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亲情像泥土一样滋养生命,也像泥土一样常常被人遗忘。可是,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亲情就成了一只红泥小火炉,被人们捧着取暖。亲情难舍,亲情难忘。《背影》写的就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人都珍视亲情,特别是我们的孩子们。学习《背影》,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去感悟亲情,去领略亲情在人生中的不可或缺,以达到完善他们的情感,提升他们的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的面世,描写父亲的文章层出不穷,但《背影》从未被其他写父亲的文章所取代,究其原因,除了文章写作角度独特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背影》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既有父子间浓厚的骨肉亲情,又流露出作者一些说不清是悲酸还是惆怅的心绪。可以说,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是五味杂陈,需要细细的咀嚼、品味。分析《背影》这篇文章,教师,抑或说参考书,大多着眼于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对面的月台为"我"买橘子的情节,通过对文章动词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父爱子之情。或者引导学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被称为是抱大的一代,让人担忧的一代。任性、自私、怕吃苦、图安逸,这是一些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毛病,因此加强情感教育已迫在眉睫。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的篇章,使课堂成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是当务之急。中学生的情感丰富,但往往也非常脆弱,且易波动,这与他们的环境及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在诸多感情中,亲情乃人之天性,是人类一切感情的基础。爱父母进而会爱他人,爱家庭、爱集体、爱祖国。现以《背影》教学为例,谈谈对热爱父母情感的教育。《背影》是平中见奇,朴中见巧的艺术精品。学生在自学中…  相似文献   

4.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著名的纪实散文代表作。文中记叙作者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感记,事情虽小,但表现的是人生最常见的父亲爱子之间的真挚情感。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亲情,使我们在任何时间去学习这篇文章,都让人感叹不已,感慨万分。这种感染力,一方面是源于作者对父亲的心底理解和亲情之爱,同时也是与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精雕细琢的语言艺术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文章的构思和语言特点两个方面,浅谈《背影》反映出来的文学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向泥土敬礼     
父亲编的席子像云彩,有诸多的花样,人们可铺床,可做帷子,可围起做盛粮食的囤,但父亲说泥土如一领席子,是要人爱惜席子一样爱惜泥土。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  相似文献   

6.
1 挖掘教材丰富的情感因素 语文课文的选文均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各种文体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因素.饱含真情的叙述类文章让学生了解真善美.如《散步》、《背影》,展示了以"爱"为核心的和睦亲情;《藤野先生》抒写了作者对藤野深厚的师生之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表现志愿军高尚的国际主义情感.而那情节生动曲折、引人人胜的小说,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假恶丑:《皇帝的新装》揭露了统治阶级骄奢淫逸昏庸腐朽的丑恶嘴脸;《孔乙己》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不仁;《我的叔叔于勒》中"金钱至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撕开了笼罩在家庭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等.  相似文献   

7.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一篇反映亲情的美文.文章通过“父亲给我买橘子”这件事,给我们展示了“父与子”之间的深情,深刻地传达了父爱的特点:无声,无言,无痕.这无疑是在学生的情感仓库里注入了一丝暖暖的温情,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情感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人看来,特殊教育就是看着孩子,不让孩子出事的保姆工作。确实,有些特殊孩子真的需要老师像保姆一样去照顾他们。但如果了解了特殊教育,人们就会知道,除了照顾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老师们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用耐心和爱心教育和培养他们——刘俊丽的工作就是照顾和培养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行动践行诺言  相似文献   

9.
初看这本书的目录,就给人一种很清澈透明的感觉。这本书分成许多小的篇幅,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清雅、简洁的名字,让人忍不住就要去翻阅。朱自清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像《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我们学过的文章。其中《荷塘月色》朱自清就是用了抒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背影》成为老师们课堂讲解的重点篇章之一。像这样的名篇佳作,讲解的着眼点是很多的,不少教师或抓住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或抓住关于父亲的动作描写,抑或抓住儿子的几次流泪,去分析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这种方式不是不可以,然而基于如此分析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直接,过于肤浅,容易流于单纯的讲解。学生是懂了,却很难体会到文中隐含的父子深情,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导致《背影》的情感价值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记叙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教学客体是一篇篇叙人言事、表情达意的文章.《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可见,“情”是记叙类文体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追求教与考的对应,只把课文看作一堆考试的材料而漠视了情感内涵,那么,就不能激发起学生与作者在感情上的共鸣,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记叙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入呢?笔者作了如下的尝试.一是精心设计导入语,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基调.要使学生“披文以人情”,那么首先要让他们进入文章特定的情景氛围之中.《背影》是一篇表现亲情的名篇佳作,其感情基调真挚深沉,意蕴厚重.这对于尚处在少年期不识愁滋味的学生来说,要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露出来的悲凉苍茫的人生况味,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语:天下至爱是亲情.  相似文献   

12.
一、深入理解,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审美情趣,这就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在教学系列类似文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课外积累相关的文段或篇章。如笔者在教学初二语文《背影》一课之前,就让学生去阅读一些与亲情相关的文章,并特意上了一堂散文欣赏课,介绍如何去欣赏、品味一篇散文,并让学生将课外积累的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句子或者优美语句介绍给同学,并相互交流,谈谈各自对亲情文章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3.
在执教经典亲情散文《背影》时,教师容易陷入几种教学误区:重视"父爱",忽视"儿情";直奔重点,忽视细节;侧重形式,偏离基调。为了避开这些误区,教师不仅要关注文章表现的亲情,还要准确把握作者情感,更要兼顾重点与细节,营造恰当的氛围,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回归本真,必须由教师自己去完成一个从"遮蔽"到"去蔽"、由解构到重构的过程。《背影》的教学史很典型地反映出语文教学被遮蔽的历史及误区:文本解读的浅层面和过度解读、情感教育的"美化"、"升华"情结等。教师应以一种全新的、真实的解读为《背影》"去蔽",还它以"经典"的真面目。引导学生捕捉文本重要信息,发现文本缝隙,进而理出文本意脉,关注《背影》背后那个虽不完美但却真实完整的亲情世界,体会并接受父子间那种"有隔膜的爱",结合自我和生活重新理解、解读亲情。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材非常丰富,文学审美与质量兼而有之的作品占到了不小的比例。这些文章中,有的是表达对祖国和事业的不懈追求,对梦想的坚持与坚定;有的则是表现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亲情,友情。那么,究竟该如何使学生利用自己有限的人生阅历发现作品的内涵呢?又该怎样使文章中传达出的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中呢?笔者就《背影》进行了相关的情感教学策略的分析。一、充分发掘文章情感,增强学生情感感受  相似文献   

16.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篇,由其朴实、真挚、感人而著称。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调动学生情感的方式进行。首先我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学生们显然有些吃惊,他们没想到在这样的场合中居然能听到这首老歌,孩子们都安静地若有所思地听着。音乐声隐去,我说:"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人,不管是谁,都会潸然泪下,这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母亲’——‘妈妈’,这  相似文献   

17.
一、案例描述人是情感的动物,没有真挚、高尚的情感,人在精神上就没有成熟。亲情是情感树上最绚丽夺目的一朵鲜花,任何辞藻都无法装饰亲情,它的质朴之处就是它的动人之处。它只要我们真心真意去感受,真情真诚去表达。亲情值得讴歌,因为它开垦了生命的荒原;亲情值得书写,因为它展示了生命的魅力。教会学生将感受到的亲情淋漓尽致地加以传达,实现的是学生与自我的精神碰撞,是对其灵魂的烛照与洗礼,是对高尚精神生活的展示——当学生让亲情在笔底流泻,他们托起的何尝不是鲜花般的生命!这节作文教学课,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静静感受亲情,充分地表达…  相似文献   

18.
那天进教室,我想和学生商量一件事。“孩子们,是这样——”我环顾着他们的面庞,很认真地开了头:“这次写亲情的作文,涌现出不少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我想要你们知道,假如发表,我们有多种渠道。《作文通讯》,《中学生优秀作文》,  相似文献   

19.
看完这篇文章,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士可杀,不可辱”。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相比传授知识,他们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责任更重大。孩子们起初都是一株株稚嫩的芽儿,教师应该像父母一样用心去关爱学生,用爱去呵护他们的成长,在他们遇到挫折时给予适时的鼓励,在他们取得成绩时给予肯定并提醒他们不要慢下步伐,而不是像文中的那位法语老师那样傲慢和冷漠。遇上这样的老师,你更要倔强地取得进步!——Lavender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这样的一篇微型小说式的文章——《甜甜的泥土》,这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文章中运用了多种手法,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母子情深的主题,同时也告知人们,世界上的至爱亲情应该有如广袤而又厚实的泥土,无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