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状态”是指专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长期停滞不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高原状态”教师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在“高原现象”之后,曲线又继续上升。当今,教师发展也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表现为教师的专业德性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相对停顿、甚至稍有退步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同样,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高原现象”,及时分析教师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并积极寻找克服的对策,增强教师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样才能帮助教师突破“高原”现象,实现其专业的持续发展。一、正视教师成长过程中“高原现象”的成因教师成长过程中“高…  相似文献   

4.
王成其 《成才之路》2009,(19):19-20
教师的“职业高原”现象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教师中存在的“职业高原”现象展开分析,提出了如何克服小学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发展对策,旨在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从而真正实现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原现象”是美术特长生专业学习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继续深入,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阻碍其专业的发展.通过对“高原现象”进行界定,并理性分析“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突破策略,包括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正视“高原现象”的存在,优化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心理学阐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中出现的,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所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它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承诺动摇、职业情感萎缩、职业角色模糊等。其产生根源可归因于职业生涯进步机会的缺失、巨大职业压力的持续作用、社会比较的不协调应答和个体因素等。解决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应从教师、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教师出现了进展缓慢、进退两难的“高原现象”。本文旨在讨论新教改下初中教师职业“高原现象”,通过对该现象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其根源,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初中教师解决“高原现象”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所谓教师的"高原现象",概指教师在教师生涯中达到一定的发展高度后,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徘徊瞻顾的困惑期和停滞不前的无为少为状态.教师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趋势,相对于其前期发展,无疑是走上了一条窄径,其发展空间相对狭小,于是乎,便截留了诸多的人生发展契机,也改变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处于“高原期”的教师,表现为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一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半途而废。“高原现象”已成了许多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上认为,当大学英语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出现的态度消极,效率低下,不思进取等等工作停滞状态时,被称为“职业高原”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对学生,学校产生负面影响,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十分不利,本文试图分别从内在和外在原因进行分析,为大学英语教师走出“职业高原”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陈斐 《教育探索》2009,(6):83-85
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状态”集中地表现为“鸵鸟主义”和功利化取向。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状态”缘于教师的职业倦怠、社会环境功利化和教研活动行政化。改变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状态”,一是应指引教师开展基于专业成长的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二是应建构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人们常说的“高原现象”。处在“高原期”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无法跨上另一级台阶。如何有效突破“高原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参加教科研。  相似文献   

13.
浅析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原现象”,制约着个人的成长。帮助教师正确认识“高原现象”,早日突破“高原期”,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年教师的“高原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学无止境”,对教师而言,则应“教无止境,常教常新”。然而严峻的现实却是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其教育教学能力在数年内往往发展比较迅速,以后却会渐渐出现减缓的势头,尤其人到中年似乎已到了“百尺竿头”,却难“更进一步”,出现了停滞现象,进入到高原期。我们不禁要问,在相当一部分中年教师身上为什么普遍存在“高原现象”?有什么措施能促使中年教师走出“高原”,再攀高峰呢? 据笔者分析看来,导致中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出现高原现象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1.自满心理。中年教师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也锻炼出了较强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提琴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大提琴学习中的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大提琴学习向纵深发展。“高原现象”常出现在学生掌握演奏技能的中、高级阶段。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演奏方法变型,经常检查学生对基本方法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及时纠正其不良现象,才能使大提琴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学校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高原现象”,即一些教师在被评为各级教学能手以及学科带头人以后专业发展停滞不前,这一现象阻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发展。为了帮助教师突破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学校可以采取文化管理、同伴互助、高端指导、提供机会、错位激励等措施不断积蓄丰富的优质教师资源,进而促进学校的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7.
面对功成名就的优秀骨干教师进取止步和发展艰难,人们称之为“高原现象”。而笔者以为,此现象只不过是教师发展的自我“结壳”,并非不可逆转。教师专业发展的“结壳”,在于教师职业热情降温、精神退却、内力衰减和管理层面的激励缺失、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缘起 在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时,笔者发现一个严重的现象:教师一旦评完小学高级职称后,就很少参加县级以上各类比赛。以乐清市淡溪镇第一小学2012学年的数据为例,2012学年参加县级以上比赛的人数有31人次,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只占9.7%。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评小学高级职称前,因评高名额有限而产生激烈竞争,督促了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比赛,一旦评高成功之后,积极性就随之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在慢慢地消失,拥有的热情在渐渐地消退,对学校和教育局举行的活动持冷漠态度。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将给整个教育体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经过多番文献的查找,笔者发现众多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进行了研究,其中惠善康、曹健等调查指出中小学教师出现“高原现象”的比例为52%。那么如何准确把握和处理好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对于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研究发现,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好象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甚至下降的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工作热情下降,前进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个性萎缩、职业倦怠,工作和自身发展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笔认为,要突破“高原现象”,就必须强化教育科研意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角色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