒’,古代却没有‘亡者士卒’的偏正结构。”(《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八期)我看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学生正在做练习,一个学生问同桌:“你记不记得‘攀登’的‘攀’字怎么写?”“当然记得啦。”同桌兴奋地回答,“这个字是上个学期学的,那次写生字和单元考试,‘攀’字我都写错了,老师还罚我把那个字再多写5行呢!他还再次告诉我怎么去记这个字,‘大手举起两根木和两个X’,你看,容易记吧。”  相似文献   

16.
读前猜想小猪闹闹从来没有伤害过谁,却被告上法庭,这是为什么呢?“砰砰!砰砰!”小猪闹闹开门一看,来的竟是动物王国的黑猫警长。“小猪闹闹,有好多人告你犯了伤害罪,你得去法院受审!”黑猫警长严肃地说。“什么!”闹闹一路申辩,“我从来没有伤害过谁。”闹闹被带到动物王国法庭上。老虎院长喊道:“原告出庭!”小兔、小鸟、小猴、大雁一齐来到法庭上。小鸟说:“闹闹常常挖掉我的眼珠,它把‘鸟’字写成‘乌’字。”小兔说:“他还砍伤我的腿,把‘兔’字写成‘免’字。”小猴说:“它还在我身上搞上一刀,把‘猴’写成‘’字。”大雁说:“它还平白…  相似文献   

17.
我启蒙时接触的第一个字是“一”。启蒙老师把“一”字写在我手掌心上时,我只用了一口茶的工夫就认识了,美得简直要飞到七彩云上。这时,老师向我得意忘形的心上泼了“一桶冷水”:“从前,有个学生,学了‘一、二、三’后就辞别老师了。他说,‘一’字是一横,‘二’字是两横, ‘三’字是三横。行了,我不用老师教了。谁知有人要这个学生写个‘万’字,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一万条横线哩……”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19.
孝在心中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浸润在中华儿女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懂得这句话的含义。我的名字中有个"孝"字。在我懵懵懂懂的时候,总记得父母握着我的手,一遍一遍地教我写名字的时候说:"孝由‘老’和‘子’字组成,看上去就像一个儿子背着老子在走。"那时候的我不是很明白这个字的含义,只是一脸傻笑,觉得这个字很神奇,也很好听。上学以后,老师又告诉我,"‘孝’字上面的‘老’字说明老人体衰,需要子女搀扶,  相似文献   

20.
开心QQ糖     
为什么魏同学打电话给何同学,何同学不在家。于是,他妈妈接电话:“喂!他不在家,请问你贵姓呀?”魏同学:“我姓魏。”何妈妈:“魏什么?”魏同学:“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因为我爸爸姓魏,所以我就跟着姓魏了。” 一根鱼骨头老师:“我们人体中共有大小206根骨头。”学生:“我有207根。”老师:“你怎么会多一根呢?”学生:“今天早晨我吃下一根鱼骨头。” 靠山学生:“老师,你把我的名字写错了。”老师:“没错啊!”学生:“我是‘峰’,你写成‘峯’了。”老师:“这俩字可通用。”学生:“可我爷爷说,那样我才会有靠山。” 做好事课堂上,老师正在表扬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