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运用新修辞叙事理论把《阿Q正传》剖成阿Q的故事、“我”的故事、鲁迅的故事等三个层面的重新解读,引爆了鲁迅小说巨大的叙事魔力。小说运用精心的叙事策略,不仅完成了对阿Q的批判。而且把民初和“五四”的两代“看客”同时押上了“审判台”,凸显了《阿Q正传》文本的多层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咱们的阿Q》和《阿Q正传》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内心世界及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在鲁迅的影响之下胡马尔别克独特的创新一面。  相似文献   

4.
以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理论为基础,从情态语气的视角,可以分析<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与周围人物间的人际关系,阐释人际意义在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作品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已被众多研究者们反复论证,我认为在艺术特色方面《阿Q正传》有三点尤其值得关注,它们体现了鲁迅在小说创作上继承本国文化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营养的巧妙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阿Q正传》是鲁迅最著名的作品。鲁迅在创造阿Q形象中成功地选择了创作主体,并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鲁迅选择阿Q作为传主,主要是借阿Q的“躯壳”,来塑造他的“国民魂灵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常波 《考试周刊》2012,(1):24-25
《阿Q正传》是鲁迅明显受到西方文艺理论影响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中西结合的小说中,主人公阿Q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者,也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实际上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作为不同语言之间的桥梁,翻译显然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语言蕴含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容,文化翻译成为译者翻译的难题。所以如何选择文化翻译策略成为每个译者翻译时必不可少的过程。本文从《阿Q正传》的两英译本来探讨不同的文化翻译策略并分析译者处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阿Q正传》的研究受一种文化诗学的影响,研究者多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探寻阿Q精神的源头,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现象学、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来界定阿Q精神反映的是人类普遍的弱点,对示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对《阿Q正传》艺术表现上的研究侧重于作品的悲喜剧特色及阿Q形象的多义性、复杂性在艺术上的原因。本文试科对九十年代国内学术界对《阿Q正传》的研究现状进行描述,并作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0.
桑永海 《教育》2007,(10S):34-34
北京市出台的高中一年级新课改的教材,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议论纷纷,本刊特摘发一组共三篇的评论,以见一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打开鲁迅的小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斗争的画卷.而对于旧中国的生活,表现得最集中、最典型、最深刻的是<阿Q正传>.本文就两方面来阐述作品所蕴涵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一民族劣根性的典型形象,并通过阿Q的悲剧性命运和遭际,揭示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对阿Q悲剧性格形成的致因作用,揭示了阿Q是怎样一步步被剥夺精神尊严和肉体生命。阿Q是没有个性意识的,周围的群众也是无个性意识的。作品通过民众的个性泯灭,揭示在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潘艳 《文教资料》2008,(17):24-26
前东德作家克里斯托夫·海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鲁迅小说为蓝本改编创作了同名戏剧<阿Q正传>.文章着重对戏剧中的阿Q形象和作品主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改编的戏剧与中国的小说原著之间有哪些继承和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中出现"创造性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体现在《阿Q正传》与《老人与海》中的精神胜利法,在思想、用途上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但究其实质,却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比较二文中的精神胜利法在表现方式、内涵和美学风格等方面上的异同点,揭示出两部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反映它们的作者鲁迅与海明威在各自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探索与思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如果《阿Q正传》离开了“配角”的烘托,那么也就失去了世界文化长廊所占的一席之地了。本文拟从赵四爷人性的角度,试析小说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16.
莫军苗 《考试周刊》2009,(34):29-30
姚斯和伊塞尔确立的接受美学方法认为作品是为读者而创作,文学的唯一对象是读者,重视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鲁迅的经典小说《阿Q正传》的创作正与接受美学的理论暗合,体现了接受美学的基本特征,重视期待视野,拉开了审美距离,从而使作品散发出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Q的解读,借以解读鲁迅先生写此篇小说的深意。Q与O的不同特点,是本文联想的一个独特视角,希望给大家解读鲁迅的文章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阿Q是鲁迅先生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是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他那永不衰败的"精神胜利法"的实施,以及为此所做出的言行举止,常常令人捧腹大笑;他那逆来顺受、听天由命、想反抗却又不敢反抗、受人欺凌的种种不幸遭遇让我们潸然泪下或深表同情.<阿Q正传>带给读者的这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喜交集"的艺术感受,使我们真正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9.
张定力 《考试周刊》2009,(13):49-49
鲁迅的小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创作诠释了他完全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大师。他熟练地驾驭着独特的艺术方法和技巧来展开对生活的描写和对形象的塑造,使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具有不可摹拟的特色.是世界文学艺术长廊中杰出的精品。从思想性到艺术性,都为我们的实际教学带来了难度,深感无从下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感觉对大师小说中词语的揣摩,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此浅析《阿Q正传》小说中的用词来一睹其用词的经典之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鲁迅对读者质疑的关于阿Q"革命"和"大团圆"是否是作者"随意给"及"意料不到"之问题的回答为切入点,借鉴文艺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文本细读方式对百年经典<阿Q正传>的创作构思作了深入剖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这一旷代文章的诞生过程,并对我们加深理解文艺创作中复杂微妙的构思活动特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