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大众化背景下,伴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重新定位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然而,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思考和界定,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分解为社会契合度、职业期待和职业素质三个纬度。根据其结构构成,试图构建既反映社会需要、企业要求又关注个体特质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推动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提高科研水平,提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也有助于企业选拔、培养、招聘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总之,校企合作能够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法科大学生就业难更为突出,这已引起高校以及法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尽管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但一些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先天营养不良"也是导致就业难的"病因"之一。对此,高校开展对法科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在校培养教育,这是提高法科大学生就业率和改善...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其就业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从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入手,借助SWOT分析法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等进行全面剖析,并通过构建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贫困生自身的"五位一体"的就业框架体系对其进行调适和应对,从而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地方高校的扩招,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通过探讨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培训模式,构建就业培训机构建设,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社会培训中心和用人单位三者联合培养,通过8个模块的培养方向,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采取"地方高校+企业+社会"的培训模式,尝试通过实施"订单式"培养、职业观教育和校内实习等方式,提出以地方高校校园为依托的教育培训服务领域和职业介绍服务领域推动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组织、高校和个人来共同分担,才能避免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问题的出现。文章从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的失衡,并提出了构建平衡的就业能力培养责任分担机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基层"已成为未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重要的空间。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观"和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原因,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本文以洛阳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基层就业观"进行了实证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四力助推",即: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基层岗位的吸引力、高校教育的匹配力和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8.
孙留涛  李秀 《文教资料》2010,(16):222-224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地增长,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自身的压力。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充分就业,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就业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夯实大学生涯设计、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自我效能感、提升锤炼能力、开展就业指导服务、进行创业教育六项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异也反映出高校的竞争力水平的不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需要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误区,也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坚持能力为重"的要求,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角度,分析就业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五项通适能力,提出了将就业能力提升训练嵌入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是有效的改革创新途径,并就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训练体系从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和师资队伍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邵艳  谢倩 《文教资料》2011,(13):219-2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大学生的就业与未来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它关系到国家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基于"出口"导向的大学生全面育人长效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就是针对这些不足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全员、全方位,以及个性化的教育,以改变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适用性高技能人才是解决"一些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一些大学生就业又比较困难"尴尬局面的最好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探究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和就业能力构成,借鉴能力构成和胜任力理论,运用SPSS与AMOS统计软件实证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要素,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背景及问题本身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既有高校扩招、就业政策调整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也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后果;同时,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低下也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分析大学新生就业能力概念的内涵,明确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动员全社会力量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观点,并根据各个主体的特点,给出了大学生个人、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各自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是新疆宝贵的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新疆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了就业能力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紧迫性,这是可喜的事情。但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需要从政府、高校、企业、家庭、大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去探寻对策,要把重点放在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三个主体上,以大学生基础性能力、适应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心理素质四个方面为基点,结合当前的政策法规、大学生自身特性,寻求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系统地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不仅是加强就业能力应用与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必要途径。本文提出求职者的就业能力结构由社会兼容度、就业人格和准职业形象三个维度构成。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框架下,进一步构建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估策略及其培养框架,注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类培养,探索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本文试从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入手,提出以市场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就业指导的力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其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异也反映出高校的竞争力水平的不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需要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误区,也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大众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瓶颈。高校突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就业瓶颈关键在于树立以"就业力"为核心的人才质量观,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就业技巧指导,提高大学生工作胜任能力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和学界关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就业能力指标体系、设计和开展问卷调查,对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就业能力认知和开发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分析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发现大学生就业认知和开发现状和问题,为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政策性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