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副刊新闻化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毅 《新闻前哨》2002,(7):22-23
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副刊是作为社会良心而存在的,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民社会向商业化、市场化全面挺进,树立副刊真实、公正、开放、创新的形象,显得尤其重要。从表面看,副刊是内容与新闻相距甚远、功用和影响也比新闻逊色的报纸板块;事实上,副刊是具有潜移默化性和审美感染力的“软新闻”。如果说,新闻是对最近发生的受众欲知而未知的客观事实的报道,那么对这些客观事实后面所反映的精神现象的人文关怀就是副刊新闻性的具体表现。它的体裁可能是传统的、文学化的,它的表现手法或张扬,或思辨,或引导,或揭示,或鞭挞,或讽…  相似文献   

2.
冰源 《新闻前哨》2005,(4):50-51
副刊在我国的报纸上有着光荣传统。她作为正刊新闻版 的补充,在中国的社会形态演化、文化知识传播、优秀作品问 世、公民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副刊正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正刊越来越呈现出唇齿相依、并驾齐驱的态势。 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副刊是作为一种闲散资源空间而存在 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向商业化、市场化全面挺进, 报纸作为一个反映时事生活载体的角色就显得更加重要。与 此同时,作为报纸重要组成部分的副刊,如果还是仅仅局限在 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文艺评论等方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 报纸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新的新闻发展态势下,增强副刊的 新闻性,显得尤为重要。 增强副刊的新闻性,关键是副刊编辑要有新闻意识。在这 方面,我们《黄石日报》近年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副刊是报纸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编辑尽管人数不多,却是报纸工作人员集团军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版面编排是二维平面艺术,作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传播文化艺术信息的载体,副刊版面必须遵循图文并茂的版面编排原则。报纸文化艺术类副刊的特点内容决定形式,副刊要办得好,主要靠稿件内容取胜。报纸副刊所登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期刊上的文学作品虽有共同之处,在报纸副刊所登载的文学作品中,虽然各种文艺体裁都有所展示,但主要以适合报纸版面特点的散文为主。《辽宁广播电视报》《家春秋》副刊就是  相似文献   

5.
副刊三题     
一、关于报纸副刊的地位 中国报纸副刊最早是以“附张”的形式出现的,第一张副刊则是1897年11月24日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附张“消闲报”。从报纸问世的那一天起,副刊就如影随形。不过那时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版面协调和对读者欣赏品味的调剂。当时,它确是正报的次要部分,称“副刊”则是名副其实的“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报纸事业的发展,副刊的作用、地位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地把副刊看成是正报的延伸和补充,副刊也一直甘当配角,居于从属的地位,甚至在历年来开展的我…  相似文献   

6.
王民 《当代传播》2000,(4):60-62
一、港报副刊在香港报纸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香港报纸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报纸纷纷用增加版面等手段来吸引争取读者。在各行各业新闻与过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香港报纸增加版面的做法 ,大都是一方面将新闻细分 ,一方面做大量的副刊。随机查阅2000年1月4日的几家港报 ,《东方日报》已有8叠116个版 ,其中 ,副刊占整张报纸的3/5强 ;《星岛日报》有4叠100多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 ;《太阳报》有7叠90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粗略翻阅香港报纸 ,可以发现港报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介绍报道 ,已经到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写作》2007,(3):19-19
本刊讯1月26日下午,2007年首都报纸副刊界新春茶话会在京举办。首都众多报纸的副刊编辑代表汇聚一堂,为副刊发展建言献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汤恒等致辞。  相似文献   

8.
针对报纸副刊业呈现出的"传媒套娃"①现象,本文以《重庆晚报》为例,从报纸副刊的定位和创新两方面入手,分析《重庆晚报》在报纸副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因地制宜,找到提高报纸副刊影响力的方法,提高报纸副刊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人的眼里,做报纸副刊编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需将别人的成品拿来,用红笔在上面圈圈删删,就大功告成了.然而,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做一名合格的报纸副刊编辑,绝非易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报纸副刊编辑,很多人成了大家、名家.<申报>、<大公报>等报纸的副刊在全国具有难以替代的影响力.这些报纸的副刊,对正刊来说,所起的已不是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独放异彩.一张报纸的副刊能办到这种程度,当然是编辑的功劳.只有高素质的编辑,才能办出让读者喜爱的副刊.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由于报纸副刊的版而减少或在文化事件报道、对所在城市人文历史、城市地理、本土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的弱化等因素,使报纸副刊的作用在读者眼里越来越淡化,报纸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更是被逼向一个日益逼仄的空间里,这就需要报纸文化类专副刊的编辑在策划、选题、编稿等方面能够发挥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梳理报纸副刊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下发展困境,从媒体融合视角,探析报纸副刊融合传播的转型策略.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实现全媒体表达,是报纸副刊突围重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副刊作为报纸正刊新闻版的补充,在文化知识传播、优秀作品问世、公民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报纸副刊编辑,在办刊理念中应该具备三种意识,即新闻意识、主动策划意识和与读者互动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杨阶 《新闻前哨》2003,(7):45-45
报纸副刊从杂志化向新闻化的转变,是“报纸是新闻纸”这一属性决定的,也是副刊改革的必然选择。当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报纸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副刊改革,副刊新闻化作为此项改革的主流而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王前 《新闻世界》2010,(11):73-75
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和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五四"时期的报纸副刊走上了纯文学副刊的道路,宣扬理性精神、对自由的个性化追求是其主体基调,与此同时,文学社团和流派以报纸副刊为阵地进行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在新传媒时代,当代报纸副刊也进行着通俗性、草根性、综合性与延展性的探索。本文从"五四"时期副刊与当代报纸副刊的比较研究入手,思考新传媒时代报纸副刊如何突破停滞不前的发展局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董岩 《传媒》2003,(2):24-25
三、宏观上影响报纸副刊发展的两个因素:社会发展需要和读者需求 主持人:以上您从读者需要出发,条分缕析,为我们勾勒了副刊的清晰轮廓,那么您认为,宏观上影响我国报纸副刊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什么?是不是有规律可循呢?  相似文献   

16.
报纸副刊,是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为读者建设一块精神的家园。著名的报纸一定会办出著名的副刊,著名的副刊也一定能提升报纸的品位。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组成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版块。  相似文献   

17.
王霞 《新闻传播》2004,(6):42-42
“让副刊作品新闻化”作为口号被喊出来,是近两年的事情。与正刊一样,副刊也有引导舆论的功能,副刊应在一定程度上围绕着当前的新闻热点来办,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如果说,新闻版面标志着报纸的广度,那么,副刊则更多地标志着报纸的深度。新闻加副刊、广度加深度形成报纸的高度,由此提升报纸的品位。因此,在副刊上做文章,“打新闻的第二落地点”,已成为报业同行认可的应对竞争的办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纸副刊亟待改革,这是学界和业界的共识;中国报纸副刊怎样改革,这更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副刊的定位和运作两个层面探讨了副刊改革的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报纸言论 ,有一个公认的著名观点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因为 ,人们通过报纸来认识、了解和评价社会 ,言论是最直接的方式 ,也是最能表达编辑部观点的方式。舆论导向 ,言论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作为报纸副刊的杂文 ,是报纸言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报纸副刊几乎都有杂文专栏 ,有些还有杂文专版 ;同时 ,报纸副刊既要保持其文艺属性 ,又要突出其新闻属性 ,以同“杂志化”划清界线 ,杂文无疑是达到这种效果的重要的副刊文体。然而 ,许多副刊上难以读到好杂文 :或是缺乏立意、内涵平平 ,或是语言干巴、词汇单调 ,或是鸡毛蒜皮、隔靴搔痒 ;…  相似文献   

20.
报纸副刊的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了,不同时期的文艺副刊也会以不同形式出现,革命战争时期的文艺副刊是那些文人志士讨伐敌人的文字阵地,现代的文艺副刊是人们抒发对生活美好的一种真实写照,他们以纯文学的创作形式在不同时期表达一种对生活和涉世的声音和态度。报纸副刊一直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一直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独特文艺性,报纸副刊与新闻版面相辅相成,并且在新闻版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可读性和活泼性,为报纸的发展增添了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