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大学校长身份的定位--职业管理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 《教育研究》2005,26(5):46-49
美英等国将大学校长的身份明确地定位于职业管理者,并且通过分配制度、遴选制度、退出制度等予以保障。中国大学校长的身份定位是学者兼管理者,这不适合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将大学校长的身份明确地定位于职业管理者。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在修改高等教育法时,明确界定大学校长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度保障大学校长职业管理者身份定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长的办学定位理念与治校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大学办学定位理念是大学校长希望把大学办成什么样子的一种教育理念 ,是他们持有的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关乎自己所在大学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特色所在的大学理想和价值追求。大学校长办学定位理念对治校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有利大学确认自己的“身份”,进行类型定位 ;第二 ,有利大学确定自己的目标 ,进行水平定位。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校长与大学、市场和政府三个环境场域的系统梳理表明,大学校长生存的环境,即大学校长与大学、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是区别大学校长生存的行业环境和区别其他职业的特殊性的逻辑起点.是当代大学校长实现其领导力的前提.大学校长生存的环境系统和存在的关系表明,大学校长的角色要求越来越趋向综合化和多元化.要通过环境关系与角色身份的适配,促进大学校长领导效能的实现,以利于引领当代大学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大学校长职业的发展历程中,对大学校长特定身份内涵的错误承认,导致了大学校长的身份危机问题。化解危机之道在于必须把这个表征的意义从整体上给予理解,把其置入一个特定意义中,赋予大学校长对其身份进行一个建基于符合大学人文精神的、具有特定价值的正确选择,以一个人文精神使者和文化权利守望者的身份在教育家办学语境中求索并坚守其身份选择的标准,这是大学校长成为职业教育家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5.
高校合并重组是我国在世纪之交调整高校布局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目前,参与合并的高校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对于合并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大学校长的身份、角色、人格及责任等视角探讨合并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长是一所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校长要掌握好领导艺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所为"上做好科学定位、"术业有专攻"、价值领导者等;在"不为"方面做到不盲目跟风、不制假应付、学会"不管".大学校长须三思而后行,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谋求大学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大学校长角色与制度的变迁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回顾改革开放30年里的几个影响大学校长治校活动的重要历史实践,对大学校长的角色与制度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我国近30年的大学校长角色具有定位行政化、运行组织化和期待多元化等3个特点.同时,作者还对此进行了反思,提出并讨论了如何定位大学校长的角色、如何建构大学校长角色实现的制度保障体系、如何有效施行与有效监督大学校长的治校权力、如何有效建立大学校长的产生与退出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创新活动中大学校长的作用主要是引领、领导和管理落实创新,要求大学校长具备多种能力。要在大学创新中较好地发挥大学校长的作用,政府必须根据不同大学的发展需要配备校长,改革校长选拔机制,加强培训交流。不同类型大学的校长应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把握好创新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长是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者和标志性人物.对国立大学校长管理权限和产生机制的探讨,既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中国近代国立大学的管理机制,也可以为当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总辖全校事务,其产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立大学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国内关于大学校长角色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长是一种角色。国内关于大学校长角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校长角色的定位、错位、建构与反思等几个方面。文章对此作了简要的概括梳理。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长(团队)是高校精神的塑造和维系者.要正确评价一个大学,首先要正确评价该校的校长.笔者提出将国家高级人才培育基地的核心领军人才校长视为核心人力资本进行评价与激励,使他们视校长这一岗位为毕生珍惜的荣誉,能为大学发展担责,而不仅视之为完成组织任务和自身职业生涯的某个过程,应始终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看待大学管理,由此,把评价理论及时引入对大学校长的评估管理之中很有必要.还通过比较国外大学校长评价实践,指出我国大学校长评价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南京大学副校长、博导、施建军教授指出: 我认为,大学校长要科学定位。一个大学校长就是要把钱弄来,请来一流的科学家,有了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资金支持,你就呆在一旁看吧,奇迹就会发生,诺贝尔奖啊、科研成就啊,就会源源不断产生。校长不用管教授干什么,教授会想到从哪个方向发展,只要你给他足够的钱。 在国外,70%的大学校长是筹款者,任务就是寻求外在资源促进学校的发展,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从社会。在这种定位体系下,大学校长不一定必须是一流专家,当然如果一个大学校长既是一流的科学家,同时也具备管理者的素质,两者能够…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大学校长性质。因而,大学校长的角色使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校长的问题主要围绕着大学校长的定位问题而展开。明确大学校长的定位不仅关乎大学校长自身的发展和高等院校的发展,而且对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以及现阶段的大众化进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发展史来看,"Rector、Chancellor、President"这三个词都可译为"大学校长",但这三个概念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体现了不同的权力关系格局.与这三个概念所蕴涵的大学校长身后权力关系格局相比较,中国的大学校长身处一种特殊的权力关系格局,很难对应于前述三个概念中的任何一个.中国大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理顺制约大学校长的权力关系格局,而不是一相情愿地发现并任命优秀校长.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指将校长作为一种职业,而非一种职务.大学校长职业化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推进大学校长职业化也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化,大学校长专业化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很多西方国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中国对大学校长专业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学校长作为一种职业类别,专业化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大学校长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探讨大学校长专业化的实现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就职”与“离职”,是大学校长履职过程中的两大节点。大学校长的“就职—离职”状态与心态,既受制于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大学校长从业生态,也是观察这一特定从业生态的鲜活样本。从“就职”到“离职”,随着大学校长履职状态变化而“变”的是大学校长的履职心态,“不变”的则是其从业的心志。大学校长履职心态之“变”,主要体现为大学校长在“就职—离职”之间的心态落差。这一心态落差与大学校长履职的自我期许、社会期许及客观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大学校长从业生态的理想境界,应使大学校长在“就职”时承担合理的职业定位,在任职时拥有充分的治校空间,在“离职”时得到科学而公允的职业评价。  相似文献   

18.
大学理念和大学校长对于大学的办学方向、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校长对大学理念的确立、发展和实践起着关键作用;科学的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校长成功履行职责的基础;大学校长应认真汲取经典大学理念、积极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忠实于大学的传统理念、勇于吸纳国外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章开沅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大家,又是当代最负盛名的教育家和大学校长。他主持的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以及多次组织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海内外高等教育学界和历史学界所瞩目。最近,他与著名教育史学者余子侠教授共同主编的《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以下简称《书系》),以大学校长的丰富经历和亲身体悟,以历史学家冷峻而犀利的眼光,对中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这一风云变幻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以及活跃在这一时期的大学和大学校长进行了一番审视。《书系》全景式地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群体,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答辩时间2011年9月本文在大量已有的个别性研究基础上,尝试对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进行专门的整体性研究,文献研究法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本文所搜集的文献主要包括年鉴、民国档案汇编、大学校史、人物传记等,尽可能翔实地将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这一群体展现出来。本文研究的"国立大学校长",特指从1912年至1949年间中华民国的国立大学校长。在短暂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诸多变迁,社会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