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舟帆 《高教论坛》2013,(7):122-125
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分析,提出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对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化的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助学贷款制度变迁与实践路径为主线,对助学贷款制度的制度的完善、变迁与实践绩效进行了梳理和深入分析,认为高等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助学贷款政策的发展和完善应以走向社会保障化和法治化为保障,继续发挥奖、助学金制度和代偿制度在提高助学贷款还贷率上的积极作用和勤工助学的独特资助功能,从保障贫困学生不辍学走向资助育人的健康道路.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助学贷款自实行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贫困大学生通过这一途径顺利完成学业。但从另一方面看,现行的助学贷款制度存在一定弊端,“好心办坏事”的争议自始至终都不曾淡出。  相似文献   

4.
助学贷款是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大学生的信用是开展助学贷款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目前助学贷款所遭遇的信用危机,提出了开展大学生信用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助学贷款与大学生信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目的意义基础上,认为信誉是支持国家助学金贷款实施的基石。并从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安全性出发,提出应加强大学生的信用教育。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1999、2004、2007年接连出台的三个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贷款性质、贷款主体及还款责任、贷款期限、贷款方式、贷款利息、风险补偿金、贷后管理等7个方面存在差异。新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配套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 ,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 ,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 ,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 ,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 ,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变革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在借鉴制度预期与结果的四项原则框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制度所产生的结果由于参与各方利益博弈总是背离制定者的制度预期。运用此分析框架,本文论证了国家助学贷款要完全满足四项原则,需要消耗巨大的制度资源,其结果会造成非最优制度的实施。并认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变革过程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无法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只有交替运用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方式,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体现了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伦理关怀。该制度在实行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学生的诚信如何保证;二是金融机构的利益如何保证。加强诚信教育,完善个人征询系统,增强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等措施有助于这一制度伦理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助学贷款制度的实践、变迁路径和面临的问题,对助学贷款制度的实践与变迁路径进行了疏理,对助学贷款制度实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实证探究.认为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要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资助育人为核心,以完善制度为重点,以学生资助管理立法保障,建立全国性的个人信用系统和就业征询系统,健全社会就业帮扶和服务指导体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助学贷款发展的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助学贷款的资助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党和国家改善民生,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圆大学梦的重要举措。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从开始试点到全面铈开,历时近四年,从首批大学生签订贷款合同到现在,一部分学生的贷款也已经全面支付完毕,一部分贷款学生完成了学业,即将奔赴工作岗位,同时,也面临还贷问题。从目前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信息变化较大、学生毕业去向不明、新的单位信息也不了解,致使银行和资助中心催还贷款难度很大,极易造成国家资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至今,对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和保持高校教学秩序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回顾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十年三大步”的发展变迁历程,并结合四川省五所大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情况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在管理工作、宣传力度、诚信教育及资格审查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对我国提高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家从1999年起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已经7年了,随着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助学贷款难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助学贷款的风险,最终形成大量坏账。如何解决大学生还款违约率高的问题是决定助学贷款能否继续进行下去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提出引入第三方的制度安排,以期在制度层面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建立,助学贷款为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了燃眉之急,并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主要方式,但我国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现状并不乐观。阻碍我国助学贷款政策顺利实施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因此完善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障机制是摆脱当前助学贷款政策面临的困境、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社会制度约束主要表现为经济制度约束、法制约束、行政的不当干预、政府债务危机等。必须突破现有社会制度的不利约束,以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路径依赖的基本理论作为出发点,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改革中存在的路径依赖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家助学贷款改革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路径依赖特征以及其存在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在新一轮制度创新中实现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信用约束机制的缺失是我国助学贷款走入困境的最大“瓶颈”,极大的信用风险造成了各相关单位的不热心.建立大学生的信用评级体系,形成信用约束机制,同时还要辅以配套措施,是化解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惟有如此,助学贷款才能走上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政府于8月15日下发了<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意见>,本文拟对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政策进行详细解读,介绍这一政策主要内容的变化,分析其对原助学贷款政策的完善和创新之处及其新政策中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不断完善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