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速度滑冰的科学训练,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在速度滑冰运动训练的现场,如何有效地解决利用体育运动科学的这一问题,这里我们有幸得到了日本速滑联盟的协助,并以该联盟的训练医生——根本勇氏(东邦大学医学系)的谈话为中心,写出了如下的调查报告。一、科学训练的任务体育运动的科学,是由以研究肌肉为中心,直到研究人体运动和反应的《运动生理  相似文献   

2.
速度滑冰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不足,会影响到其技术水平的形成与发挥。为了解决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不足的问题,结合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特点,提出了利用动力性训练法、动静结合法、衰竭法、意念训练法等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具体操作手段和注意事项,促进速滑运动员提高小肌肉群力量。经过有计划的小肌肉群力量训练,发现速滑运动员不但小肌肉群力量有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伤病的发生率也大大减少。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训练方法上的再创新,既提高了速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能力,也使常年枯燥的训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通过有针对性的小肌肉群力量训练,能促进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亚冬会速滑各项比赛成绩的对比、分析,证实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与亚洲一流水平无明显差距,长距离项目的差距较大。其原因涉及训练负荷、绝对速度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教练员业务素质等方面,建议对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和国家队选拔组建方法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科学安排整理活动对促进速滑运动员疲劳消除、调整内脏器官和心理放松有很好的功效,是速滑运动员系统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系统地阐述了整理活动能缓解心脏缺血、消除乳酸和补充氧的主要作用及对速滑专项的运动员的重要性,提出冰上整理活动以较慢速度的放松滑为主,陆地整理活动可采用跑步、拉伸、固定自行车、按摩等多种方式,整理活动的时间取决训练内容、运动负荷和练习质量,对于无氧代谢比例很高的大强度训练整理活动应持续30min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5.
侯强  王鹏  安秋 《冰雪运动》2010,32(2):13-16
在少儿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训练中,练习的兴趣是其主要动力,为了提高少儿速滑运动员训练的兴趣,作为业余体校的基层教练员要千方百计地探索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途径。速滑训练无论从调动少儿运动员的积极性,还是激发其练习兴趣,难度比球类和其他训练项目要大得多,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将直接影响少儿速滑运动员的练习兴趣。教练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在训练方法上狠下功夫,使少儿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收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
速度滑冰在北方院校是冬季的主要课程,每年都要举办比赛,训练计划的结构和计划的编写对提高成绩尤为重要。经抽取15所院校进行调查分析,训练计划结构基本有4种类型,训练计划的编写也有4种方式。训练计划结构采用较多的为半年训练型,效果最好的是全年训练型,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使用冬季或赛前训练型计划结构。  相似文献   

7.
步骤1 训练计划框架 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可能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有些运动训练专家经努力探索提出了一些有助于简化这一艰难工作的新方法(邦帕,83;麦卡德尔等,86)。这些方法虽然改善了训练框架,但确没有就速度滑冰训练计划专门阐述的参考。 人们所共识的是为了对一赛事或一系列赛事培  相似文献   

8.
速度滑冰运动专项力量的生理特点与训练要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专项力量水平是速度滑冰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怎样使平时的力量训练与运动专项很好地结合,又成为力量训练中的关键问题。从速度滑冰专项训练的生理学特点入手,分析速度滑冰运动涉及的肌肉及速滑运动中肌肉的类型、肌肉的工作方式及发力特点,阐述了肌肉平衡发展的重要性,提供了速度滑冰运动专项力量的相关训练方法。只有真正了解项目的规律,从每一个细节出发,抓住其根本的生理特点,才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亚冬会各项比赛成绩的分析,并结合我国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研究,探求我国速滑运动水平与亚洲速滑运动先进水平的差距和对今后训练应取的对策,供全国速滑训练界和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训练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教练员、科研人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手段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化的监控。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监控管理系统初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模式原理,初步实现了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对训练计划以及科研监控中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的目的,使得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监控科学化、合理化、信息化。该系统能够帮助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在注重每个速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使运动员的训练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基础上,科学的完成训练计划制定以及训练监控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等日常训练工作,为今后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的智慧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速滑强国都很重视高原训练,很多重大的国际比赛经常在高原冰场举行。速滑世界纪录几乎都是在高原冰场创造的。联邦德国的英泽尔、苏联的麦德熬、瑞士的达沃斯等高原冰场几乎是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训练中心。每年世界优秀速滑选手云集在那里进行定期的中等高原、高原条件下的训练和比赛。然而,我国速滑运动训练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高原训练。据有关资料报道,迄今为止,我国仅有3-4次在高原冰场进行的全国速滑比赛以及1985年8月国家队在长白山进行了一个月的高原训练。因此,系统地进行高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优秀女子速度滑冰运动员在2018-2019赛季心脏损伤变化特点,用于评价运动员心脏机能状况。方法:选取16名吉林省队女子速度滑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共采集四次指标,分别在实验前、准备期后、比赛期后、恢复期后次日清晨七点采集运动员心脏损伤标志物(CK、CK-MB、LDH、AST、cTnI)以及心电图∑T/R。结果:准备期后与实验前相比血清CK、CK-MB、LDH出现极显著升高(P<0.01),比赛期后与实验前相比运动员血清CK、CK-MB、LDH均超出正常范围且出现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AST和cTnI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心电图∑T/R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恢复期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损伤标志物在比赛期结束后升高,经过调整恢复后下降到正常范围内,说明这是一种生理适应,而不是病理反应。心脏损伤标志物结合心电图可作为训练中心脏损伤监控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刘万廷 《冰雪运动》2007,29(4):9-11,18
世界速滑强国高度重视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已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阐述速度滑冰运动员肌肉力量的特点,探讨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系统训练的原则,针对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特点,提出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速滑技术和技术训练的剖析,指出正确认识和理解滑冰技术的重要性,阐述了我国速滑运动在技术训练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和技术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利用高原的特殊环境,结合科学系统训练,可大幅度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为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身体保障。  相似文献   

16.
速度滑冰全能运动员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从生理学方面阐述速滑训练的过程体育训练对于人的机体起着良好的作用。在训练过程中,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机能、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的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对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速滑队运动员16人(健将6人,国家一级运动员10人)的非冰期训练的研究,并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文献,通过访谈几名速滑专业教练员对本研究的意见,认识并发现陆上专门性所存在速滑技术是一个相对不稳定的因素、技术训练上存在差距等问题.把采用的专门性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比较和分析,重点探析陆地专门性训练中不同的问题采用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和动作对冰上技术和运动成绩的影响,为陆地专门性训练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不言而喻,运动成绩的提高对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具有重要意义.与运动成绩提高有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准确评定运动成绩,并恰当地解释评定的结果.评定运动成绩常采用的器械与其选用运动项目和技术和所需能力要相似.用此器械无论是解释运动成绩的提高,还是评定训练计划的效果,对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有帮助.选用运动项目的成绩评定要涉及到此项目技术的运用,同时还要涉及到各种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速度滑冰科学训练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立军 《冰雪运动》2002,(3):8-8,26
对我国速度滑冰训练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应站在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日常训练工作,重视和探讨科学训练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速滑训练中一个普遍性问题是,青少年运动员“未老先衰”、淘汰率大;不少青少年刚到出成绩的黄金时代就丧失了运动寿命,真正进入国家优秀运动员行列的寥寥无几。黑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曾于1978年搞过调查,仅在两年内,6个体工队转业运动员达48人,几乎占6个体工队总人数的50%,转业时的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