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到底有没有指导性呢?回答是肯定的。只是没有任何目的,不带任何倾向的纯信息传播恐怕是没有的。有的同志认为,新闻有没有指导性是无产阶级新闻同资产阶级新闻的根本区别。似乎新闻的指导性是无产阶级所独具的,而资产阶级新闻就不讲究指导性。  相似文献   

2.
“这条线是我跑的,怎么发了他的稿件?”作为报纸的编辑,我常常“聆听”这样的责问。在报社食堂的餐桌上,同人们也可以耳闻这样的争论——一个说:“这个行业历来是我联系的,你怎么跑去采访了?”另一个则“针锋相对”:“你包打‘天下,’包得了吗?”责问是否有理,争论有没有必要,谁来主持公道?对于这一切,长期以来,在我们新闻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3.
要坚决抵制这种主张不论主张新闻报道可以“合理想象”的同志说得多么婉转,不论有的人怎样转弯抹角地为这种论调粉饰,说到底,所谓“合理想象”也者,其基本论点就在于。新闻报道(特别是通讯、特写)是不可能完全真实的。新闻报道中的一部分事实(或称细节),是不可能依靠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采访和调查研究来获  相似文献   

4.
驳"失实新闻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近采取果断措施,处分了几家刊登严重失实报道的报纸和责任人,发布通知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产生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是什么?新闻评论是及时或适时针对变动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发表的宣传性、意见性等主体化信息,它承担着社会公众意见表达的重要功能。近年来,随着媒介间竞争的加剧,新闻评论越来越成为各类媒体表达自身观点和吸引受众注意的重要平台。新闻评论的特点使其具有区别于一般新闻写作体裁的特殊功能:之于媒介,采用新闻评论可以减少采访成本,提高竞争力;之于公众,新闻评论则可以引导社会舆论,平衡话语权分布,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但是,这两个功能的内在矛盾致使新闻评论的第二个功能越来越偏离了本来的方向,由“平衡”走向“垄断”。  相似文献   

6.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有偿新闻”,目前在新闻界越演越烈,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有偿新闻”违反法律,违背新闻工作职业道德,欺骗广大受众,腐蚀新闻队伍,受到各界人士乃至海外舆论的同声批评。但是,搞“有偿新闻”的,还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把“有偿新闻”同市场经济,同倡导报纸走向市场、承认报纸和新闻是商品性搅在一起。本期发表秦泽的专论:《驳“‘有偿新闻’有理论”》,就“有偿新闻”违背市场经济规范和交换原则作了论述,指出“有偿新闻”实质是权钱交易,新闻单位搞“有偿新闻”无异饮鸩止渴。秦德成的文章,也作了类似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近读毛姆评介世界文学作家与作品的《书与你》,文中谈及“爱默森具有用图画般的句子来描绘事物的天赋。”依据新闻界早有新闻以事实说话的观点,是否可以说新闻以“画”说话呢? 首先,我想说明一点,“以‘画’说话”并非专指电视新闻,也无涵盖所有新闻文体的意思,而仅仅针对消息类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著名记者徐铸成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他初当记者,《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常常向他传授一些经验。比如采访要先摸清“行情”,然后才能知道哪些是新闻,哪些虽是新近发生的事,但不值得采访。他开始试跑政治新闻时,每次出发前,张季鸾必定详细交代  相似文献   

9.
先做些蹩脚的比喻:在生活面前.新闻是摄像机.文学是五彩笔;新闻是事物的原生态,文学是事物的深加工;新闻是嘹亮的清唱,文学是浑厚的和弦……它们有着各自的状态和舞台。然而,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在相互独立的同时,又兼容你我,难以分割。诸如.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作家怎样超拔浪漫、想象丰富,其本质都与生活的影像叠印在一起——这与新闻相类:新闻中的美文,也绝不会简单粗糙地传递一个事件本身.而要尽力使文章圆润鲜亮——这与文学共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体裁的特征.相当程度上在“真实”与“艺术”的链条中携起手来。而所谓“新闻文学”正是主张在新闻创作中要充分利用文学手段,使之达到“真实”与“艺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0.
反映社会普遍关注 的主题,并引起一定的社 会反响是许多新闻工作 者孜孜以求的。观察近几 年我国和省内一些新闻 精品发现,一个“借”字经 常能出奇制胜。 一、重大主题“借”事 件 新闻是“事”学,善于 把反映重大主题的非事 件性新闻“化”成事件性 新闻往往能产生新闻精 品。依艾丰的话,“吃老百 姓的饭,想总理的事”、 “生活中找点子,理论上 找答案”。 为什么这么说呢? 新闻重在发现,但是 必须看到:新闻发现不同 于科学发现,它对客观事 物的规律性的揭示应当而且必须是通过对新鲜事物的客观报道来体现的。新闻界最忌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所谓"擦边球"之说,来自乒乓球比赛,指一方把球打在对方台面的棱角或边缘上,使球体运动改变方向,这时对方纵有回天之力也无可奈何.这种"擦边球"虽然不合情理,不尽公平,但合乎规则."擦边球"也可用来形容其它,比如有意捅一捅政策法规的禁区,闯一闯红线,借以达到行为人从正常渠道或游戏规则中难以获取利益和果实的不良行为.本文论述的新闻"擦边球",是指新闻要素欠缺或传播价值不大的信息包装在新闻外衣下,通过编排程序公开于众的资讯.  相似文献   

12.
印兴娣 《新闻传播》2009,(12):118-119
新闻策划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效果,满足现代人对于信息的需求.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提高媒体的经济效益。新闻策化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效果,从传播学的理论来分析,它遵循了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功能和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学说理论。  相似文献   

13.
某师政治部主任写了一个小品,一家杂志拟刊用。编辑去电话与这位主任商量:可否将其中一个地方改改。这位主任接到电话提出,如果不改,也许效果更好。那位编辑听完主任的理由,非常高兴,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末尾还叮嘱这位主任,希望以后多写独具特色的东西,多提不同意见,因为这样编辑喜欢,读者喜欢,部队需要。由此联想到时下有些新闻报道人员,绝对“尊重”编辑意见,对编辑的话只会“是!是!”“好!好!”,没有一星半点异议。只要编辑编稿,换上啥例子都行,怎么改都可以,那怕面目全非,只要作者是自己的名字就行,以致所“写…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三论”,是指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之间互相是有机联系的。 作为新型的综合性基础理论,“三论”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而且也适用于社会科学,它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教育等领域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三论”与新闻有着亲缘关系,把它引入新闻学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新闻事业。新闻工作者学习并掌握“三论”,对做好宣传报道大有裨益。 一般地说,所谓信息,就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及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  相似文献   

15.
从山西机器厂招标说起从1987年9月13日至10月13日,山西省大中型企业打响了深化改革的头一炮——有4000余名职工的山西机器厂实行抵押承包、公开招标。我采写报道了这个厂招标的全过程,其间酝酿出了一些关于新闻业务方面的想法和意见。山西机器厂招标的报道开始时,我并未想到它会引起社会上的注意。但不知怎的,它一开始就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从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到街头巷尾  相似文献   

16.
“新闻即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干年前,我曾提出过:“新闻是‘事学’”。这只是一个论题,正如“文学是人学”一样,不是定义,而且有待商榷。但有一点十分清楚,“新闻是‘事学’”,是从“文学是人学”引发出来。我要探讨的,也仅在新闻的源流。 文学主要是写人。可以出于想象和虚构,通过概括集中,突出人物性格,使所写的“这个人”典型化。新闻有所不同,它要用事实说话,报道一桩一件的事实,通过信息的传递,使许许多多个别的事实具有新闻性。因此,新闻主要是写事,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即使是着重写人的报道,包括人物通讯,也不过是因事及人,终究离不开大量事迹。所以说,“新闻  相似文献   

17.
“新闻观念”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观念主要是新闻是什么和新闻应该是什么的观念,其存在样态既可以是系统的、体系性的理论形式,也可以是感性的、零散的表现形式。新闻观念论的主要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关于新闻观念本身的研究;二是关于新闻观念与相关对象关系的研究。宏观的新闻观念系统在区分意义上有三种:宣传新闻主义、专业新闻主义和商业新闻主义;现实中主义(新闻意识形态)层次的新闻观念大多是三种主义的不同整合。在新闻观念研究中,应该确立超学科的、整合的、历史性的和问题导向性的方法论观念。  相似文献   

18.
从山西机器厂招标说起从1987年9月13日至10月13日,山西省大中型企业打响了深化改革的头一炮——有4000余名职工的山西机器厂实行抵押承包、公开招标。我采写报道了这个厂招标的全过程,其间酝酿出了一些关于新闻业务方面的想法和意见。山西机器厂招标的报道开始时,我并未想到它会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敲诈”(Franz?sischerNachrichtenhumbug)是马克思用来说明法国和英国新闻界报道某些事件时以政治投机和经济投机为目的的一种行为,这一概念出现于马克思1861年12月31日所写的通讯《法目的新闻敲诈——战争的经济后果》的标题中,该文载于1862年1月4日出版的奥地利德文《新闻报》,当时马克思是该报的签约通讯员.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专业教育媒体而言,将教育新闻办出特色,摆脱以往宣传模式的桎梏,真正承担起满足群众对教育信息的需求、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党的教育事业塑造认知度、公信力和美誉度的任务.就是贯彻落实“走转改”要求,牢牢把握“走转改”精神实质和核心目标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当前教育新闻问题的分析和梳理,就如何提高教育新闻报道水平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