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全诗共达一千七百多字,属"杂曲歌辞",最早见于陈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为"无名氏",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此于"杂曲歌辞",合题为《焦仲卿妻》,后人一般以该诗第一句"孔雀东南飞"起兴趣题。《孔雀东南飞》运用了很高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长达三百五十多句,共一千七百余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高峰。本诗最早见于陈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作《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常取此诗首句为篇名。其诗前有小序,由序中可知这作品和其中所叙的故事产生于汉末,从汉末到陈朝三百来年的流传过程中,得到不断润色加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叙事诗之一。  相似文献   

3.
清代诗论家沈德潜提出的“孟德诗犹是汉音”的论断,得到古今学人普遍承认。怎样达到对沈氏这一论断的体认和对曹操诗歌的准确把握,还必须进一步弄清曹操诗歌与汉代诗歌总体间的种种关系。曹操诗题上的音乐性、内容的社会性、语言的民俗性诸方面,都与汉乐府民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曹操诗歌中对于社会人生之咏叹、慷慨悲凉之情调、以及自然浑成之词章等方面,又与出自汉末无名氏文人之手的“古诗”有着相似与相通的地方。以“汉音”这一美学概念界定曹操诗歌审美特征,是非常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汉代诗坛,两种五言诗,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一是五言乐府叙事诗;一是五言抒情古诗.两株奇葩代表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尤其至汉末,五言乐府叙事艺术至极盛境界,五言抒情古诗也臻已成熟.比较两种五言诗: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笔者试从二者的渊源萌发,思想性,艺术性及沾溉后人四方面略谈其异同点.一、同根同源,相生相长二者皆源于《诗经》,又发展了《诗经》.既继承并发扬其现实主义精神;又以崭新的五言取代古老的四言,乐府诗变抒情为叙事,情节曲折,剪材得当,言行传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代表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古诗抒言志,为“五言诗之冠冕”(刘勰语)其优秀代表为汉末无名人的《古诗十九首》(以下简称古诗).  相似文献   

5.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人诗的集大成之作,大抵为建安时期的作品。对丁《古诗十九首》中是否有汉代辞赋家枚乘的作品,历来学虽然多持怀疑的态度,但“《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人之手”已经被广泛接受。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说诗啐语》)由于这些诗歌的作姓名都已佚失,“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的生平和相关资料,客观上使研究对诗歌的不同解读集中到了对诗歌修辞下段运用的不同理解上来。“诗无达诂”,但这并不与为诗歌寻求更为合宜的解读相抵牾。以《涉江采芙蓉》为例,通过对各家分歧的梳理,笔认为,对于该诗的解读应该能够从修辞学的角度进行中肯的切入。  相似文献   

6.
汉末文人古诗虽然数量不多 ,却如精金美玉。然而纵观自钟嵘、刘勰以来的评语 ,大多是对古诗艺术形式的释读。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文人古诗洋溢着浓重的宇宙意识及生命意识 ,对后世诗歌 ,特别是对魏晋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古诗是东汉以后的许多文人在汉乐府民歌影响下仿作的五言诗。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许多五言诗的作者无从考查,从晋代以来这些诗就被人们称为古诗。到了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从东汉末年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中选了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此后,《古诗十九首》就成为这组有别于其他五言古诗的专称而被以沿用,而其中每首的诗题,则为后人以各诗的首句命  相似文献   

8.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这仅仅是十九篇无名氏的抒情短诗,可是自从它出现以后,就一直受到诗论家崇高的评价,有“五言之冠冕(刘勰语)之称,《十九首》和《三百篇》往往相提并论,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中国古典诗歌领域中是一件非常特出的事例,由此,对《古诗十九首》做一番研究探讨就有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意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我们要准确地把握《古诗十九首》的独特艺术魅力,只有从探究《古诗  相似文献   

9.
重言是《古诗十九首》诗歌语言的特色,重言作为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古诗十九首》重言现象颇有特点,分析其特点与功能:《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既体现出它对《诗经》等民歌中营养的汲取,同时亦体现出其文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古诗两首》或《古诗三首》这类课文。“古诗”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语。广义的“古诗”,泛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所有诗歌作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绝大部分是律诗和绝句,但古诗不等于律诗、绝句。通常所说的“古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前除楚辞以外的各种诗歌的统称。包括汉魏六朝各种形式的诗歌,如汉魏乐府、南北朝民歌、六朝文人诗、杂体诗。古体诗的特点是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用韵较宽,句数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形式。唐朝以后的人仿照古诗的形式所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一般称为“古风”。  相似文献   

11.
一两汉乐府民歌是汉代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它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高度思想性的基础是人民大众的生活实践和思想感情。《孤儿行》,这一首大约两千年前的古老民歌,是著名的汉乐府古辞,属《相和歌·瑟调曲》。《相和歌》是汉代出自各地民间的新声。歌辞中有被称为“古辞”的,据沈约《宋书·乐志》说,本是“汉世街陌谣讴”,是城市或农村的中下层社会人士的创作,当然其中也可能有文人或乐工的作品。郭茂倩《乐府诗集》说: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期无名氏的作品。虽然是不同作者所作,但由于它们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该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精神内蕴。本文通过分析《古诗十九首》中的时空描写,来探讨其所表现的汉末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时空承载着生命,在时空描写的背后展现给我们的是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出现的由无名氏所作的《古诗十九首》,揭示了汉末文人士子在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的生存状态,而将儒家精神的失落表现得尤为突出。汉末文人儒家精神失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刚健有为精神的失落、以义制利精神的失落和仁爱精神的失落。  相似文献   

14.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这十九首诗歌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但从反映的内容看,可以断定大多作于汉末桓灵之际。从题材看,可分为游子思妇、感慨人生两个方面。不论是哪种题材的诗歌,其间的悲剧意识都是很强烈的。世态炎凉、怀才不遇的痛苦;相思离别、亲人难聚的忧伤;人生短促、岁月易逝的悲叹成了贯串整组诗歌的一条情感纽带。本文试图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对这组古诗作一番考察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悲剧精神。一、《古诗十九首》悲剧精神的装现形态歌德认为“悲剧的关键在于冲突而得不到解决”’‘’。《古诗十九首》表现出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北朝民歌《琅琊王歌辞》八首中,有三首应系凉土“西戎”父老创作的用来歌颂北魏广平王元浑的民歌。其创作年代约在公元471年或此前;有四首系歌颂琅琊王的民歌。《慕容垂歌辞》三首,其中所写非慕容垂与东晋的“枋头之战”,而系慕容超守广固之战事,故其中慕容氏应系慕容超,歌辞应更名为《慕容超歌辞》,其创作时间应为公元409年底至410年初,为南燕人嘲笑慕容超所作。  相似文献   

16.
陆机拟古诗,体现了对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情感认同,整体上隐现出诗 人孤独苦闷的心路历程,又在模拟创作中确立了新的诗歌写作法规,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使后人的拟古诗均未 超越陆机。  相似文献   

17.
<正>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将此诗收入,题名《焦仲卿妻》、置于《杂曲歌辞》中,称为《古辞》。清人沈德潛编写《古诗源》一书,也将此诗收入,用《玉台新咏》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与《古诗十九首》、《拟苏李诗》等《古诗》同列一类。不知何时,人们沿用旧习,以诗的首句为题名,就称之为《孔雀东南飞》。这一改称,实在简约省事,便于记忆。诗前有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  相似文献   

18.
吴国华 《天中学刊》2008,23(3):53-55
汉代并非“诗歌中衰”的时代,钟嵘《诗品》中所谓“吟咏靡闻”并不能准确概括汉代诗歌的真实情况。从西汉楚歌的繁荣创作可以看到汉初“遇事必歌”的浪漫传统。汉乐府和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五言古诗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对后世更是影响深远。在各体文学竞相发展的汉代,诗歌同样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汉乐府,简称“乐府”,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整理诗辞歌谣的。汉乐府代表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继承了《诗经》之后,再一次以民歌创作给诗坛带来新鲜的血液,为文人诗歌提供了优秀范例和新的推动力。仅从现存汉乐府四十多首民歌里,其中《陌上桑》要算遗留下来的上乘之作,叙述了一个使君(太守)侮辱一个采桑女(秦罗敷)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诗  相似文献   

20.
《古诗十九首》中共有十首诗歌涉及植物意象。与《诗经》、《楚辞》相较,在植物意象的选取上,《古诗十九首》既体现传统而又多有创新;在植物意象的构造上,《古诗十九首》注重意象的组合;在艺术表现上,《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融入了诗歌的抒情话语,有机构成了诗歌的意境。也即,较之于《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具有唯美化、组合化和更为情景交融的特点,由此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