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是人文化生成的场所,课程是人文化生成的载体,乡土文化在农村学校课程中的缺位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加上以城市为主导的课程让农村学生的文化认同处于困惑之中。另外,还让大量农村优秀学生流向城市,农村学校处于“失血”之中。因此让乡土文化走进课堂是一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危机和民族认同挑战.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的认同和民族同一性的确认.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创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走向文化自觉既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诉求,又是其内在的本质性规定.突显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确立教师的文化使者身份、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走向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危机和民族认同挑战.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的认同和民族同一性的确认.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创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走向文化自觉既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诉求,又是其内在的本质性规定.突显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确立教师的文化使者身份、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走向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危机和民族认同挑战.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的认同和民族同一性的确认.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创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走向文化自觉既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诉求,又是其内在的本质性规定.突显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确立教师的文化使者身份、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走向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是实现价值认同的前提,文化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其目的是实现人们对"共享价值"的认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质上就是文化认同教育。全球化境遇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冲突,导致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现实困境。必须通过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促进文化认同,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孙杰远 《教育研究》2013,(12):91-96
国家认同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结群意识和归属的需要,而文化基因是维系国家认同的基本纽带;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是国家认同的逻辑前提;想象的共同体是文化基因的价值表征,多元与一体则是其基本特征。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场域的构建是推进社会、个体、国家认同由自在走向自觉的重要途径。应当从多元互动文化场域的构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符号的凝练及其在教育场域中的渗透、国家治理取向的内化与教育导引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2007,(4):24-24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督学成尚荣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发表了《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一文,文中提出,母语教育是全球化语境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全球化是一个与多样性、多元化同时进行的过程,连接着文化的本土化。加强母语教育的实质是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认同不仅是一种身份的定位,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参与的过程。文化认同的关键是文化自觉,加强母语教育既要关注母语根源性这一基本属性,又要关注母语的言说、表达方式的深层定义。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别人、吸纳多元文化,自觉地担负起发现自己、丰富人类文化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屡次被视为社会发展受阻的原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以及多元文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困境。要提高教育主体的文化自觉;要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文化成果,在不同文化对话中发展自己;通过教育主体以及全社会的努力营造尊重文化的社会氛围,让教育客体由被动的文化自觉,转为自为的自觉,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另一个层次——政治自觉。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探究拓展了公民教育的话语范围,把文化概念与对公民教育问题的思考联系起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公民教育的话语与实践面临着两个文化认同问题:一是国家层面“共同文化”的认同与本民族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现代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归属问题。“文化自觉”、“多元一体”应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公民教育解决这两个文化认同问题的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精神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教育是塑造城市文化精神的关键手段和内容:它不仅传播知识,更传承与创造了文化。在南通现代城市建设及城市文化精神的建构中,教育及教育建设成果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南通通过转变教育目标、扩大教育对象、注重培养师资等举措打破旧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建构真正与城市化进程相匹配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文化。城市文化精神不但要继承、积淀,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滋养与丰富。  相似文献   

11.
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的自觉层面在于超越文化模式,追求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应该包括大学生的自我觉悟、觉醒,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反思,对国外文化的借鉴与批判,进而发挥在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中的主体性,逐步实现对文化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实现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两者是互为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国家、民族危机的紧张形势下,出于对富国强兵的迫切期待,知识分子对西方实用之学孜孜以求.由于大多数知识精英成长于传统文化背景,内心深处对中国文化有着认同和坚守.这种认同和坚守,在近代学人的思想和行为中时有体现,成为近代文化和教育推陈出新的动力之一.徐特立敏于西学,却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教育内容主动吸收,对旧有教育经验和方法自觉借鉴,建构起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正是民族危机下文化选择与文化自觉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本质体现。文化认同能够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并为其提供思想保证和方法指导。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有:从文化的视角,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推行的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忽视了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在教育发展和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国际理解教育是文化的彼此认同,是在理解他教育、他文化的基础上逐步认识自我、进而达到认同自我的过程.对此,应该立足本土行动和多元化的教育实践,从文化自觉、话语方式和本土认知三个方面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学校文化自觉是教师对其所在学校文化的认同、接纳和践行,是对学校教育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标识的主体觉醒,具有校本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特征。学校文化自觉能够澄明教师的组织意识、培育教师的系统思维、养成教师的理论素养,从而促进教师成长。教师实现学校文化自觉,需要在认知层面有效辨识学校文化,在评价层面科学研判学校文化,在行为层面积极反哺与践行学校文化,进而在这一主体文化自觉中,获得职业生涯的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谨以回顾“认同“与“承认“的概念,分析它们在当今世界文化框架中的重要意义,揭示那些唯西方中心的现代艺术教育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现当代美术的认同与承认的困境,意欲换取更为深入和展开的讨论,也是为未来不久能够看到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的崭新研究,为在整个艺术史中打开新的视角来消解现存的霸权,更为了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能够找到清晰的文化认同,使我们的艺术在自觉的创造中能够找到自身的潜力,而做出的司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贵州屯堡文化自觉的路径,即:要重视屯堡文化在黔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处理好屯堡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树立屯堡文化自信,注重屯堡文化认同,促使人们对屯堡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乡村文化振兴是时代赋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导向。农村公共文化结构转型,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机制、模式的重构,也是具有批判、导向、整合功能的新型农村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的成型过程。具体而言,乡村文化振兴是以文化内生性激发文化自觉,重构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乐民、育民、富民"的战略任务,是以重塑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理念为突破口,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端对需求端的适应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开放—融合",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效—增能"的系统工程。其重点在于突破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空洞、服务机制空转的困境,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质量与治理能力,并重构农村社会认同,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霸权主义可削弱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网络文化自由主义可促使民族意识的淡化,网络文化消费主义可导致道德行为的错位。高校应通过建设"形神兼备"的德育网站,注重"四个结合"的教育理念,组建立体同心的"网导"队伍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化、大众化、生活化进程,着力构建校园网络受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信仰体系,积极应对挑战,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不仅是指能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异质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传承、辨别、批判、选择和创造能力。在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中,关注大学生的文化自觉问题,实施有效的教育方略,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社会人文精神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