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高深文化的遗传机制与适应方式。科学进步是近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根本动因。科学本质上属于一种超功利的理性文化。科学文化的特性及发展规律是现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内在制约因素和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与高等教育发展变革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高深文化的遗传机制与适应方式。科学进步是近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根本动因。科学本质上属于一种超功利的理性文化。科学文化的特性及发展规律是现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内在制约因素和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高深文化的遗传机制与适应方式.科学进步是近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根本动因.科学本质上属于一种超功利的理性文化.科学文化的特性及发展规律是现代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内在制约因素和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4.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  1999年 7月 10日本文从科学、文化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和系统整体互动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 ,对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本质特点和客观规律问题 ,进行了比较具体详细的历史考察和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分析。论文针对相关课题的薄弱研究状况 ,以及当前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普遍存在着的有关分歧混淆、论讼争议和认识误区问题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重点分析考察和系统深入的比较研究 ;比较具体地揭示阐释了科学与高等教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互动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特点与客观现实的历史规律。同时 ,对高等…  相似文献   

5.
泉商文化是泉州学视野中的一个亮点。就其中的泉商与徽商之比较、泉州儒商传统与晚清泉州绅商的经商特点、泉商文化与泉州民间信仰的关系等几个问题略抒管见。相对于徽商而言,泉州商人冒险进取、爱拼敢赢的人文性格比较突出。泉州历史上的儒商传统孕育了泉州绅商,其经商特点主要表现在通过郊商垄断市场等几方面。泉州民间信仰具有丰富的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意蕴,内在的适应机制使其表现为与经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探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是培养有教养的高层次的社会公民。高等教育的内在质量由本质质量和过程质量两部分组成;高等教育的内在质量与外部目标并非完全一致,高等教育质量因背负了多重的社会原则而变得复杂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初步提出了一个操作性的高等教育质量概念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学分类是推动大规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研究欧美国家主流的高校分类模式与经验发现,无论是单轨体系还是双轨体系,均由其内在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以及外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共同形塑而成。我国高等教育因后发特性,多从外部层面理解并推行分类体系建设,从而造成了趋同化困境。这种困境具体表现在不同层次定位、不同科类性质、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分类趋同化和同类高校的内部趋同化。其成因与政策和资源驱动、历史与文化观念制约、“合法性”身份诉求和评价单一化导向密切相关。为构建合理的学术与应用双轨体系,需要持续深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兼顾高等教育内在差异与外在价值,建立公平和绩效并重的拨款机制,重构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发展与文化选择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欧洲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时期,把宗教文化作为高等教育文化选择的主要内容是中世纪欧洲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必然趋势,宗教文化充斥在欧洲大学的各个场所并促进了其高等教育的发展,选择宗教文化是欧洲中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文化选择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孔小卫  金璐 《文教资料》2009,(10):156-157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历史悠长,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我国古代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分析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对现代高等教育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0.
西方高等教育认识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 ,认识论哲学基础和政治论哲学基础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存在的两种主要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认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溯源 ,主要代表人物及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应答的探讨 ,揭示其内在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及对现时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刘海峰(厦门大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办学历史最悠久和连续性最强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带有浓厚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美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环境孕育了其以认证为核心与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它主要通过非政府组织的认证、排名和博士点评价等活动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没有官方的专门评估机构,联邦政府不直接参与评估活动,但是众多认证组织需要经过民间的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范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兴起,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与增强。高等教育由古代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的理性教育,一路走来,因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职能不断发展完善,进而走向社会的中心。这一历史的选择,通过精英型高等教育与大众型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产学研的结合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而体现出历史选择的必然性。一、高等教育职能之演变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起的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步扩展的。…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指出为推动高等教育在新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任务.其中高等教育课程成为改革重点,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教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全球及我国高教发展背景,认为包容性动态融合是我国未来高教课改总趋势,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我国未来高教课改基本思路,提出了课程设置观念、学科融合、课程体系结构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范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兴起,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与增强。高等教育由古代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的理性教育,一路走来,因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职能不断发展完善,进而走向社会的中心。这一历史的选择,通过精英型高等教育与大众型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产学研的结合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而体现出历史选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的认识中,科学历来就与验证、理性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具有无可辩驳的价值中立的特性。然而,在知识社会学的视域中,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就其社会意义而言,不仅取决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及阶级利益,而且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类型之中。本文即以这一论断为预设前提,着力分析中国古代科学知识生产与科学教育的历史文化语境,认为:中国传统科学发展的路径与范型不仅是其自身逻辑发展的结果,其根源亦在于社会权力及意识形态对于知识的控制和规约,而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不仅成为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由这种控制导致了自身的形态与地位。  相似文献   

17.
当前,重视大学的育人功能、回归大学的本质属性已经充分反映在国家政策层面。以教学、学生为中心是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价值选择,然而,在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中官本位、工具理性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使大学偏离了育人本质。教学、学生中心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价值内核应贯穿于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以此来激发大学发展内在动力,构建大学价值理性,恪守大学文化理性。  相似文献   

18.
厘清科学本质观的理论内涵和实现逻辑是践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审思历史,科学本质的语境演化正在超越以逻辑实证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科学观,其论域空间向语境实在的本体论、语境范式的认识论和语境分析的方法论开放,并逐渐引导科学走向更广泛的文化建构之路。反观现实,科学本质观的语境异化造成科学知识的真理强权,导致科学教育的人性淡漠和价值危机。回归语境,科学教育需要寻求科学文化价值规律和个体生命发展逻辑的内在契合,建构由“物”及“人”的思维迁移和价值贯通的路径机制,创设科学理性与科学民主、科学哲学与生命哲学、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共生体系。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唤醒人的科学文化意识,实现科学文化自由。  相似文献   

19.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刘海峰厦门大学博士生张亚群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史答辩时间 2000年9月 22日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中,科举考试改革是全局性的。它对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主题,着重对近代科举考试变革与新式高等教育发展的消长互动关系作具体的历史考察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分为引言和正文6章。第一章考察分析科举制的性质及其在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主要形态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古代严刑峻法局面在历史文化层面上形成的原因,以求从本质上理解严刑峻法在古代的必然性,使得人们对中国古代的法律有更透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