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当事人因拆迁安置、土地征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产生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等相互交叉重叠的案件。人民法院受理的各类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这两种相互交叉、重叠的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呈增长的趋势。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行政、民事争议交叉案件的裁判问题。但由于立法的缺失,导致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这类交叉案件的具体做法极不统一,这种现象已导致当事人"没完没了"的诉累以及法院司法资源的浪费,甚至导致司法程序的混乱和司法裁判的不公。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这一旨在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规定于近日正式公布实施,法院作为我国主要的司法机关,充分保障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力是此规定的核心。在我国,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法院审判具体案件的行为具有不同的类型化特征,具体到刑事诉讼中,存在着一种较为特殊的干预司法活动、尤其是干预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力的行为,这主要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侦查机关、公诉机关的领导干部对法院的案件审判程序的干预和影响。根据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确保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力是审判中心主义的应有之义。因此,从审判中心主义的视角审视和丰富这项规定的内涵,通过更加细化的规定使其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实践价值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上海司法审查实践,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辖区法院近五年来行政强制案件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对行政强制案件的特点以及行政强制司法控制不足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较全面地剖析了行政强制司法控制不足的原因,最后结合域外行政强制司法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从理念、立法、司法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行政强制司法控制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收录的183起学生诉高校行政案件的实证研究,分析学生诉高校行政案件的时间、地域、类型、审级等特点。围绕案件审判的疑难焦点问题,研究发现:司法诉讼中,高校对学生作出的学位学历、学籍管理等行政行为可诉,高校是适格被告;法院对学术性纠纷和非学术性纠纷采用不同的审查强度,但争议较大,类案不同判现象突出;高校作出行政行为的程序错漏较多,由此导致败诉的案件比例较高;高校行政行为对学生重要权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事实认定适用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建议尽快出台高等教育行政案件司法解释,合理把握司法审查的介入程度,提升高校依法依规和依章程管理的能力,使高校办学自主权与司法审查权保持理性张力,推进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是我国多年司法实践成功经验的总结。目前法院调解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应对法院调解程序进行法律规制,从立法上对可调案件范围、调解程序开始阶段、调解方式等予以明确界定,进而减少调解活动的随意性,使法院调解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98年至2018年之间法院发布的学位撤销案件进行梳理,我国学位撤销诉讼呈现五个维度的特征:从数量维度看,法院裁判功能行使极其有限;从时间维度看,法院审理时间相对集中;从起因维度看,学位撤销事由类型多元,兼具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从审级维度看,当事人之间对立情绪较高;从判决维度看,学位撤销案件的法律风险较高。以现有司法案件为参照,高校在行使学位撤销权时应注意防范和化解在事实认定、法律程序和法律运用等方面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7.
2015年新《行政诉讼法》出台后,高校教育行政诉讼正式进入法院可以直接进行校规附带性审查的阶段。通过对40起涉及高校校规合法性问题的高校教育行政诉讼案件的分析,高校校规司法审查实践存在审查方式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审查结果相互矛盾、司法克制过度等问题。应当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权力来源进行不同进路的审查:与学术、学位证相关校规的审查进路以形式审查和合目的性审查为主,并按离学术核心事项的远近区分不同密度的审查;处分、学籍管理等非学术性校规的审查进路遵循合法性审查原则。  相似文献   

8.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英美法系国家法院在不方便审理某具体案件时,拒绝行使管辖权的一项制度。据我国内地现行管辖制度,内地法院在审理某些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时也同样存在极为不便的现象。本文在考察我国司法实践和立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在立法中规定不方便法院原则具有紧迫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之离婚法的研究,不能局限于纯文本的研究,而应将之放在当时司法实践中加以考察。文本的规定往往并不能等同于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于具体案件的定性分析与法条的合理运用。只有把文本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相对准确地认识一部法律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数年来的司法实践 ,暴露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维护不够的问题 ,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而立法中的不足和配套解释的不完备是其根本原因 ,因此笔者建议从下面五个方面增加完善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一、完善刑事被害人及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直接参与刑事诉讼的制度刑事诉讼法把被害人列为当事人 ,并在法庭上增设了被害人的席位 ,这无疑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 ,但被害人出庭的情况却不尽人意。据对一个区法院的调查 ,173起适用普通程序的公诉案件中 ,只有 18起的被害人到庭参加诉讼 ,而法院对此也听之任之 ,作为当事人的一方竟然…  相似文献   

11.
王珅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1):103-107
对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确权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根据所使用公权力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行政复议和行政裁决,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由于目前我国《商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两类案件的诉讼程序的规定还不够完备,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提出对于属于行政裁决的商标评审案件诉讼程序可以借鉴日本"当事人诉讼"制度的相关做法,在立法上作出一个特殊规定,规定这类行政裁决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另一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诉讼,法院应当在提起诉讼时通知商标评审委员会,而诉讼的类别仍然是行政诉讼。另外,应当赋予法院对这类案件所涉行政行为的司法变更权,以保证公权力的完整、有效,以及避免权力冲突引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来高等院校频频与自己的学生发生各种纠纷,接受着直接来自学生的法律挑战。但是法院对这些案件往往缺乏明确的态度,要么等待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要么干脆不予受理,学生胜诉案件寥寥可数。如果司法实践如此回应学生的维权期待,那么学生权益该如何保护;同时高校在学生事故中究竟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文章从民事法律关系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学界认为妨碍法院以调解方式结案主要原因是司法政策及审判程序设置问题,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运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民事诉讼案件法院调解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妨碍法院调解方式结案的原因在于法律制度激励机制问题以及未找到双方和解的契约。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司法案件审判报道中出现的新闻媒体与法院审判工作冲突的情况,究其实质是记者采访权与独立审判权之间的冲突。分析司法案件审判中记者采访权的内容和界限以及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如何保障记者采访权的问题,提出了司法案件审判中做好新闻采访报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涉及股东的诉讼越来越多,其中关于股东资格的确认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我国公司法理论研究的薄弱和公司法律规定的粗陋,各地法院自行其是:有的法院以公司作为原告主体,有的法院以足额出资的股东作为原告主体;有的法院以侵权案件立案,有的法院以违约案件立案,有的法院以确认之诉立案。这大大影响了法制的统一,削弱了法律的威信,鉴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如何追究虚假出资股东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术》2006,(21):35-36
法院当前一段时期,如何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化解劳资矛盾?最高人民法院9月30日公布司法解释给出了答案。这件名为“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司法解释于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共有18条,体现了司法为民,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的价值取向。其中,劳动合同合同效力优于单位内部规定、民工可凭工资欠条状告老板、工资无故拖欠应付25%%的赔偿金等内容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二审法院裁定准予上诉人同时撤回一审起诉和二审上诉的判例。类似判例的法律依据为新《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73条、第174条,法理依据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上诉案件可以不受限制地适用第一审民事诉讼普通程序,此即错误司法裁判通论。事实上,新《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73条、第174条并没有授权二审法院可以做出上述二审民事裁定。该错误的二审民事裁定本质上是能动司法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异化,浪费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效率,增加诉讼当事人双方的诉讼风险与诉累,消极影响了基层法院的同案审判。  相似文献   

18.
法院裁判对后诉案件具有预决效力,进而使得当事人免于举证的理论基础——既判力,在我国尚未完全确立,且从既判力的角度审视,我国现行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做法都存在诸多不当,故法院裁判预决的事实作为民事诉讼免证事实存在正当性方面的欠缺。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是大势所趋,它与建设网络强国、法治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内涵一致。在法院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彰显互联网法院的核心价值,应强化其探索涉网案件诉讼规则之功能定位。目前,互联网法院在探索民事领域诉讼规则方面已有较多尝试,但在行政诉讼领域,却鲜见涉网案件诉讼规则的创制。部分涉网行政案件属于互联网法院受案范围,但由于司法解释列举的范围有限,司法实践呈现出实质审理案件少、案件类型单一化、上诉率高、裁判标准不统一的样态,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互联网法院在探索涉网行政案件诉讼规则方面的成效。从制度设计和实践运行层面分析,未来应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范围,完善相关配套体制机制,并赋予行政相对人程序选择权以跨越其与行政机关间可能存在的数字鸿沟,以进一步实现互联网法院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由人民群众的代表与法院的审判员共同审判案件、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一种制度,是公民参与司法活动的重要形式。文章探讨分析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制度构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陪审员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