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玉洪 《考试周刊》2011,(91):169-169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说明了注意力集中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前,除了制订好教学计划、设计好教学环节、安排好师生活动外,还要考虑学生的主观因素,尤其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注意的指向性。在课堂上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英国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2.
开健 《现代语文》2010,(5):91-91
李冲锋博士在《教学技能应用指导》中说:"教师的板书是展开于空间、表现为静态、感之于视觉、以展开知识的‘核’而存在于黑板上的一种艺术。"好的板书需要教师精心构思、精心组织,因此教师在运用板书时要做到"八要八忌":  相似文献   

3.
蔡桂真  祝刚 《中学教育》2011,(5):58-62,91
教学中存在着和谐与冲突两种状态的二元悖论,主要表征为:"教学冲突"的缺席将教学矮化为控制与规训,教学和谐的过分膨胀造成教学的"浅表化"和"形式化",教学中和谐与冲突的割裂造成教学缺乏动力。本文在界定教学冲突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学冲突具有促进教师个体发展和教学群体发展的教育意蕴,同时认为教学和谐与冲突应保持必要的张力和双向...  相似文献   

4.
教师=导演     
陆芳 《辅导员》2010,(24):28-28
课堂是一方舞台,要使课堂教学这一大舞台充满魅力,离不开教师这个"导演"。教师只有导好了,学生才能入戏,"演"好自己的角色:听、说、读、写、思、悟……样样行,课堂才能成为一片"多彩地带",展示着语言魅力,充盈着人性光辉;才能成为"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滋养和心灵启迪;  相似文献   

5.
真爱无痕     
殷晓林 《考试周刊》2011,(81):232-232
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是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充满爱心的老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的爱在教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有了爱,才能把我们的心血化作爱的甘泉,洗涤学生心灵上的污垢,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简侃珊 《辅导员》2010,(22):38-38
"文如其人",真正好的文章是作者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而个性就是文章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让学生的作文"个性"飞扬,充满魅力,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走出来,开辟个性化写作途径。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思想美不美决定他的文章美不美,精神的贫弱、思想的空虚、思考的缺失难以写出美文。教师评判学生的作文过程就是"发现并欣赏思想之美的过程",文章会表达作者的"思想","好思想"支撑好文章,"有思想"才能成就好文章。训练"思想之美"应该是写作教学的根本,训练美好的思想不仅可以写成好文章,而且可以成就美好的人。教师应努力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捍卫精神健康、促进心灵高贵、追求思想之美,让写作呈现的思想之美影响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美好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说:"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老舍说:"生活、思想、感情是文字的养料。没有这些养料,不管在文字上用多少工夫,文字也要害贫血病。"叶圣陶也说:"经验积聚得多,情感蕴蓄得深,思想钻研得精,才可以写成好文章。换句话说,好文章是深度生活的产品,生活的深度不够,是勉强不来的。"试问,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够,又怎么能做好"无米之炊"呢?而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恰恰又加剧了学生作文的生搬硬套和机械模仿,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拿到基本分,不惜花很多时间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追求写作速度,力求取悦阅卷教师。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对话理念的提出和确立,给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带来了冲击,有利于扭转语文课程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状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回眸我校参与"新教育"十年历程,我们先后申报立项了四个"新教育实验"子课题。欣慰的是:阅读让我校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了课堂的教学模式;阅读让我校教师的心情不再变得浮躁,心灵变得纯净;阅读让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办学水平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1]这些对话理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能真正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使他们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满堂灌"、"话语霸权"中走出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就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获得知识的幸福空间。就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心灵的敞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人格的独立与生命的舒展。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构建新型、和谐的课堂,让它充满生命的互动,那么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更为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活动必须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理解、解释和意义的获取,它是读者与作者借助文本进行的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  相似文献   

14.
认知悖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哲学和逻辑意义。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视角去分析,对认知悖论的理解就可以豁然开朗。以"意料之外的鸡蛋"、"意料之外的老虎"和"刽子手悖论"三个悖论为例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错误都根源于混淆了思维和存在,以及与思维和存在的区分相联系的两种"知道"("后知"和"预知")和两种"真"("反映真"和"预期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分析、揭示了悬而未决的芝诺悖论、贝克莱悖论和罗素悖论这三大悖论家族所暴露的自古以来就存在于科学基础理论中与"有穷——无穷"概念相关内容的缺陷。得到明确的结论:自古以来由于受"重形式———轻本体"这种错误工作思路的影响,导致了三大悖论家族的产生与不断繁荣壮大,并且无法真正认清这三大悖论的本质,决定了由它们所揭示的问题在现有科学理论体系中一直无法得到解决。本文进一步揭示这三大悖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李万保 《教师》2011,(16):11-11
一、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我们必须热爱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行为只有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教师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取决于他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他的课乃至喜欢他这个人,只有心灵才能呼唤心灵,只有人格才能赢得人格。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手段进行"填鸭式"教学,注重教师上好一堂课,学生画好一幅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差异,采用了"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周晔 《成才之路》2010,(21):74-74
教师要使学生"会学、好学、乐学",首先就要"会教、好教、乐教"。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科的特点和魅力,要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习兴趣。"你的教学真的有效吗?"已成为目前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有效的体育课堂应力求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有效开展教学交往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本文从"身正"为教学交往创造诚信的基础、语言魅力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平等真诚为学生参与教学交往积累了情感积淀、尊重和理解架起教学交往的平台几方面分析了健全的教师人格对于教学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愿望。一、用爱心感染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师有效地实施教育就要用爱心去培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