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一种带有泛神性质的宗教情感,沈从文从有生中发现了"美",发现了"爱",更进一步发现了"神",在沈从文看来,神是抽象的东西,它代表着自然、正直、诚实、美和爱。沈从文赞赏人性中高尚的属于神性的内容,极力彰显生命的神性,使读者领略到生命的自然、自由和美。  相似文献   

2.
《边城》:沈从文构建的“希腊小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以湘西的山水、民俗风情和古朴、自然、优美的人性构建现代小说的“希腊小庙”。本以《边城》为媒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历来被认为最能体现沈从文的审美理想。本文结合小说《边城》,从小说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对传统美德的深情赞美及故事情节的简朴优美等三个方面对沈从文的审美理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是五四以来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作家。本文试从风景、风俗来感受作家笔下的风景美和风俗美。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式。《边城》即体现了这样一种审美追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的风景美、人性美、人情美。  相似文献   

6.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它表现的是"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者为我们勾画出了如歌行板般诗意的湘西世界,描绘出了血浓于水的古朴的亲情牧场;构建出了温柔淡远、原生的人性天堂,使得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拙的湘西风情有机结合和自然交融.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小说《边城》问世之前,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文学作家的作品一直主导着当时的文坛,这些作品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否定意义的中国形象;沈从文在《边城》中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肯定意义的中国形象——作家通过对湘西自然山水之美的描写,通过对湘西人善良人性和纯朴民风的展示,特别是通过对湘西人诗意性格的刻画,塑造了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8.
王静悦 《函授教育》2002,(1):107-108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自它诞生之日起至今,对它的研究文章字数已经高出原著数倍,然而“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没有止境的接近”,所以本文沿着前些评论家的研究成果铺设的路继续走向“边城”。笔者认为,读沈从文的作品,可以窥见沈从文的为人。如能正确认识沈从文的为人。就能更好地科学地理解评论沈从文的作品。即“知人论文”。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时代原因,沈从文作为一名多产的作家,不得不在辍笔改行50年之后的上世纪80年代,才被重新挖出来,引起世界好评,反过来又影响到国内的关注与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以湘西的山水、民俗风情和古朴、自然、优美的人性构建现代小说的"希腊小庙",本文以<边城>为媒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明进程的结构特征-“贵族性”始终使人陷于“自我封闭”的情感之中,同时这一文明的“贵族性”又使文明的成果始终集中在特定社会及特定阶层中。将文明一词从人的行为所表现出的价值来看,现代文明的“贵族性”与沈从文所揭示的都市文明特性非常接近,沈从文从人性的观点出发,揭露了在现代文明的“贵族性”之下形成的特征社会阶层的“虚伪人性”特性,沈从文的都市观也许不能完全代表京派作家对都市的体察,但他对现代文明的体察却是最有深度的。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革命的震荡与政治的变迁,中国文化开始了与世界的对话。在被迫的现代性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权威遭遇了沉重的失落。"乡下人"沈从文对文学理想的坚守,正是基于对现代性的双重维度的思考,并从中承载了改造人性的信仰。他作品中的现代性看似恍惚暧昧,实则站在了中国新文学的大合唱当中,回应着世界。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沈从对人生、“生命”的基本认识入手,分析他对人性的独特理解,论述沈从关于学表现人性,表现对“生命的明悟”这一基本学观念。  相似文献   

14.
女性叙事,是沈从文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独特感悟和认识的重要手段.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叙事具有深厚的生态内蕴.他崇尚自然更欣赏女性,推崇人与自然的有机契合;他对女性正常的情欲性爱给予热情的肯定,张扬健康、自然的生命本能;他对男权逻辑进行了理性批判,倡导性别平衡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和张爱玲,两位孜孜不倦探索人性的作家,同样是以人性作为创作切入点和衡量尺度,但是在人性表现上,两人的侧重点却向两极化方向延伸。沈从文侧重于表现人性、人情的真善美的一面,对人性的回归、人的人格价值尊严的发掘和张扬。张爱玲侧重于表现人性的假恶丑、人的异化、人的人格价值尊严的扭曲和泯灭。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是中外知名的文学家、物质文化史专家。《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品。现拟从修辞学的角度,试图揭示沈从文《边城》中句式运用的修辞艺术,分析他怎样选择与运用错综句式、反复句式、跳脱句式、释句与反问句的修辞方式,来适应主题、内容、人物、情境的需要。归纳出最主要的句式规律,了解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欣赏原著,作为今天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在教育领域也有独特的思考.在沈从文的视野里,教育的主要形态是"人生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做人"."大书"、"小书"组成了沈从文"人生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对沈从文《边城》的接受及其嬗变过程研究表明,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的期待视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南方派起源于老庄哲学,其在文学实践上推崇自然美,认为自然美远胜于艺术美,南方文学派滋养了众多的后世文人,这些文人当中,沈从文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0.
迟子建和沈从文虽属不同时代的作家,但其小说都以对人性美的充分展示为母题,营造起了自己的"现实童话"与"梦中田园".而这种"童话"与"梦"正是作家表现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承载体.相比之下,两者的"童话世界"和"梦中田园"中都表现出了"童话"难以实现和"梦"境难圆的悲凉.但迟子建重在表现出对美好人性的回忆和挽留,沈从文重在表现出对某种文化价值的怀念与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