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题目:将灯L1接在电压为6V的电路中,其功率为6W,若保持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再在电路中连入灯L2使电路的总功率为9W,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连接方法正确的是()。ABCD公式推导: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处处相等,设消耗的总功率和分电阻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UI、P1=U1I、P2=U2I……Pn=UnI将串联电阻消耗的功率相加得:P1+P2+……+Pn=U1I+U2I+……+UnI=I(U1+U2+……+Un)又因为U=U1+U2+……+Un即P1+P2+……+Pn=UI=P,由此可见: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分电阻消耗的功率之和。图中A和D选项都是串联电路,其中D选项的总功率为12W故…  相似文献   

2.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巧用比例式,可以简洁解答有关欧姆定律的一类电学题。 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a、b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电路中的电阻为R,电流表的示数为I.若  相似文献   

3.
题目如图1所示,闭合电路的电动势为 E,内阻不计,外电路的电阻 R_1与 R_2并联,且R_1>R_2,电流表的内阻为 R_A.将电流表接入电路的 a 点(即串联于干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I;若将电流表接入电路的 b 点(即与电阻 R_1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 I_1;若将电流表接在 c 点(即与电阻 R_2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 I_2;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相似文献   

4.
[题目]小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驶60千米,比第二小时多行驶1/4在这两个小时正好行完全程的1/5.  相似文献   

5.
[题目]小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驶60千米,比第二小时多行驶1/4,在这两个小时正好行完全程的  相似文献   

6.
填电表题是初三物理电学部分的重点和和难点,近年来各种考试题中常见这类题。判断分析这类题要求学生既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如何利用电学规律,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题呢? 一、正确认识两表的内部结构及对电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热点,这也为物理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同时也对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下面笔者将就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道电学题通过转换思维的方法,巧用“变换法”来解答它。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电学的某些计算题中,若依据电路的特点和规律巧用“比例”求解,既可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又可使解题过程简单、快捷。下面笔把这方面的问题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有些数学题目,没有明确的计量单位,而影响我们的计算。如果我们用“份数”来表示其单位,就容易找到解题方法。如,一道?题:绿草茵茵好牧场,一个恰好吃1月(30天),两牛  相似文献   

10.
分析 这道题是第十六届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的第六题,而且是含有半导体特征的恒压源电路,而半导体材料二极管特征曲线呈非线性变化,这个问题与中学生常见的稳恒电路有明显区别,导致一些考生难以找准切人点.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是恒定电流,在稳恒电路中路端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呈线性变化.那么如何应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这个新问题呢?下面通过对一道稳恒电路例题的解法进行联想,  相似文献   

11.
端值法是一种特殊的解题方法,它是利用物理变化的连续性的特点而提出的。这种方法常用于解答或讨论某一物理量“如何变化”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某些数量看成一份或几份的数,找到份与份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例1某次数学竞赛设一、二等奖,已知甲、乙两校获奖的人数比为6:5,两校获二等奖的人数总和占两校获奖人数总和的60%,两校获二等奖的人数比为5:6,问甲校获二等奖的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13.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它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利用菱形的对称性,可以说明某些线段、角相等或说明三角形全等.  相似文献   

14.
在处理几何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将图形或图形中的某些部分通过对称变换,变到一个适当的位置,以便于发现图形元素的关系,开拓思路,使问题获得解决.现举例如下:1利用对称点求解例1设A、B是直线a同侧的两定点,定长线段PQ在a上滑动,问PQ停在什么位置,使AP PQ QB的长最短?分析如图,作点A关于a的对称点A',过B作BD//a,且使BD=PQ,连结A'D,过B作BQ//A'D,使A'D、BQ分别交a于P、Q.这时AP PQ QB的长最短.2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例2已知:如图,直线a同时垂直平分线段AB和CD,M、N分别是AC和BD的中点.求证:∠CAD=∠DBC.分析要证明∠CAD=∠D…  相似文献   

15.
恰当地利用“1”及其变形、代换等,常可使某些看似麻烦或无从下手的问题容易求解,令人拍案叫绝.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题目]一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圆柱比圆锥多8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相似文献   

17.
有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从份数入手分析,还能找到最佳解法。例:六年一班上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8。本学期转入女生6人,这时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9。上学期全班有学生多少人?眼一般解法演找不变量,转化单位“1”由于本学期转入女生6人,因而全班人数随之发生了变化,“38”和“49”的单位“1”不同,不能直接建立数量关系。但是,从题意中不难找出男生人数是个不变的量,因此应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由“上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8”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8÷(1-38)=35;又由“本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9”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9÷(1-49)=4…  相似文献   

18.
19.
<正>中学物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一些规律需要我们自己理解、分析和总结。中学物理知识侧重从实物抽象概念出发,比如质点、电荷等电学知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电学实验的解题规律,从而将物理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客观上掌握更多物理知识。中学物理教材中涉及的实物和图像能够以更为形象、生动的方式来表现物理知识,提高我们的物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各种义务教育学段的新教材,对“概率”计算,普遍采用的是树状图法和列表法.这两种方法,直观具体,操作方便.但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近年在一些省市的考题中,出现了大量用树状图法和列表法解决“概率”计算的并非最佳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