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根据考试说明,小说的考查点主要应抓住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以及技巧、语言、主题等方面。笔者从这些不同角度结合具体例子提供一些小说阅读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2.
“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插叙、倒叙。说明的三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议论文基本结构三部分:引论、本论、结论。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四”文学四大样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章四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故事情节结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  相似文献   

3.
吴婷婷 《教学随笔》2011,(4):7-9,35
【知识梳理】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中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样式。而小说被人们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它是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4.
<正>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教学小说文本,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需从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处境等方面的重要方法。课例呈现教学片段(一)师:“榜文”是什么意思呢?你们预习过的。生:指旧时官府张贴的文告。师:这告示上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呢?你们现在翻开书,把相关的话找出来。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具体步骤一般都是抓住“三要素”这样设计的:一、了解分析情节结构;二、鉴赏人物形象;三、分析环境。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泛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辞海缩印本P380),多采用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方法进行写作。如果说说明文的三要素为顺序、方法、语言,议论文的三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那么,记叙文的三要素(不是记叙的要素)则可以理解为要素、线索、顺序。对记叙文的阅读,也应首先明了记叙的要素、线索、记叙的顺序这三大要素,在此基础上,再细究记叙要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写分析、叙述顺  相似文献   

7.
所谓情节 ,即是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演变过程。简而言之 ,就是作者精心结构起来的具有严密因果关系的故事。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一般说来 ,鉴赏小说的情节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一、找出线索 ,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而言 ,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 ,前后是有着某种内部联系的 ,这种内部联系也是贯穿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我们在鉴赏小说情节时 ,只要找到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 ,情节的来龙去脉就容易把握了。需要注意的是 ,在小说等叙事文学作品中 ,情节线索 ,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如在赵树理《…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要有效地阅读小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在“知要素。识技巧”的基础上进行蓄势小说的三要素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其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而小说阅读的难点,在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及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首先应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阅读小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小说环境描写;品析小说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具体步骤一般都是抓住“三要素”这样设计的:一、了解分析情节结构;二、鉴赏人物形象;三、分析环境。一、分析情节结构情节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由一系列具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就构成了情节。小说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结构,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章回体小说,《西游记》也是具备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这三要素的。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专门去探究欣赏作者吴承恩为我们描绘的西行风情。  相似文献   

12.
小说阅读     
了解小说同学们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时阅读和欣赏小说有很大帮助。一、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第一,人物形象。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课本中经常遇到带有“三”与“四”的文学常识,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积累于下,与同学共赏。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2.驳论的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4.小说按篇幅分为三类:长篇、中篇和短篇。5.戏剧按形式及表  相似文献   

14.
【总体阅读思考】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因此,我们把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看成是小说的三要素.小小说也不可能缺少这些要素,只不过篇幅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短而已.我们阅读这四篇小小说,一要把握三个要素,二要重在分析人物。下面就作品特点提出几个问题: 一、四篇小说各写了几个人物?以哪个人物为主?主要人物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各种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自读导言】在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把小说的学习推进到欣赏评价阶段,这其中蕴涵了有益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的训练,相信学生能满怀兴味而来,满载收获而归。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的方法。(解说:一部好小说,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往往与它成功的描写刻画分不开,因此让学生学会欣赏玩味小说中的精彩之处,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无疑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2.以虚拟的小说空间,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其人生体验。(解说:大千世界,百种世相,千般滋味,…  相似文献   

16.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17.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典型的人物形象具有具体性,概括性,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塑造形象的手段多种多样,既可以概括介绍,也可以具体描绘;既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着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相似文献   

18.
廖艳云 《广西教育》2014,(38):117-118
归纳和总结解答小说阅读理解问题的方法,提出应抓住不变的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来灵活应对多变的问题形式。  相似文献   

19.
《药》是“双线结构”的说法在学术界和中学语文界至今占着统治地位。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药》的结构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小说以老栓为儿子买药治病的经历和结局这一情节的联系性为叙事线索,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华、夏两家有两条基本情节线索贯穿其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我们可以称这种结构为“一写二”结构。“一”指的是一条叙事线索,“二”指的是被叙述的两个故事。“双线结构”说中的“双线”指的是“两条故事线索”,《药》只有一条叙事线索的事实在“双线结构”这个概括语中没有得到体现。而不与叙事线索相联系的故事线索属于题材范畴,不属于结构范畴,所以“双线”与“结构”这两个概念在这里联系在一起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小说细节鉴赏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可以这样说 :没有细节和细节描写 ,就没有小说。这是因为细节是构成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最小的细胞 ,是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的组成单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差异 ,往往就在那些细枝末节之上 ;小说的生动之处 ,也常常就是那些富有特征的典型的细节描写。小说中的细节描写 ,就其所表达的内容而言 ,可以分为景物细节描写、场面细节描写、肖像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等。就其所起的作用而言 ,细节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 ;可以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 ,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