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赞《家长》     
贾主任:您好!我是一名农村党员,务农之余爱好阅读文学作品,也喜欢看杂志。这几年我认识了《家长》杂志。农村是个发展人才的广阔天地。如今的农村,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的思想却跟不上趟。许多家庭由于受到拜金思想的影响,重财轻教。父母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只知道让孩子弃学从工,早点挣钱。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与《圣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与《圣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圣经》的观念和精神 (主要指仁慈、宽恕、博爱 )对作者创作的巨大影响 ,二是作者在艺术上对圣经典故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3.
在一千二百多年前,韩愈针对当时“争为虚张以相高自谩”的不注重师道的社会风尚,写下了留传后世的不朽名篇《师说》,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但是,在当时他写这篇文章却遭到了多方怨愤、诋毁,是冒了极大风险的。然而事情总不会  相似文献   

4.
高邑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署清都散客。明末东林名士,与邹元标、顾宪成世称三君。所著《笑赞》文笔诙谐而倜傥,寓幽默的调侃和辛辣的讽刺于嬉笑怒骂之中。随录二则,与读者诸君共赏。其第四十三则云:唐朝山人殷安尝谓人曰,自古圣人数不过五,伏羲,神农,周公,孔子,(乃屈四指,)自此之后无屈得指者。其人曰,老先生是一个。乃屈五指曰,不敢。赞曰,殷安自负是大圣人,而唐朝至今无知之者,想是不会装圣人,若会装时,即非圣人,亦成个名儒。其第十二则云:辽东一武职素不识字,被论,使人念劾本,至所当革任回卫者也,痛哭曰,…  相似文献   

5.
摇篮,多么温暖的名字!它使我们想起母亲的关怀、亲切的微笑和甜美的歌声。江西的儿童文学报,就是以《摇篮》作为自己的名字的。创刊两年多以来,它已经成为孩子们的老师、好朋友。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粮食,它向孩子们唱起了美丽的心灵之歌,传授文学知识,启迪着孩子们的智慧。它已在小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赞小水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主席的这段话,在无数次革命斗争风暴的检验下,更显示出它光辉、不朽的意义。一个人看起来是不起眼的,他好比大海中一个小小的水滴。小水滴轻柔、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永远不失那沽白、光明的本色。即使是经历了一场大的暴风雨,一时水流纵横,泥沙俱下,但暴风雨过后,只要片刻功夫,泥沙就会乖乖地沉淀,水滴仍是那么轻柔、透明。一个小水滴的力量,对于那浩翰的海洋来说,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岩石可以把它撞得粉身碎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晚年优秀作品就是《暴风雨》.然而,《暴风雨》正是一隐喻叙事的产物.现如今,人们比较认可隐喻,它可以看作是一修辞方法,把感知到的物体、思想与感情等映射到一个和此事物有本质区别的事物上的过程.在所有的领域中都可以运用隐喻,特别是在现代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莎士比亚作品中,隐喻不只是一修辞手法,还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在《暴风雨》中始终贯穿有隐喻思维方式,这样一来,使人们在阅读《暴风雨》时将深奥难懂的内容变得更加浅显.可以说,《暴风雨》经历上百年依然经久不衰,这是和隐喻叙事有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以及剧中使用的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莎士比亚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他为后世之人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四川外国语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主办,为我国唯一的莎士比亚研究学术刊物。现特向海内外莎学专家、莎学爱好者征稿。莎士比亚研究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在一个多世纪里,几代中国学者为莎士比亚在中国传播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发展,四川外国语大学决定在原有《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1年创刊)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学术集刊《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暂定为半年刊。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伦理悲剧。李尔一家四人错误的伦理选择导致了国破、家毁和人亡。这是李尔王室家族成员伦理失范导致的结果。李尔无论作为父亲身份还是国王身份都未能正确行使,其错误的伦理选择是该剧悲剧结果的主要原因。长女和次女在畸形爱情中的伦理选择既违背女儿身份的天良,也破坏了夫妻纲常,更破坏了国家治理的政治规矩。三女儿值得同情,也值得憎恨,其女人身份使其选择爱丈夫也爱父亲,其女儿身份又让她替父报仇,然而她忽略了国家伦理身份,带领法国军队到英国作战,犯下了入侵的错误。莎士比亚这部悲剧令人深思,对后世产生不绝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回顾了莎士比亚评论史上几个重要的侧面,即托尔斯察对莎士比亚的批评及“历史—现实”派和“意象—语义”派批评,进而评价了国内一部莎学近著,并提出我国的莎士比亚评论需要更进一步体现当今时代特征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13.
建湖县广播站主办《园丁赞》广播节目,从三月十三日开始,到六月二十三日,共收到来稿971篇,播出105篇。稿件从不同角度赞颂了“园丁”忘我劳动的献身精神。通过宣传,全县初步形成一个尊重知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和剧作家,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造了大量深刻反映人文主义的社会理想、揭露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种种罪恶的戏剧,广泛地反映了十六、十七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赞誉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恩格斯在谈到戏剧创作时,特别强调要“多注意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提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这一经典性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5.
《龙马图赞》一文,载《柳宗元集》卷十九。文章不长,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因为有你默默的支持,我才有今天的进步。谢谢!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民族花苑,欣赏《八骏赞》(无伴奏合唱)教学内容:1、了解蒙古民歌的长调与短调2、欣赏无伴奏合唱《八骏赞》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花苑,这一主题与当前学科教学要渗透两纲教育能很好的契合,教学内容是以我国几个人数较多的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为主,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风格鲜明的歌、乐曲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少数民族的音乐风采,热爱  相似文献   

19.
樟树①上海宋庆龄故居前有两棵树。②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③这是两棵樟树。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人民日报就热播电视剧《甄嬛传》发表评论称,剧中宣扬一种比坏心理.好人只能变得比坏人更坏才能战胜坏人。这种价值观不能宣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