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杨发文 《物理教师》2003,24(8):48-50
因发现不相容原理而荣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是近代物理学史中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优秀物理学家。他的一生留给后人的启迪耐人寻味。对量子力学基础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玻恩,是一个同爱因斯坦和泡利都有过密切的个人接触因而对他们两个都有深刻了解的人,他在泡利去世11年后的1969年,在一个评注中对泡利有这样一个评价:“自从他(指泡利)在哥廷根作我的助手以来,我就已经知道他是唯一一位可与爱因斯坦相比的天才。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也许甚至比爱因斯坦还要伟大。但是,他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一种人。在我看来,他没有达到爱因斯坦那样的伟大。”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25日是奥地利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诞辰90周年纪念日,也是他因发现“不相容原理”而获得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45周年。泡利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在中学学习期间就对物理学、尤其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感兴趣。19岁时他就做了著名物理学家索末菲的研究生,并发表了两篇关于广义相对论的论文,引起很大反响。索末菲大胆推荐泡利为《数学科学百科全书》撰写有关相对论的综述文章。泡利以惊人的速度写出一篇大约250页的专题论文,至今仍被认为是关于相对论的经典著作之一。泡利和海森伯都当过玻恩的助教(海森伯也曾是索末菲的学生);后来他们都到了  相似文献   

3.
1945年-泡利     
泡利(Wolfgang Pauli, 1900-1958)因发现不相容原理(又称泡利原理),获得了194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因发现不相容原理(又称泡利原理),获得了194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学探讨》2007,25(4):F0002
1945年一泡利 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因发现不相容原理(又称泡利原理),获得了194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6.
捉蜥蜴     
1925年.科学家泡利发现了“不相容原理”。泡利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内从未被发现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7.
原子的状态是由原子中的电子组态决定的。一种电子组态可以构成不同的原子态,原子处子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原子基态。确定原子基态的基本依据是泡利(W·Pauli)原理和洪特(F·Hund)定则。在现行的原子物理教科书中,确定原子基态的方法,一般都是先找出同科电子所有可能的电子组态,再去掉不符合泡利原理的电子组态,然后按L-S耦合法则求出所有可能的原子态,最后根据洪特定则来确定原予基态。这种方法非常繁琐,学生不易掌握。根据泡利原理和洪特定则,我们可以得到确定原子基态的一种简易方法。泡利原理指出,在原子中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处在同一状态,即在原子中不能  相似文献   

8.
沃尔夫冈·泡利(1900-1958),瑞士籍奥地利物理学家,慕尼黑大学博士,曾先后在格丁根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和汉堡大学任教.他是上世纪初一位罕见的天才,对相对论及量子力学都有杰出贡献,在19岁(1919年)时就写下了一篇关于广义相对论理论和实验结果的总结性论文,当时距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1916年)才3年.  相似文献   

9.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费米子所满足的反对称波函数,用二次量子化的方法讨论(np)3电子组态的光谱项,并指出一些文献的错误之处。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的前几十年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辉煌、最富有成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同时核物理、现代场论及粒子物理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泡利(WolfgangErnstPauli1990-1958)有幸生活在这一时期,并对所有这些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量子力学的形成时期,他作为哥本哈根学派的一员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他的著名的不相容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一大支柱,也是原子和分子物理学及固体物理学的基础。正是由于他发展了不相容原理,因而荣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中微子假说及其对…  相似文献   

11.
根据泡利原理对原子表现的物理性质从微观角度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泡利原理对原子表现的物理性质从微观角度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2 0年代末 ,人们在研究β衰变的实验中 ,发现总有一部分能量和动量消失了 ,这在当时确实令人迷惑不解 ,当时许多人就认为这些实验表明能量和动量并不是普遍守恒的 ,甚至连玻尔 (丹麦物理学家 ,1885~ 196 2 )也持这种观点 .1931年 ,泡利 (奥地利物理学家 ,190 0~ 195 8)为了解释 β衰变中的能量和动量失踪现象 ,根据守恒定律大胆地提出 ,应该存在着一种当时还不知道的极其微小的粒子 ,正是这种粒子带走了β衰变中那一部分能量和动量 .1933年 ,费米 (美国物理学家 ,190 1~ 195 4)提出 β衰变理论 ,把这种粒子叫做中微子 .泡利的预言…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种化学教材在讲到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时,大都沿用了传统的讲法,即按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这样的次序来进行讲授。只有少数教材,如北京师大等三院校合编的《无机化学》及武汉大学等校编的《无机化学》(第二版)是按照能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1930年,泡利(Pauli)为了解释β衰变过程中的“能量失踪”现象,最先假设存在着一种中性粒子——中微子(neutrino)。β衰变是原子核领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按照泡利(Pauli)的假设,实际上氚核的β衰变过程是: H~3→He~3+e~-+ve其中Ve是一个反中微子。以这个假设为基础,就能够容易解释β衰变中电子的连续能谱——居里标绘图。当H~3衰变为He~3时释  相似文献   

16.
1930年博特、贝克尔(德)确认γ衰变;○汤姆堡(美)发现新行星冥王星;○狄拉克(美)正电子的理论;○克劳德(法)从霓虹灯发展为日光灯;○德律风根公司(德)柏林—南京之间无线电传真照像实验成功;○劳伦斯(美,1901—1958)发明回施加速器1931年杨斯基(美)发现守宙无线电波;○范·德·洛拉夫(美)静电加速器;○泡利(奥)中微子假说1932年查德威克(英,1891—1974)发现中子;○安德逊(美,1905—),发现正电子;○劳伦斯(美)改进回旋加速器,并在美国建成;○考克饶夫特·沃尔顿(英)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国加州大学的弗里德里克·莱因斯(F.Reines)因在50年代中期领导一实验小组,捕获到由泡利(W.Pauli)假设并认为“可能永远也探测不到”的粒子——中微子.而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丁.佩尔(M.L.Perl)(因发现τ轻子)一起获得了199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中微子的发现,起源于人们对β衰变的研究.1930年12月4日,泡利为解决β衰变中的连续谱问题,假设在β衰变中,除了放射电子以外,还伴随着放射一种还不为人知的中性粒子(后由费米(E.Fermi)命名为中微子).随后,费米根据这一假设,建立了著名的β衰变理论.在β衰变中引入中微子,不仅可以解决能量守恒问题,也使动量和角动量得以保持守恒.一种粒子的引入,解决了三大守恒定律的困境,谁不为之动心呢?然而,如何切实地捕捉到中微子呢?却长久地困惑着人们!  相似文献   

18.
<正> 主量子数和轨道角动量量子数相同的电子称为同科电子。同科电子形成的原子态,当两个电子自旋之间作用很强,两个轨道之间作用也很强,忽略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时,可按照LS耦合法则求得,但必须受到泡利原理的限制。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需去掉那些不存在的原子态的谱项。正因为如此,这一步是很麻烦和不容易做的。现在试用的教科书中并未详尽讨论或提供较为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沃尔夫冈&#183;泡利(1900--1958),瑞士籍奥地利物理学家,慕尼黑大学博士,曾先后在格丁根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和汉堡大学任教。他是上世纪初一位罕见的天才,对相对论及量子力学都有杰出贡献,在19岁(1919年)时就写下了一篇关于广义相对论理论和实验结果的总结性论文,当时距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1916年)才3年。  相似文献   

20.
运用原子物理中的能级理论、泡利不相容原理、壳层电子填充等知识分别阐述绝缘体、半导体和导体的导电的微观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