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论教育学派     
教育学派乃各种教育理论的派别,产生于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之中。研究教育学派的内涵,探讨教育学派的作用、教育学派的特点、教育学派的成因以及教育学派演变发展的主要规律,意在希望中国的教育学者积极进取,建立当代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派。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09,(2):F0004-F0004
“新基础教育”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建(责任岗位:叶澜教授)探索和总结“新基础教育”在当代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尤其是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和学校新文化创建方面的独特经验和创新理论;探索中国教育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中国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中国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理论的可能贡献和贡献方式。  相似文献   

3.
徐莉 《学语文》2021,(2):23-25
传统家训不仅可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其内容中也包含着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古代传统家训中的语文教育思想直接促进了古代的语文教育,研究、挖掘和继承传统家训中的优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将此运用到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极大地促进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本文侧重探析“大语文”背景下传统家训中“应世经务”的语文教育作用、“修身力行”的语文教育目标以及“阅读、写作和言语”等语文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4.
叶澜 《学科教育》2013,(5):3-23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当代中国社会大转型中,一个教育学研究共同体长期自觉探究的产物.近三十年来,该学派以当代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为己任,通过理论反思、实践探究、方法论更新、学科元研究等四个重要方面的持续深化与交互生成式的研究,经历了孕育、初创、发展、成形至通化五个阶段,在不断推进的、多维多层的回归与突破中,逐渐生成了富有个性的学派存在形态和独特品质,就教育学与教育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为己任,具有浓郁的中国立场、中国传统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系统的理论建构体现了“回归与突破”的学派追求,表现在: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对已形成的学术自我的超越;研究者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及建设中国教育学派的自觉;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教育学观的厘清及教育观的重构;研究者深度介入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语文教育著作里,含有丰富的情感教育思想,但近年来研究叶圣陶教育思想的论著,却很少涉及。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科中的情感教育。美国当代人文主义课程学派主张“将课程的中心从学科转向个人。它特别关注个人的特殊感情,对学校教育的理智化提出了挑战。”日本则面对战后青少年犯罪有增无减的现实,作为对策之一,文部省专设“培养丰富情感施策推进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活动”。我国新修订的《全日制  相似文献   

7.
当代语文教育的基本背景之一是生态教育全球化,接受美学的提出与发展不仅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热点,而且对我国语文教育研究有着重大的启发。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语文作品当成审美对象,去开展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灵与人格,同时结合语文自身学科规律性,在合理吸收生态学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上,对生态语文教育进行了阐释和建构。  相似文献   

8.
王荣生博士在他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里,呼吁语文教育研究的学派发展。我以为,以一定的历史继承关系为线索,以相同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为前提,以一定范围  相似文献   

9.
有人提出语文课的出路在于回归传统,这种主张值得商榷。传统语文教育精华与糟粕共存,经验与教训同在,需要科学地取舍。当代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回归传统来解决。传统语文教育的当代转换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所谓传统语文教育的当代转换,即对有价值的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经验和方式方法等进行当代化改造,并与当代语文教育整合,使之成为当代语文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80年以来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文本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实践性的建筑历史与文本性的建筑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即从文本研究出发,将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研究视为一个不断建构、反思与超越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与评述。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研究以何镜堂"两观三性"为标志,对学派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具有哲学深度的系统整理与理论建构,为当代岭南建筑学派超越地域性建筑流派的思维定势,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志公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独特性,对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指导作用。目前关于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文献资料已经较为丰富,专著、学位论文、期刊文章各种形式兼有。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便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本质,把握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整体脉络,为进一步研究张志公的教育思想以及发掘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目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当代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教育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开展教育的瑰宝,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实现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朱江 《现代语文》2005,(2):79-80
如果要将当代语文教学放在时间性上来思考,就是要在一定阶段上来考察语文教学,有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值得考虑:可以考虑一段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即把当代语文放在当代这个时间概念上来思考,可以考虑在当代这个概念之下的师、生,可以考虑当代语文课的效率,但这些问题当中,最有价值的问题其实就两个,一个是课时内的时问性思考,一个是一定时期内某些教育思潮的思考。因为篇幅的关系,重点讨论课时内的时间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周一贯先生口述,季科平整理的《周一贯口述:“一以贯之”的语文教育生命观》是国内首次以口述的方式编辑出版语文名家个人教学与研究史,周一贯先生是首辑中唯一一位从事小学语文研究的当代名家。阅读本书,可以从“越语文”的角度切入,把其视作一份践行“越语文”的历史镜像,可从童年立场、生命视角、文化自觉三个方面认识其语文教育研究实践对越地风土、人格、文脉的继承、弘扬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师教育习惯是指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模式。对当代语文教师的研究可以发现,许多语文教师身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只有改变这些不良的习惯,才能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反思当代语文教师的不良习惯总的来说当代语文教师大都是认真敬业的,然而,调查发现,一些教师身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1.不爱读书的习惯说到不爱读书,有的语文教师肯定急了,说他们基本上天天在阅读教案、参考书,怎么能说没有读书呢?当然读这些书也是必要的,对于课堂教学有所帮助,但阅读这类书并不意味着教师阅读的能力就能有  相似文献   

17.
申银群 《现代语文》2010,(11):30-32
刘国正是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之后推动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代语文教育家,刘国正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他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多方吸纳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结晶,透射着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教育政策社会学是当代西方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流派.该学派承袭批判理论传统与后结构主义方法论,超越了传统公共政策学的"经验—技术"研究视域,重构了教育政策理论的核心问题:政策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不平等的)社会权力结构?通过民族志、诠释学、话语分析、轨迹分析和网络分析等质化与阐释方法,构建起具有学派特色的概念与理论"工具箱"...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概念体系,进而支撑话语体系的建构。“生命·实践”教育学所构建的学派概念体系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三类:学派全新性概念,如“生命·实践”;学派更新性概念,如“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学派衍生性概念,如“自觉→生命自觉”。相较于其他教育学概念体系而言,“生命·实践”教育学具有自身概念体系的特质——理论与实践交互生成的“理实观”,主要表现在:在基本位层上以“基本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中的“基本”;以复杂性思维和复杂性理论作为基础的理论“细胞”再生;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之间的“中间地带”提出第三条道路“转化逻辑”。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总是和美、创造等联系在一起。广大语文教师喜欢于永正老师的课,为于氏教学艺术深深折服。可以说,于永正语文教育实践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没有森严的学派逻辑,也没有终极的价值体系。"儿童的语文""五重教学""交际语境教学""简约语文"……从中可以获得诸多意义,但是似乎又不止于此。其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