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坠子戏之所以生存发展到今天,且久演不衰,越来越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是因为坠子戏的本土性和广大坠子戏人的艺术特质,及其选择的目标、途径所决定的。探秘坠子戏的起源、形成、发展的轨迹,以及所涉及的人和事,进行梳理、剖析,发现坠子戏艺术个性独具特色,具有厚实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思考如何对这一传统民族文化瑰宝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坠子曲种是起源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新兴曲种。她植根于地方生活土壤之中,反映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由原来的(皖北道情、莺歌柳书、渔鼓书、三弦书)多个曲种说唱艺人的合流和主要伴奏乐器的改变(弹拨乐器小三弦改拉奏乐器坠琴)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曲种——"坠子"。其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淮海地区。人们统称为"坠子书"或"渔鼓坠子"。经过不断地发展,后形成了曲艺坠子和舞台戏坠子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两者的演唱风格亦有了相应的变化。但追根求源均为同一曲种的演变,均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淮海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3.
坠胡是曲艺河南坠子的主奏乐器 ,是河南土生土长的乐器 ,170年前诞生于河南开封 ,由三弦书艺人乔治山所首创。坠子音乐具有浓郁的河南乡土气息 ,深受全国人民喜爱。坠子音乐早在 30年代就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陶醉了京津曲艺爱好者。器如其人 ,中原人首创了坠胡 ,也赋予了坠胡特有的性格 ,坠子音乐热情奔放、柔雅深沉 ,体现了中原人的粗犷与热情  相似文献   

4.
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其音乐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其唱腔充满了时代气息,恰当地表现了现代英雄人物的思想情感;该剧打破了黄梅戏音乐的传统写法,将黄梅戏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皖北地区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花鼓戏、二夹弦、坠子戏、嗨子戏、淮北大鼓、清音、民间舞蹈花鼓、泗州戏等,这些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播离不开其产生的人文与社会环境,因此秉持"非遗在民间"的文化传播观念,更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乡村社会(村镇)与非遗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对文化的需求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改善当下乡村文化传播环境,如何充分发挥乡村社会成员非遗文化传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促进皖北音乐非遗文化传播,加强区域音乐非遗文化人类学的探讨与研究,共筑这一地区文化共享体系,构筑富于创造性、进步性的乡村社会文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三彩宝石     
森林里住着小松鼠斑斑和他的妈妈。再过几天,就是松鼠妈妈的生日了,斑斑很想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给妈妈。 他采来山上的水晶石串成了一条漂亮的项链,但缺少一个坠子。望着西天的彩霞,斑斑决定送一颗三彩宝石做的坠子给妈妈。  相似文献   

7.
三彩宝石     
森林里住着小松鼠斑斑和他的妈妈.再过几天,就是松鼠妈妈的生日了,斑斑很想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给妈妈. 他采来山上的水晶石串成了一条漂亮的项链,但缺少一个坠子.望着西天的彩霞,斑斑决定送一颗三彩宝石做的坠子给妈妈.  相似文献   

8.
黄梅戏《徽州女人》是一部依画作剧的戏曲作品,也是现代黄梅戏艺术的重要剧目,绘画艺术第一次与戏曲艺术邂逅,造就了黄梅戏舞台美术发展中的重要作品。黄梅戏《徽州女人》舞台美术以应天齐的版画作品展开,从剧场前厅设计、舞台布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等各个角度,展现了一出光彩强烈的黄梅戏舞台艺术视觉效果。黄梅戏《徽州女人》舞台美术的大胆尝试和艺术创新推动了现代黄梅戏艺术发展,也为黄梅戏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与借鉴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9.
必须高度重视西部阳戏文化资源的调查工作。在调查工作中,应坚持政府主导,实现跨省市、跨地区的协作,重点加强阳戏源流、生存现状和发展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对大型现代黄梅戏《生命恋歌》的创作特色进行了评述,阐述了该剧对繁荣黄梅戏戏剧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文萃》2001,(9):107
日本一家生物科技公司DNA银行,设计了一种装有DNA(脱氧核糖核酸)样品的项链坠子。小瓶里的白色小点即为DNA样品。这种设计独特的项链坠子里,装着取自顾客细胞的DNA样品,它们经过酒精处理后,能够清楚地显现在小瓶里。有关生物科技公司相信,这种新产品将成为今后情侣们互赠纪念品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外出打工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侗戏受到很大的冲击,已经被挤到文化娱乐活动的边缘。本文阐述了通道侗戏创生发展历史以及在现代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通道侗戏亟需政府部门的扶持与投入,拓展传播媒介,提升艺术性与娱乐性,以此逐步推动侗戏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3.
周口关帝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沙颖河北岸,被称作"周口八景之冠"同时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口关帝庙的民间音乐表演形式主要有"担经挑"和"坠子小调"等。本文以周口关帝庙的主要民间音乐表演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担经挑"、"坠子小调"等民间音乐进行深入调查,以期能对周口关帝庙庙会的音乐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豫东地区的民间音乐研究提供可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芗剧现代戏以塑造人物个性为主,借鉴传统戏的演出手法,以传统戏为基础,融入现代戏演出舞台。芗剧传统戏以程式化教学、特定曲调见长。  相似文献   

15.
衡阳一带是湖南影戏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古代如此,现在亦然。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原衡山县的影戏之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在今天湖南影戏、中国传统影戏整体衰微的大环境里,该地的影戏仍是兴盛、繁荣的。衡山影戏之所以能如此,是因其仍立足传统,坚持演出服务于满足广大俗民之信仰需求,如演出"观音戏"、"接祖戏"等,故其仍能较为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舞台美术是黄梅戏艺术的一个重要艺术部门,其随着黄梅戏艺术的发展而发展。当代黄梅戏舞台美术的舞台理念已经不是传统的画画布景、摆些道具、打打灯光的简单艺术形式,而是随着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不断寻求黄梅戏艺术整体的完整性,舞台美术的程式样式与现代审美价值、审美精神相融合,与当代舞台科技相融合,与当代艺术的发展意识形态、艺术观念相融合。但是,当代黄梅舞台美术的发展有很多问题制约着其发展,如黄梅戏艺术市场的不景气、传统黄梅戏对舞台美术的忽视、黄梅戏舞台美术研究与设计人员的缺乏、黄梅戏舞台美术人才培养的后继无人,等等。  相似文献   

17.
黄梅戏的语言改革与坚守是其存续路径选择中的核心问题,它需要动态发展观及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思考。动态发展观表明:黄梅戏既产生于语言、生活、文化的发展变化又需要存续于语言、生活、文化的发展变化,黄梅戏存续路径选择上坚守与创新的两手也因此都不宜松弛。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审思则表明:黄梅戏社群可以视为地方戏言语社区,在存续路径选择问题上既不能一味坚持方言表演而失去社区内外人口,也不能一味追求改革而失去社区的内部一致性和黄梅戏自身的个性。改革创新和坚守黄梅戏特色两者兼顾才是黄梅戏存续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安顺地戏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百年来,它逐渐成为屯堡人的文化标识而代代传承.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地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自身创新与转型的诸多问题.研究地戏文化转型与传承的困境,积极探索应对措施,对保存地戏文化的特色及其发展、弘扬,都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调适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语文版课标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设置了一个戏剧文学单元,其中收录了现代剧作家曹禺先生的《日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文化市场逐渐繁荣。黄梅戏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根据现代文化市场的变化将黄梅戏进一步发展和传承是其主要研究课题。其中演员的培养尤其重要。本文针对变化中的黄梅戏演员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期望在实践中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