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掌握要求1.了解溶质与溶剂、悬浊液与浮浊液的概念;溶液、悬浊浪、乳浊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关系;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与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物质的结晶、结晶水合物;混合物的分离及其方法──过滤、结晶。2.理解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溶解度的概念。3.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二、知识体系三、内容辅导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2溶质、溶剂、溶液学习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要抓住三点:(1)抓住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特征是“均一”、…  相似文献   

2.
一、弄清活动目的开展有效的科学课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弄清教材安排的每一个活动的目的。例如《温度和温度计》一课,有些教师没有明白教材安排比较4杯水冷热的意图,机械地按照教材开展比较4杯水冷热的活动,结果用时过多,导致后面的重点教学内容反而赶进度,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开展探究。  相似文献   

3.
考点一溶液概念、组成、特征掌握这一考点最根本的是掌握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中考试题围绕这一主题,往往给定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其是否属于溶液;根据溶液的组成,判断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以及分析溶质和溶剂量  相似文献   

4.
5.
一、复习要求1 常识性介绍 :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过滤、结晶等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 ;风化 ,潮解 .2 了解 :溶液、溶质、溶剂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曲线 .3 掌握 :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知识结构  三、主要内容提示1 溶液的概念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准确、全面理解这个概念 ,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溶液的组成 :溶质与溶剂 .溶质是被分散、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体系二、内容辅导1.要理解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团体溶解度、质量百分比浓度等几个重要概念的含义,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如对于溶液这一概念,必须抓住下列几个关键词,并理解其含义:1)均——’——指溶液各处组成完全相同,浓端一样;2)稳定——一指的是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3)混合物—一指的是溶液体系中至少由两种物质成分组成。同时还要明确,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仅为一种。2.要明确溶液分类的依据。门)按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再溶解溶质,把溶液分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要注意,…  相似文献   

7.
知识体系定义【内容辅导】(一)要理解溶液的概念、特征、组成及其与浊浪的区别1.溶液定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和物。2.溶液有三个重要特征:均一、稳定、澄清透明。3.溶液是由溶质分子(或离子)、溶剂分子及溶质的水合分子(或水会离子)组成的。4.浊液中分散的是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它们都是许多分子的聚合体,受重力作用久置会沉淀或分层,所以,浊液跟溶液均一、稳定、澄清的特征完全不同。5.要会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及溶剂。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可以是水,还有酒精、汽油等…  相似文献   

8.
梁永军 《甘肃教育》2011,(14):73-73
新课标背景下的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等多方面的熏陶,但由于古代诗歌涉及到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典故和古人特殊的思想情感,所以成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而诗歌鉴赏又有特殊的鉴赏要求和答题规范,所以得分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诗歌鉴赏的学习提出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9.
表面积和体积是空间几何体的两个重要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需要对空间位置关系有准确的把握,同时合理运用轴截面,适当构造几何体,充分利用转化思想,从而使问题获解.  相似文献   

10.
正确使用词语,是建立在准确把握词义的基础上的。词义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意字面意义和引申、比喻意义。有的词语的字面意义就是它的常用意义,这种词语掌握起来没什么难度,如:为非作歹、洗心革面、一劳永逸等。但有的词语字面意义通常不用,而常用它的引申或比喻义,成语如: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逐渐达到更高的水平)、芝兰玉树(比喻有良好教养的优秀子弟)等;双音词如:眼红 (见了名利或好东西都想占为己有)、骑墙(比喻立场不稳,站在中间,向两边讨好)等。  相似文献   

11.
12.
余辉 《福建教育》2009,(8):56-57
教师只有读懂《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使创造性地用教材成为可能,才有可能抓住教学的核心目标,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为凸显数学知识的本质服务。  相似文献   

13.
推断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阅读过程中的再创造,属于逻辑思维,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理性色彩。下面请看一道高考模拟题:(阅读原文有删节)暴露于过冷、过热和重金属环境下,会让蛋白质受损,并破坏它们的正常结构——这往往会导致细胞死亡。不过,细胞拥有的一种特殊机制——热休克反应,却可以帮助  相似文献   

14.
陈新国 《考试》2010,(7):23-25
对古诗词的考查,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相似文献   

15.
16.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贯穿发展观的各方面内容,并将融贯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其实质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对横向与纵向的重大战略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正确的处理;统筹兼顾则是具体贯彻实施这一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三个层面的内容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是转变发展观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应深刻认识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区别;经济增长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区别;优惠政策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区别;政绩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它是整个数学宫殿的基石,任何数学公式、定理和法则都孕育在数学概念之中。能否做到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用肯定或否定等不同形式进行变通与比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根本所在。方法是表,概念是本。只有理解深刻,才能灵活运用。而现实是,学生普遍存在忽视基本概念,一味追求解题方法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学术层面着重探讨了“以人为本”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认为“人”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和人民两层含义;“本”主要是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主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