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代以来,裁汰绿营一直是清政府军政当局颇为措意的整军行为。在不同历史时段,绿营裁军的动机、手段、措施大不相同,由此而引起的裁军数量、裁军效果大相径庭,呈现出一种多质并存的状态。晚清裁军作为战略调整行为,总体而言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晚清同治、光绪间几任直隶总督相接续,与直隶练军密切相关。刘长佑创建练军制度,曾国藩整顿练军,李鸿章扩充练军并推进其近代化,直隶练军被推广到全国,成为各省练军的楷模,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至90年代的裁撤绿营是清朝开国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裁军,多重因素的纠结缠绕所产生的政治合力,主导着裁军的路径及其进程。从主观上说,清政府试图通过裁军而达到复活旧制的目的,对已经老态龙钟的绿营进行自我完善与调节,而不想从根本上否定绿营兵制。客观上裁军仅仅是局部的改良,是在原有体制内的修补、回旋和苟延残喘,未能挣脱原有体制的束缚。裁军目的的单一性和有限性,留下了种种后遗症,预示着更深刻的混乱和制度断裂,并在不久的将来引发更大的裁军风暴。  相似文献   

4.
晚清直隶省在办理警政的过程中,创设全省警务处,统辖全省警务。直隶警务处在推动全省警政建设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督促各属警政建设;制定章程,整顿划一全省警政;督促各州县定期召开巡警会议,会商警务事宜;推动巡警教育,规范警兵来源等。  相似文献   

5.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洋务运动背景下,清政府开始整饬营伍、变革兵制,希图通过简器练兵以自强,其中,裁军是变革兵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清政府的裁军对于减轻其财政负担,促进军事改革、提高清军战斗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裁军也成为造成晚清会党蔓延,土匪猖獗,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晚清直隶官员对教案的态度分为袒护教会和打击、限制教会两种,以前者为主;士绅在教案中作用主要是制造反教揭帖,参与教案。官、绅在教案处理中既有一致性,也存在着矛盾。  相似文献   

7.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机构,在清代中期以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政府在管理和经费等方面的干预,书院教育僵化、陈腐,严重缺乏生气。近代以后,清政府兴办洋务,传统的书院教育难以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书院改制势在必行。当时天津、保定等地的著名书院都相应地做出举措来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变革,为近代直隶教育的纵深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如何摆脱财政困境成为晚清各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晚清直隶总督在探索解决财政问题的同时,理财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从“讳言理财”到“为言利辩护”;从主张“赋出于田”到“赋出于商”;从“着眼国内”到“放眼世界”,不仅首先尝试发行直隶公债,而且大 胆引进外资,为直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创设巡警是晚清新政的重要内容,直隶是举办巡警最早、成效最大的省份.直隶巡警源于保定,发展于天津.州县巡警则天津举办最早.直隶省州县巡警的发展具有天津向周边辐射的特点;各地仿照天津经验,都实行分区管理;由于经费是本地筹措,绅士在举办巡警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各地财政状况不一,导致巡警员额受到经费不足的严重制约.直隶巡警开中国近代警政之先河,但同时又激化了国家与基层社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建筑符号、官箴警语、廉政实例等为代表的廉政文化资源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载体多元,是清代地方衙署廉政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目前的廉政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直隶是创办农学堂,发展近代农业教育最早的省份之一。直隶农务学堂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农务学堂的兴办,不仅为直隶各地培养了许多懂得农业科技知识的人才,而且推动了近代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捻军失败后,因直隶善后问题而在清政府高层中引发了淮军等勇营武装能否留防直隶的论争,最后以“直隶附近京畿并两陵重地,宜用兵而不宜用勇”而否决了淮军等勇营武装留防畿辅之议。然而,以天津教案为肇端,随着外来侵略势力对畿辅地区一波又一波的武力威胁,清政府迅速对淮军开启了大门,随后淮军等勇营武装开进直隶,并落地生根,成为宿卫雄师。直隶地区不同武装力量的迅速转换,标志着在国际风云的冲击下,清政府不得不进行被动的因应和调整。  相似文献   

13.
高宁 《宜春学院学报》2014,(2):49-53,61
育婴堂是有清一代设立的最为普遍的慈善组织,目的在于救助父母无力养育或被遗弃的婴孩.作为清代重要省份之一,直隶地区各州县遍设育婴堂,无论规模体制均超前代,其发展领北方地区慈善事业之先.育婴堂在行政管理上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经费筹措上开辟了多种渠道,实现了经费来源多源化,保育救助方面对乳妇的管理措施规范,对婴孩的保育措施周到细致,弃婴出路安排也有多种方式,实现了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后,中国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形成历史上罕见的留日运动。直隶省是清末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游历官绅较多的省份,在北方各省中更是遥遥领先。这既得益于清政府的政策支持,直隶地方官员的积极响应,也是适应了直隶新政对人才的需求。留日人员归国后,为清末民初直隶新式教育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清末不足十年的时间内,广东新军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再由少到多的曲折发展过程。就其规模而言,一直在一个混成协的规模上徘徊,在辛亥革命前夕,仓促成镇,事属应急。广东新军也就保留了不少的旧式成分。但还是体现了新型军队的某些特质及近代化的趋势。新型的官兵群体,专门的参谋机构,近代化的武器装备及集中驻防、新式训练方法等,都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化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清末"新政"兴办新式学堂期间,直隶各类大、中、小学堂和众多专业学堂相继开办,唯独商业学堂尚付阙如。直至1906年,直隶的商业学堂终于兴办。直隶开办商业学堂的特点是由地方商会出面操持,由于适应了客观需要,一些县、镇亦有兴办,由此使培养商业人才在传统的"学徒制"之外又增添了一个符合近代文明的培训形式。  相似文献   

17.
清代历任直隶总督对保定莲池书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历任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的院长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莲池书院的发展过程中,图书建设、学院经费、课程管理、考课、讲学等多方面,直隶总督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在任职期内对书院在嬗变中所做的调整及改革的努力尤为突出。政府与社会的合力是莲池书院兴盛与转型结局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