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人际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能够将教学语言的丰富  相似文献   

2.
古人曰:“兴至而乐求!”随着现代教学模式逐步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方向的转变,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调动。如何能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自主的学习状态,从而实现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知识的目的呢?在此我从自身经历略谈几点见解,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陈素珍 《考试周刊》2013,(52):33-34
<正>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生活的地方。语文学习是最复杂最富弹性的,它与生活的外延几乎相等。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有多丰富。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  相似文献   

4.
真实而有效的语文学习,必须建立在充满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的课堂教学之上。因此,我们推崇并积极尝试语文生成性教学,即教师重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充分发挥文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所展现出的体验偏差和矛盾,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尚立宽 《考试周刊》2012,(35):45-45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老师要给孩子创设条件,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学语文。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需要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8.
语文是一门内容最丰富、应用最广泛、最具艺术性的学科。按理说,语文学习应当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应是最理想的。然而,现实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课堂气氛呆滞,学生对课堂信息接收麻木、反馈不畅的现象。这种课堂麻木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普遍存在的。当前语文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过分地强调语文的科学性、实效性,而忽视语文的艺术性是其原因之一。比如,课堂教学中太偏重理性分析,只顾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只晓得加大信息量的灌输。试  相似文献   

9.
朱雪梅 《双语学习》2007,(8M):30-30
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正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张丽 《学周刊C版》2011,(12):122-122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些名青时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阐释得十分深刻.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感兴趣、喜欢的呢?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能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呢?能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窥察生活的真相,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对上述问题,做些浅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裕文 《西宁教研》2000,(2):16-16,34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鼓励中大胆尝试,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自信中不断努力,在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核心是让学生成功在课堂。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重知识传授.轻独立理解;重教师自身活动,轻学生自主发现;重单向灌输,轻双边交流;重题海战术,轻讨论思考。这样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往往学习素然寡味.没有一点浪漫情调。因此,在当今课改形势下,教师应在设计课堂结构、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堂评价时。着力构建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一、变革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昭示着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生被动的接收,而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交流与沟通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交往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时间、机会,让学生敞开思想、放飞想象,表现自我,做到问题有机会提出,观点有时间表达。意见有地方交流。  相似文献   

15.
李琴 《教育》2011,(30):48-49
<正>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较为推崇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语文课堂才能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然而,如何让学生发挥好自身的主体作用,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所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而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不失时机地做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我这里所讲的情,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情感教学;色是指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中所担任的角色。而如何去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去好好摸索。这里涉及到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几轮高中语文教学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及同行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师大都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写作文,按照起承转合的形式,不偏不倚,层层设防;至于做练习,则是紧扣教材观点和高考考点,不敢越雷池半  相似文献   

19.
张滢妤 《时代教育》2007,(10Z):87-87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要采用多种创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轻松地获得新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核心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走进课堂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