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十三世纪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就是关汉卿。他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要早两个多世纪,作品比莎士比亚多一倍。一九五八年,关汉卿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在纪念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的大会上,陈毅副总理称赞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关汉卿,晚年自号已斋叟,或称一斋叟,汉卿是他的字。他是什么地方人呢?据清代著名史学家邵远平的《元史类稿。文翰补遗条》说:关汉卿是“解州人,工乐府,著北曲六十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八年,对田汉同志来说,是个丰收年。这一年,这位久负盛名的剧作家,在长时间搁笔之后,一连创作了两部大型话剧。一部是著名历史剧《关汉卿》(《剧本》1958年5月号),一部是现代剧《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剧本》1958年8月号)。历史剧《关汉卿》再现了我国十三世纪伟大戏剧家关汉卿以杂剧为武器向反动势力主动进击的动人形象。剧本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而  相似文献   

3.
田汉是“五四”以来中国文艺界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是深受辛亥革命感召而走上戏剧创作道路的。辛亥革命不久,他曾把京戏《三娘教子》改编为《新教子》,写汉阳之役一个阵亡军人的遗孀教训儿子继承父志为国尽力的故事。一九二○年发表了“处女作”《梵峨璘与蔷薇》,开始尝试话剧创作。田汉一生写了近百部戏剧,总的特点就是数量多、速度快,  相似文献   

4.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鼻祖,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陈毅在为关汉卿戏曲创作七百周年纪念大会的题词中写道:“关汉卿接近下层人民,熟悉人民的语言和民间艺术形式,也深知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所以能成为元代戏剧的奠基人,使他的思想上艺术上能发生炫耀万代的光辉。”这是对关汉卿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1958年,大戏剧家田汉继话剧创作停顿多年后,老树再放新枝,写出了名剧《关汉卿》。剧本发表后,郭沫若写信向老友祝贺,并热情地提出修改意见。1959年,郭沫若也在老友的激励下,创作了名剧《蔡文姬》。剧本出版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决定上演此剧。导演焦菊隐建议把最后一幕中的歌词《贺圣朝》修改一下。郭沫若认为有道理,但他马上就要去斯德歌尔摩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无暇修改,说让剧组的同志们处理。谁能对郭老的歌词进行修改呢?一时难住了剧组的同志  相似文献   

6.
田汉在戏剧创作中积极继承中国戏曲的艺术传统,他的话剧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田汉以幻想,梦幻的形式去表现现实,强调“情到真时事亦真”的传奇性等方法,那种“失望的悲哀、苦闷的惆 怅”的情感色调,跟中国戏曲艺术的浪漫主义传统有关,无论是抒情性意境,还是叙事性意境的创造,田汉话剧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王实甫、关汉卿剧作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我国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不仅创作出《窦娥冤》那样感天动地的悲剧,还创作了《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一批妙趣横生的喜剧。直到今天,这些喜剧中的许多人物,还活跃在我们的舞台上。和西方的古典喜剧相比,关汉卿的喜剧有许多独特之处。最为突出的是,他的喜剧基本上以正面形象为中心人物,以赞美、歌颂正面人物为主,鞭挞丑类为辅。而西方古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生》2011,(20):2
田汉(1898-1968),中国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原名寿昌,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后,与郭沫若等人共同组织创造社。后创办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并参加话剧创作与演出实践。1930年,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执行委员会书记。  相似文献   

9.
[阅读要点] 1、明确单元特点我国古代没有话剧,均为戏曲。由“五四”时期发展起来的现代和当代戏剧,其主体为话剧。话剧发展到三四十年代已达到高潮,出现了像《雷雨》这样的佳作。新中国成立后,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更是赢得了戏剧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又有话剧《茶馆》、《关汉卿》等优秀作品问世。外国戏剧源远流长。最早兴起的是古希腊戏剧,至文艺复兴以及19世纪,欧洲戏剧创作先后出现过高潮,产生了世界级的大师,如莎士比亚、易卜生等。外国戏剧对中国话剧的诞生、发展,都曾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和他的《窦娥冤》段启明关汉卿,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杂剧和大量的散曲,为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关汉卿和很多优秀的古代戏剧家、小说家一样,既不是达官显宦,也不是诗文大家,因此,有关其生平事迹的史...  相似文献   

11.
二十六年前,著名戏剧家田汉同志以生花之笔血肉丰满地再现了十三世纪梨园领袖关汉卿的光辉形象。众所周知,关汉卿的名字和作品人们很熟悉,而关汉卿的生平却了解得非常少。田汉之所以能复活这位古代伟大的戏曲战士,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心血灌注到关汉卿的血管之中,把自己毕生的生活感受熔铸到关汉卿的形象之中。有的同志说,“田汉就是关汉卿”,我以为,确切地说,田汉就是田汉笔下的关汉卿。因为历史人物关汉卿毕竟是概念的。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的戏剧以其战斗性和现实主义创作态度而被人们所定评,其实,这只是他作品的一个侧面,作为一个大戏剧家,我们应从多角度探讨他的作品.关汉卿戏剧的荒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故事的编织、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塑造.荒诞性既是他戏剧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其作品的重要个性特征.同时,荒诞性艺术手段也体现了关汉卿对舞台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把握.  相似文献   

13.
1958年田汉创作的戏剧《关汉卿》是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20世纪中后期的连环画改编热潮中,《关汉卿》被改编成多个版本的连环画,扩大了《关汉卿》的传播与影响。但是,这一重要的戏剧改编现象迄今仍鲜有学者进行专题探究。因此,我们在几个不同版本的《关汉卿》连环画中,选择曲水低与王靖洲版、陈大海与卢延光版这两部影响最大的连环画进行比较,从脚本编写、图像描绘和语图关系等方面探讨其改编的得失,以期为当今文学作品的图像改编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是我国元代伟大的戏剧家,《窦娥冤》是他最杰出的代表作。七百多年来,这部著名悲剧,以它“感天动地”摄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感染、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欣赏者。本文试图通过对全剧的高潮——第三折的分析,探究一下《窦娥冤》这部剧作何以会获得如此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首先,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是《窦娥冤》具有巨大艺术感染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戏剧是通过人物形象感染人教育人的。一出戏的成败与否,取决于人物塑造得成败与否。人物塑造得好,戏才显示出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才有生命力。反之,一切都无从谈起。我国杰出的戏剧家田汉深知这一点,他曾指出,“史剧作家的主要任务在于根据历史真实创造出足以教育今天人民的动人的历史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关汉卿》,是一朵虽经受十年摧残而不凋谢的史剧之花,其成就是多方面的。这主要是因  相似文献   

16.
潘永铭 《学子》2004,(6):51-52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艺术成就和实践堪与英国的莎士比亚相媲美。《窦娥冤》是元杂剧中的奇葩,是关汉卿杂剧的代表作。同学们阅读关汉卿作品,不妨从《窦娥冤》人手。下面我分析一下《窦娥冤》,供同学们阅读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关汉卿》中 ,田汉针对关汉卿传记材料少 ,作品多的特点 ,运用“失事求似”、“添事求实”的方法 ,塑造关汉卿的形象。他在把握历史精神和关汉卿性格基调的基础上 ,在关汉卿身上虚构了大量情节 ,使关汉卿的形象显得丰满而不单薄 ,鲜明而不模糊。并且还浓笔重抹地塑造了朱帘秀的形象 ,虚构了一批名不见史传的非主要人物形象来深化主题 ,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 ,为关汉卿形象塑造服务 ,通过多种人物织成的网络和场面描写 ,多角度、多方位地表现关汉卿的生活和斗争 ,从而使关汉卿的形象立体化了 ,成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田汉《关汉卿》的创作成功为我们当前混乱的历史剧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  相似文献   

18.
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其创作的话剧凸显时代氛围的同时又能表达出温馨、轻柔的浪漫韵致,在中国现代话剧的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中国民族传统戏剧文化为蓝本,结合西方文化的戏剧精华进行创作,实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高度融合。本文以其独幕剧作品《咖啡店之一夜》为例,对其话剧作品的艺术结构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吴荣微 《文教资料》2013,(18):52-53
关汉卿是我国元代伟大的戏剧家,有关关汉卿戏剧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和广泛,然而关于他思想的探讨却相对薄弱。不是因为他的思想不够资格研究,也不是因为研究者不屑,而是因为关汉卿生平资料的匮乏。幸运的是,一个艺术家的思想往往包含在其作品中,从其作品中的一个人物、情节、关目,总能见出其思想的端倪。本文从作品的角度分析这位伟大艺术家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与历代改编本之比较王卫民《窦娥冤》问世后,历代都有改编本:明代有《金锁记》;清代有两本《东海记》;民国初年有皮黄剧《金锁记》(后改名《窦娥冤》。一九五八年是关汉卿从事创作七百周年,我国广大地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许多剧种纷纷把《窦娥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