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我国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50年代,有人曾对这种看法提出过异议,但未深入展开讨论。至今,这种提法仍颇为流行。他们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说成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以及原始人群分化成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刘佑成:《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哲学研究》1981年第5期),也有的说“畜牧业大概已从农业分离出来,成为浊立的经济部门,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刘华泽等编《中国古代史》第22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我们认为,这种把第一次社  相似文献   

2.
中国原始社会共同体间的分工与交换周斌一、原始共同体间的自然分工与对外交换分工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它包括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按照恩格斯的意见,原始社会的分工有自然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我见。由于第一次社...  相似文献   

3.
家庭分工记     
时间如水流,一个星期飘然离去,又迎来了一个无聊的星期天。爸妈都在家,可谁也不愿做饭。妈妈两手托腮说:“每次都是我做饭,你们就不能换我一次呀!”我向爸爸抛去了一个乞求的目光,可爸爸故意装作没看见。这可把我给急坏了,因为我的肚子早已在“敲锣打鼓”了,最后我清了清喉咙说:“咱们三人来分工吧。”妈妈有气无力地说:“怎么  相似文献   

4.
苏禾 《华章》2011,(21)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分工是游牧业与农业的分工;第二次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大分工是商业分离出来;第四次大分工是工业产业化的出现.本文提出的第五次社会大分工,是针对在当今社会的有些人往往容易忽视了一个大的世界历史背景,没有看到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及由于这次大分工所产生的后果.第五次大分工的显著标志是分离出来许多新产业,而不是一个产业;第五次大分工的突出特点是,继人类历史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后,又出现了脑力劳动的大分工.由此,本文创新提出了当代的“第五次社会大分工”,并对大分工的标志,及其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辞海》、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和一些流行的古代史著作中,都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解释为原始社会中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最先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进行明确论述的是恩格斯。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有些最先进的部落……其主要的劳动部门起初就是驯养牲畜。只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宣扬“社会主义异化”的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明确说过,社会分工会产生异化;“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还仍然存在着分工”,所以“就不可能不仍然存在着新的异化”。我认为这是不妥的。在马恩看来,社会分工的形式、性质以及它对社会的影响是随着所有制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工只有在私有制社会中才产生异化。因而《形态》所谈的能够引起异化的分工,仅是私有制社会中体现着阶级对立的分工。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说明: 1、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有制社会的论述来看,他们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人们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概念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来的。对此,虽然我国理论界很少有人提出过异议,但是对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却是不尽相同的。这种情况在政治经济学、历史等有关书刊文章中均有所反映。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的,所谓“其余的野蛮人群”,只能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经济特征的原始部落,而不是农业部落。因游牧业要早于农业而产生,故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并不意味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在原始农业逐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笑容部落     
《课外生活》2011,(7):94-96
挑拨 上小学的欢畅用毛毛虫吓哭了两位女同学.老师说:“明天把你爸爸请来.这事非告诉他不可!”“老师,有什么话不能跟我说吗?为什么非请我爸爸来呢?”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是国际贸易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的《国际贸易》教材就此主要介绍了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说”,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以及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比例说。这种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资源论用来解释 1 9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贸易格局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因为我们必须承认 ,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状况在决定各国的对外贸易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 ,2 0世纪中期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给国际贸易量、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带来了根本性变化。它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认识比较充分,而对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评价却明显不足。本文认为,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生产资料的生产成为专门的生产部门,推动了技术改革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使手工业成为专门的生产部门,并形成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这两种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商品生产,是摧毁氏族制度的根本原因,它直接促成了氏族制度的解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分工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与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性社会关系视域的不断生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以分工为理论中轴建构起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别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性分析与批判。但与《资本论》中对分工的科学认识相比,此时的分工还是一个具有局限性的概念:首先,在对政治经济学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以经验性的社会关系视域来理解分工,将消灭分工视为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其次,并未区分狭义的工场内部分工与广义的社会内部分工,从而遮蔽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层面剩余价值生产的剥削性质;最后,从经验性的分工与所有制关系出发的“历史科学”的建构尚无法实现对人类历史发展内在动力的科学揭示以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性认识和批判。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问题,是我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中通常都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在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这里面既有“理论”理解上的不同,又有研究结论上的差异。因此,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李仁君 《天中学刊》2002,17(3):30-34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体系,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分工与交换的经济。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分工与交换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的自然分工,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完成使得分工与交换得到初步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又将人类的分工与交换推向了新的阶段。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由古代思想家到当代学者对分工与交换提出了种种解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交换中分享比较利益是分工与交换产生的一般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一抽去分工具体的历史形态,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分工是劳动的社会存在形式。劳动创造了人,人通过劳动从动物中分化出来,形成了自身及其社会。人只有继续劳动才能作为人而存在,才能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与动物界严格地区别开来。但是,就象分散的纱线不能叫做布料一样,孤立存在的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并不是现实的劳动。孑然  相似文献   

15.
谈知识或知识社会,就离不开知识分子;谈科学技术,就离不开人材问题。 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七年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特别谈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材”的问题。他说,“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材”。他还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材”。他还特别强调“要从科技系统中挑选出几千  相似文献   

16.
陈卉 《宁夏教育》2009,(5):78-78
综观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唱“白脸”,负责周旋调节,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亲情。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将分工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得出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重要结论。马克思、恩格斯从分工本身的变迁、分工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分工与个人的发展三条线索入手,梳理、讨论分工问题的基本思路:分工本身经历了自然分工、社会分工的自发阶段和社会分工的自愿阶段的发展过程;分工把生产力、生产关系、私有制、阶级、国家等社会历史范畴贯串起来,构成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过程;在私有制下,束缚个人发展的自发分工是人类异化的根源,只有自愿分工才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唐代祖咏《望蓟门》诗末二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投笔吏:东汉班超曾为小吏,有一次投笔长叹说:“大丈夫当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从军,因功封侯。请长缨:长缨,绳子。汉武帝时、济南书生终军奉使往南越,临行时对武帝说:“愿请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相似文献   

19.
源于自然分工的资源禀赋差异是劳动分工的起点,生产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积累将促进产品剩余的出现,从而触发人性中“互通有无”的交易倾向,于是市场开始突现,并随着分工的发展而逐步呈现出墟、集、市等市场形态.随着专业商人和市场中介的涌现,远程贸易将使得原本孤立的交换场所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市场网络.关于分工与市场的关系,斯密定理在农业经济时代是有效的;而在工业经济时代,市场已经发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网络系统,此时分工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既表现为相互促进,也呈现出相互制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分工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分工与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与未来理想社会的建立联系起来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了科学的分工理论。他们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分工发展的历史,在分工发展的历程中,旧分工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旧分工的消灭也是历史的必然,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