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娟  丁桃 《新闻传播》2007,(9):4-8,10
政治宽松化、文化多元化、信息数字化的时代。孕育了脱离权力控制的人际交往空间和展开公开讨论的人际交往模式——博客社区。博客社区被视为建构公共领域的理想场所。但是从公共领域的三个要素——主体、媒介、共识来考察。会发现博客社区中公共领域的现实建构缺乏理性基础。本文在肯定其具备建构公共领域潜力的同时。以新浪博客和博客中国为例,深入剖析建构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以期为现实建构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赵泓钠 《东南传播》2022,(9):119-123
媒介使用建构着人际交往的语境和互动行为,在人际社会关系的建立、发展及维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绘制出2000至2021年间中国知网中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社会资本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网络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社会资本和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自中国互联网发展到社会化阶段以来,该研究发展经历了萌芽期(2000年-2008年)、高速发展期(2009年-2016年)、全面发展时期(2016年至今)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以交往、公共领域和媒介赋权为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包括社会网络、微信、信任、政治参与、博客、电子民主、公共参与、新媒介传播、社区网站9大类。  相似文献   

3.
刘子潇 《传媒》2018,(2):94-96
微博"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构建了一个新的网络表达与交流的空间,为公共领域的构筑带来了活力.然而,微博在建构公共领域时表现出的"伪公共领域"现象为公共领域的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阐释,从公共领域建构所要求的"理性批判""公众参与""独立于权力之外""关注公共利益"出发,阐释微博视角下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4.
对网络公共领域的界定网上交往的表现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私人通信和公共讨论两大类。电子邮件和即时聊天工具是私人通信的两种经典形式;各种论坛、社区和作为开放式私人日记的博客多用于公共讨论。逐一分析电子邮件、各种聊天工具、BBS以及博客四种网上交往形式,可以看出:无论是一对一的收发私人邮件,还是群发广告邮件的企业行为,无论是OICQ类型的私人  相似文献   

5.
刘森 《新闻世界》2010,(6):183-184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切入视角,将哈氏的公共领域植入到中国的实际中进行考察,概括分析中国语境下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并就博客对建构中国语境下的公共领域的贡献和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时务报>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公共领域的概念源自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他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英、法、德三国新兴资产阶级同特权统治阶级斗争中产生的一种理想模式,在一个国家政权和社会之间形成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干涉,从而间接参与公共事物,影响国家权力运作机制.公众舆论形成公共权力话语.话语虽不具有统治功能,但产生一种交往权力,对管理权力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琪 《视听》2021,(1):145-146
公共领域指政治权力之外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传统媒体阶段,公共领域受到政治以及商业力量的裹挟而式微.近年来,微博聚集了大量用户,成为多元话语的集散地,为重构公共领域带来了可能.但与此同时,微博用户较低的媒介素养,平台娱乐性、商业性的抬头等仍使公共领域的建构困难重重.本文以微博为例,在探讨其建构公共...  相似文献   

8.
博客公共领域形成的可能性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博客汇聚了大量的“私人”参与其中,借助最具独立性的沟通媒介,在博客世界里进行批判性讨论,并达成共识,具有形成公共领域的可能。相比传统的公共领域,博客公共领域有着不同的特征。从当前博客发展的状况来看,博客公共领域亦有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闫红丽 《大观周刊》2012,(41):242-242,211
网络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交往方式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建构产生了影响。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现状进行探究,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圈基本与现实交往圈重合,网络交往对现实的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建构有积极的工具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权力与乡村社区之间承上启下的“接点”,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重视的领域。乡村社区实体公共空间与网络公共空间之间正呈现出交融互构的转型趋势,客观上推动着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与传播的数字化互融,但也暴露出公共空间潜在的公共性困境和结构性矛盾。由此,本文探讨乡村社区公共空间传播治理的发展出路,为推动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1.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 (1)公共领域的主体——公众 公共领域的第一个构成要素是由超脱于个人或集团(利益集团)私利之上、亦不受国家或其他政治权力约束或为其服务的私人,自愿组成的、拥有一定规模的“公众”. (2)公共领域的形成——公众舆论 公共领域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是以批判意识为核心、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批评与监督、控制为主要特征和目标的“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指存在于公共权力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社会领域,在这一空间中,公众通过自愿讨论形成公共舆论,并以此来影响和制约政治权力,促进其合法化。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具有鲜明的正向性特征,即面向多元的开放性和旨在建构的批判性。基于该理论"跨文化"的普适性,以此考察中国语境下的"公共领域"问题,并推动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和谐共生、共同参与,其中大众传媒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它的强力影响已渗透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起着桥梁和催生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公共领域的主要依托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介于公共权力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公民在其间参与公共事务,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对两者进行调停的领域。①哈贝马斯说,“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共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②阐明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得以…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同的新闻传播制度,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发展历程与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学者描述的资本主义公共领域存在较大差异。传媒公共领域理论一度被认为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而微博的飞速发展,似乎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实现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微博发挥了传媒公共领域在技术层面的平等性、开放性、交互性、批判性,削弱了传媒的政治控制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但可否就此认为微博是私人(广泛参与的受众)通过对话、协商与辩论形成了公共舆论,从而建构了现代传媒公共领域?本文以"微博约架"事件为例,从公共领域所要求的理性批判、交往理性、公共性、独立性等层面,揭示微博在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5.
阿伦特、哈贝马斯、桑内特被誉为西方关于公共生活的等边三角形,同样关注公共领域,但他们的公共有不同的意涵。阿伦特和哈贝马斯对公共的论述试图解决政治问题,但他们又有区别,阿伦特的公共性是人存在的价值,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是利益协调的机制,桑内特的公共生活是以大城市为背景下的人在日常交往空间里的生活方式。对应传播意涵也有不同的理解:在阿伦特关于公共的论述中,传播意味着通过自由言说(或行动)建构人的共在,关注形式上的在场。在哈贝马斯那,传播意味着在理想化的言语情境中通过沟通行动以协调利益达成共识的机制。在桑内特看来,传播意味着人类如何能够有效地向陌生人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发展,博客以其鲜明的公开性、个性化和交互性,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自由发表的网络出版方式."博客热"不仅带来投资热潮,也引发了学术界的研讨热.本文在博客日益风行、精英博客和博客精英在网络和现实社会中备受关注的形势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新浪和搜狐网站的100个样本进行充分关注与认识,以分析网络传播中公共领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宋卫义 《新闻世界》2012,(9):116-1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一个公众言论的平台——网络公共领域随之萌芽、发展和逐渐成熟。网络媒体参与公共领域建构的方式有很多,而网络新闻评论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本文主要探讨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性对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艳  尹江华 《传媒》2011,(9):57-58
SNS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即社交网站,是专门为人们提供网络社交服务的网站,它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无限扩张自己的人际交往空间,并由此获得帮助。现在很多SNS网站,以Facebook、人人网(校内网)、开心网等为代表,可以提供如网络聊天(IM)、交友、视频分享、博客、播客、网络社区、音乐共享等服务。中国SNS网站近几年迅速发展,以它民主化、多元化、互动化的传播特征及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媒介行为、交往方式,以及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数字媒介全面中介化了的交往方式,“云交往”正在成为普遍而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并由此建构了更为扩张多元的社会关系与新型交往空间.“云交往”既体现了数字时代最为典型的技术环境,也承续着交往实践的公共价值.尽管广泛的数字交往带来了许多实践与伦理层面的困惑,但重申其中的公共性价值,仍是认识数字交往社会意义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20.
谢静 《青年记者》2013,(28):12-14
公共空间是社区传播最为基础的媒介,它是否具有可沟通性,直接影响到社区传播状况。拓宽社区传播研究视野,关注社区公共空间的交往特征与规则,为社区规划和社区建设提供传播学的视角,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行走在社区公共空间,是居民与社区最为亲密的接触;如果这里的人、事、物能够使其驻足流连,他/她与社区的关系将更为密切。可以说,公共空间是社区传播最为基础的媒介,它是否具有可沟通性,直接影响到社区传播状况;而社区公共空间的交往活跃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