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大学教育的理想和使命,是培养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的人。良好的大学教育应当造就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真正的知识分子是民族的良心。我们的教育还存在很大的缺憾,其根本原因是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独立探索很不够,忽视对学生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的培养。这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不可能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应当营造良好的大学氛围,使大学成为探索真理和自由成长的场所,使受教育者健康地成长,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育的理想和使命就是培养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的人才。在大学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批判精神,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是衡量知识分子真义的内在尺度。大学与知识分子有着不解之缘。知识分子是大学精神的践履者、体现者和承载者;大学的起源与知识分子的精神诉求密切相关,大学是知识分子的社区,也是知识分子成长的摇篮。知识分子精神与大学精神具有内在的共通性与契合性,集中表现为自由、独立与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所提及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今天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这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置于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抑或说社会人文教育,表现为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那么,高中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批判精神呢?对于自由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而言,重点并不在批判,而应更多地强调理性;甚至聚焦到批判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危机及批判性格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大学精神正遭遇着危机;大学批判性格则构成维系大学精神最内核的要素,大学组织的批判特征、知识批判和大学知识分子的批判人格对大学履行批判使命具有积极的作用;大学教师应主动担当起批判的勇气责任和道德使命,保持独立的批判人格,捍卫真正的自由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人”,为此,必须通过主体间平等的、自由敞亮地在“爱的斗争”中进行“精神交往”。大学培养“全人”其教育过程首先是个体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科学获知过程。应当深化教育目的,转变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境界,从而培养出雅斯贝尔斯所倡导的“全人”。  相似文献   

7.
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大学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 ,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 ,更新教学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将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付诸实施 ,使大学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场所 ,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 ,并将他们引向真正的学科创新行动 ,应当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一、更新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我们认为 ,2 1世纪的创新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强烈的学业进取心与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洞察力和科学精神 ;既能接受挑战、参与竞争 ,又能…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涛 《文教资料》2007,(32):71-72
21世纪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广大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创新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创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本对创造型人才的个性品质结构进行了论述。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素质结构与个性品质结构很好地有机结合。因此,创造教育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还应当努力增减和锻炼学生优良的创造型个性品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学生精神成长的事业,课堂是实现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场域。美国自由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精神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课堂提问、教法与评价着力养成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质疑精神;多样的活动有利于精神从潜在变为现实;自由的氛围、主动的参与,使学生情感丰富、自我认识深刻。美国课堂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实践特点鲜明:道德信念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基础,教师在精神生活各个领域与学生交往,重视学生的体验。为实现学生的精神成长,我国学校教育应让学生精神自由、关注美育、教会学生自我教育,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精神引领者。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的批判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应该以其独立人格完成它的政治使命、经济使命、文化使命与教育使命.大学的独立人格不只表现在大学法人地位的确立与提高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传统的批判与革新之中.大学的批判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具有实际意义与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对社会发展的不良状态进行有效地诊断与防治.由于大学批判功能的缺失,从而出现了一批被体制购买的知识分子、高度世俗化的知识分子、缺少创新意识的知识分子,并且使得学术研究出现了很强的机会主义倾向.大学的发展应建立在自主性与批判性的基础之上,保障学术自由、放松政府管制与确立批判理性的主导作用是大学批判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大学批判功能的存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保持社会完好形象的需要以及克服学术浮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师要做到角色的转变,要使自己成为平等中得"首席",为学生的成长搭桥铺路. 一、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通过探索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教与学的关系探讨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首要条件,是让学生树立批判意识,使学生由知识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应该还学生以自由空间,使学生从"三个中心"中解放出来,在广阔自由空间施展才华.大学培养创新人才要有良好学风,克服学生中存在的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养成刻苦、踏实的学风.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与知识分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分子并不是以知识为其判断的惟一标准,而是以他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否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批判精神为根本特征。并非一切从事大学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天然具备知识分子的资格。强调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的扮演,不仅是现代社会呼唤反思型教师、思想型和研究型教师的必然前提,更是对中国现代教育精神追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重点理工科大学应当是培养学术大师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 ,是民族创新的基地。我们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有别于技术革新 ,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创新是新技术、新知识、新原理的创造与发现。这种深层次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 ,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驾驭新知、把握机遇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基于上述认识 ,我们将创新培养置于一种大教育系统之中 ,力图探索一种后劲强、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应当体现出柔性化的培养过程和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16.
正科技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即要求培养出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只有学会学习和思考、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而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研究型大学以培养研究性、创新型人才为己任,以造就社会精英与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因此,转型期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的提出更具现实意义。直面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顿,希望通过秉持学生本位、塑造批判精神等教育实践,培养“胸怀天下”、“基础厚实”、“自由探究”、“个性舒展”的创新型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培养真正的国际型人才”这一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关西国际大学(KUIS)创办于 1998年,是一所以培养有爱心、创造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目标的新兴大学。KUIS倡导“培养真正的国际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为使更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7,(10):92-98
教师有独特的社会阶层历时演变及特征,在古代,他是"道"的传播者与自由批判精神的代表。反观当代,教师逐渐转向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淡化了公共身份。教师应重拾知识分子角色,构建基于知识分子阶层特有的生命意义——"有心""有德""有人格",塑起教师发展的自我重建目标和学生生命成长他人目标,最终实现诗意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都特别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政府和顶尖大学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然而,当前中国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策略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发现有志于学术职业的优秀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制度,赋予学生和教师应有的学术自由和权力,并真正实行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