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法——泰拳杀手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海彪 《精武》2005,(4):9-9
泰拳界云:“吾辈栖身武坛凡二十载,未曾见有用膝机会时而舍膝用拳者”。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20世纪以膝法闻名的泰拳高手层出不穷:30年代乃汪的膝法最毒辣,有“膝虎”美称;50年代实攀以“弯膝”称绝;近年,泰拳王狄西莲以其强劲的膝法获“通天膝”美誉。泰拳手在使用膝法攻击时,充分地运用了攻击时放胯送腰的发力,  相似文献   

2.
范海彪 《中华武术》2005,(10):44-45
泰拳是泰国民族的传统技击项目,是泰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武坛中,泰拳素以凶狠凌厉而闻名天下,泰拳师多次挑战世界各流派搏击高手。泰拳多年来吸引了世界各国许多搏击爱好者学习,并流行于东南亚、日本、美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3.
范海彪 《精武》2006,(4):34-35
在世界武坛中,泰拳素以凶狠凌厉而闻名天下,泰拳师多次挑战世界各流派搏击高手,不论对西洋拳、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法国腿击术和美国自由搏击,都以绝对优势获胜。一、泰拳的技术结构体系泰拳的独特之处就是运用四肢的拳、肘、膝、脚的 8个部位,从不同的角度打击人体各处要害部位,因此又享有“八臂拳术”之誉。其基本进攻技法主要由拳  相似文献   

4.
泰拳膝法     
膝法是泰拳的基本技法之一,泰语称之为“求”。因膝关节的特殊结构,在其击打时,具有极大的伤害力,适用于近距离的格斗。不论进攻、防守或反击,都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效能。 在泰拳史上,以膝技高超而闻名拳坛的高手彼彼皆是。其中以30年代乃汪,绰号“膝虎”的膝招最为毒辣。50年代的清迈府拳师实攀,则以“弯膝”称绝。以后的拳师以“奔雷膝”陌喃的膝招最为凶猛;“璇冠拳王”阿仑的膝法最为优美。而近年采,泰拳王狄西莲,以其强劲的膝击,而获“通天膝”的美称。近十年来泰拳手在各种国际性的搏击比赛中,屡战屡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发挥了膝击技术。泰拳界云“吾辈栖身武坛凡廿载,未曾见有用膝机会时而舍膝用拳者”。由此可见泰拳手对膝技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
范海彪 《精武》2004,(1):33-33
泰拳因“手足并用,肘顶膝撞”而被称为“八臂运动”。随着近几年中国散打与泰拳对抗赛的举行,逐渐揭开了泰拳的神秘面纱,让众多泰拳爱好者欣赏到了泰拳的凶悍打法。泰拳手进攻凶猛,打法简练,尤以横扫腿引人注目。 横扫腿是一种弧线运动的腿法,出腿角度较小,约从45度角斜线出击。但在实战中,泰拳手可根据不同情况,不断变换出腿角度。因为横扫腿以足背至胫骨一带打击对方,所以又  相似文献   

6.
腿法在散打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连环腿法是腿法中的精华,它在实战中能连续不断地攻击对手,使对手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腿法在实战中实用价值很高,泰拳素以凶狠凌厉而著称世界,各国搏击高手败在泰拳手下者不胜枚举,这和泰拳凶狠的腿法是分不开的。胜法也最难学,拳谚中有“抬腿丢半个家”,使用不好易被对方击中式摔倒。 腿法进攻方法繁多,它可向四面八方出击,有直线和弧线两种进攻路线。在实战中可互相配合,低配 高,左配方,虚配实。有一腿连续进攻;也有左右腿连连出击的鸳鸯连环腿。腿法进攻力量大,击得远,高可踢面,低可…  相似文献   

7.
范海彪 《精武》2003,(5):32-32
中国散打国家队与泰国泰拳国家队共交手三次,首次广州之战以散打5比2战胜泰拳而告终;第二次曼谷决战,泰拳以4比1大胜散打,还以颜色;第三次,双方又在广州交手,散打以6比1再胜泰拳,从而在三届中国散打VS泰国职业泰拳争霸赛中以2比1获胜,打破了泰拳“五百年无敌手”的神话,散打在国际武坛亦名声大振,许多国家都纷纷开展散打运动,学者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8.
泰拳的踢法     
赵荣贵 《精武》2005,(5):7-7
泰拳腿击,天下闻名,故有“泰国脚”之称。而拳师对于腿上功夫的锻炼,要求异常严格,腿法的运用和变化极多,这也是泰拳与其它拳术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功夫战泰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8日(原定8月18日,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8月在京举行,此战再次延期),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将上演一场世纪决战——7位中国武术散打好手将迎战前来挑战的泰拳高手。至此,酝酿已久的中国武术与泰拳对抗赛擂响了战鼓,世人在欣赏了这场精彩的世纪决战之后,也将解开埋藏在心底的谜团——武术和泰拳到底谁更强?  相似文献   

10.
泰拳是相当残酷的搏击运动,往往会造成流血,一旦拳手受伤倒在擂台上,当时被医疗担架抬走;紧接着又一对手上场搏斗,场面变得十分活跃起来,观众又纷纷喝起彩来,刚才的事仿佛没有发生过似的。在世界拳坛中,泰拳素以凶狠、惊险、神奇而著称,被人们称为“八条腿的运动”,尤其是泰拳  相似文献   

11.
泰拳腿踢法     
坤青 《中华武术》2001,(11):34-37
泰拳腿击,天下闻名,故有“泰国脚”之称。而拳师对于腿上功夫的锻炼,要求异常严格.腿法的运用及变化极多。这也是泰拳与其他武术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岗 《搏击·武术科学》2009,6(12):F0002-F0002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国武术与泰拳之争的言论一直占据着各大媒体体育版的重要位置,在媒体的炒作下,广大的中国民众群情激奋,通过各种渠道对泰拳口诛笔伐,为中国武术呐喊助威。一些武术高手、武林门派也纷纷请战,欲将泰拳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以此来捍卫中国武术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暹罗 《精武》2003,(8):32-33
泰拳素以“八臂运动”的美名享誉世界。泰拳手的日常训练是什么样呢?这是一个令人很感兴趣的问题。下面就是作者在泰国曼谷一所著名的泰拳学校中的所见所闻,那里可以说是一块泰拳的乐土,但同时也是一座魔鬼训练营,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它才成了泰拳世界冠军的摇篮。大多数慕名而来的外国人在这里只需要参加一些“简装”版的训练课,不要以为这是泰国人在骗外国人的钱,其实他们所接受的这种测验和那些常年在这里接受严格的“魔鬼式”训练的泰拳选手并没有多大区别,甚至核心的训练内容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14.
范海彪 《精武》2004,(4):32-32
蹬腿属直线性腿法,是泰拳中的主要腿法,是泰拳师在实战中经过千锤百炼所得之精华。泰拳史上擅长蹬腿者众多,最著名者有20世纪50年代的“踏面将”蓬猜、20世纪70年代的“泰南慧星”乃佛和20世纪80年代的“穿心腿”沙玛。  相似文献   

15.
据香港《东周刊》杂志报道:1994年“挑战杯”少林散打搏击大会战于8月27日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举行。该大赛由香港拳击总会主办,参加搏击战的有拳击、泰拳、跆拳道、踢拳道、自由搏击及中国散手高手。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中国)少林散手冠军‘武状元’不堪西洋拳一击,纷纷弃权不战而降,勉强上阵应战的也仅三、四回合即败,大多数少林高手见到外国人拳硬、腿硬、力大,均弃权不出战。”  相似文献   

16.
毛钗 《精武》2005,(4):12-13
泰国拳的脚法闻名拳坛。泰拳对于腿上功夫的锻炼,要求异常严格。人们常常惊奇于泰国拳师之腿坚硬如铁、柔软如鞭,实际上此等武功乃艰苦磨练而成,并无任何秘密可言。泰拳用腿法重点为“扫踢”、“蹬踢”与“侧踹踢”三种腿法,是拳师在实战中千锤百炼所得之精华,运用最广。泰拳腿法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踢空腿、踢树干(沙包)、活靶、对招四种方法,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腿法在散打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连环腿法是腿法中的精华,它在实战中能连续不断地攻击对手,使对手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腿法在实战中实用价值最高,泰拳素以凶狠凌厉著称世界,各国搏击高手败在泰拳手下者不胜枚举,这和泰拳凶狠的腿法是分不开的。腿法也最难学,拳谚中有“抬腿丢半个家”,使用不好易被对方击中或摔倒。 腿法进攻方法繁多,它可向四面八方出击,有直线和弧线两种进攻路线。在实战中可互相配合,低配高,左配右,虚配实。有一腿连续进攻;也有左右腿连连出击的鸳鸯连环腿。腿法进攻力量大,击得远,高可踢面,低可搓…  相似文献   

18.
坤青信箱     
贵州安龙县龙山镇纳赖六组杨胜杰问: 1.您是泰拳专家,泰拳和散打可以结合训练吗?如果可以,像中泰拳赛是否可以运用? 2.您能不能告诉我中国大陆地区详细的泰拳学校? 坤青答:1.泰拳当然可与任何拳术结合训练,如功夫、空手道、跆拳道等。事实上近十年来,世界各地的职业搏击高手,不论出身或标榜是什么派系,百分之九十已把泰拳的打法与科学化训练模式吸纳入其个人或门派系统之中,而最后,整合的技术能否发挥得天衣无缝,得心应手,则要看个人的造诣、修为了。  相似文献   

19.
宋琰琪  盛世勇 《武当》2000,(7):21-24
泰拳虽然雄踞世界拳坛,有“称霸世界五百年天下无敌”的神话,但试观泰拳技击术,究其搏击方法,亦与我国武术外家拳的技击术大同小异。但是我国武术大多没有泰拳精炼。  相似文献   

20.
王敬峰  王韶军 《武当》2003,(3):36-37
泰拳是泰国民族的国技,是泰国传统竞技对抗搏击项目。在泰语中叫“摩易泰”,英语称为Boxing lf thai,它是运用四肢的拳、腿、肘、膝共八个攻击部位,作为攻击武器,故又有“八臂拳术”的称谓。在泰拳的技法中首推肘、膝技术的连击使用,被世界公认为最凶悍,最有杀伤力的技击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