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久违的新鲜气象。但有些教师谈“新”雀跃,有些教师却谈“新”色变,这是为何?据我分析,“雀跃”的教师认为新课程讲什么由学生作主,怎么讲也由学生作主,觉得自己可以无担一身轻,故而“雀跃”“;色变”的教师认为新课堂不能再讲教本教参了,形式和内容都要堂堂出新,节节有异,故而谈之“色变”。其实这两种非常态的心理都是被课改实施中的几个误区诱导的。走出了这几个误区,就会发现:新课改,其实并不难。误区之一:课堂形式化观摩现在的课改课,动辄声光电,课堂形式花里胡哨…  相似文献   

2.
长期坚持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语文难教,学生厌学。实际上广大语文教师为了上好课,花了大量时间,费了很多心思备课,然而并不投学生所好,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学反而越低,因为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堂都是“以教师讲析为主”.老师在小小讲台上大包大揽.就象演独角戏.有时学生连观众也不想当.常常出现“老师讲累.学生想睡”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关于合作学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来自于新课改的课教学的观察。问题一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常见的作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一个问,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顺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那,这样的分组是否合适﹖合作学习分组有什么讲究吗?问题二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抛出个问题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似乎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几钟后,教师宣布:“讨论结束,请小代表往往是固定的发言”,学生张口就是:“我觉得……”或“我认……”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教师只是在讲台上等候,或做自己的事比如,准备下一…  相似文献   

4.
不少学生一动笔写作文,总是觉得没有材料可写,普遍存在“等米下锅”或“无米下锅”的现象。那么,教师如何把作文的“活”素材搬进课堂,为学生“送米下锅”呢?一、在课堂上动手学做。有的学生写家务劳动的作文过于简单,几笔就带过。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5.
许多教师十分注重课前的教学设计,而往往忽视了课后的教学反思。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笔者觉得“问课”就是一种简单有效、值得推介的教学反思。当一个教师在走出课堂之际,在办公室偶坐片刻休息之时,不妨对自己刚刚经历的课堂教学作个简单的“回放”或“反思”,问上一两个问题,在备课本上或是在课本上注一注、写几句,抑或留住精彩,抑或  相似文献   

6.
龚悦耳 《文教资料》2007,(19):21-22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母语教育,它的人文性体现在它是一门植根于民族心中的精神之学。但综观传统的语文教学,却有如下四个弊端:一是重教师轻学生。课堂活动实际上就是教师单方面的技术表演,  相似文献   

7.
在评价改革中,处于微观层面的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积重难返。有学者也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的标准和策略,但一线教师实际操作起来仍有一定难度。虽然说种种观念上的误差是导致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但研究发现,很多教师的行动与他的思想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提出改进课堂评价语言的建议,更有利于教师探索出基于学生发展理念基础上的适合自己的评价风格。一、课堂评价语言运用现状及影响以下是某二年级语文教师在上《有趣的点和横》中评价的几个片段:片段一:教师出示“丛”字的甲骨文,问:“丛字的横表示什么意思?”某生回答:“…  相似文献   

8.
一、课堂环节要适量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教学环节过于烦琐。通常,一堂课教师设计的主要环节或板块总在四五个以上,否则就会觉得内容过于单一;对一篇课文的分析角度至少要有三、四个,否则就会觉得没讲通没讲透。我听过一堂45分钟的公开课,教师设计的主要活动板块是8个。试想,平均只有五六分钟的语文学习活动怎么能做到扎实有效呢?于是,课堂上就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只给学生两三分钟自读,教师就赶着说:“读完了吧!下面……”学生的问题还没有充分解决,教师就匆忙说:“时…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绩斐然。但也不应忽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不少教师(包括一些老教师)觉得越改革反而越不会上课了。有人甚至提出这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还要不要讲,讲多少才不算满堂灌?我们说,课堂上不能没有讲,关键是要把握住讲的度。所谓“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体现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在这个界限以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超出这个  相似文献   

10.
(1)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要真正成为学生“要我学”的过程,那么,学生面对所要认识的物体或现象必须提出“我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这一机会。 比如教师可在教学引入中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关于这一方面,你想知道些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来促使学生提问。这种经常性的练习,使学生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课堂上我们是主人,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我们最想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鲍桂花 《广西教育》2012,(30):57-57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的主要手段。笔者发现,当前,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存在“问题过多”、“问题过散”、“问题过散”的“三过”现象,导致课堂成了问题的堆砌,从表面上看课堂十分热闹,实则是无效的。其实,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实施过程中有起关键作用的“度”。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度”进行有效发问,从而让思想品德课堂更高效。  相似文献   

12.
长期坚持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语文难教,学生厌学。实际上广大语文教师为了上好课,花了大量时间,费了很多心思备课,然而并不投学生所好,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学反而越低,因为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堂都是“以教师讲析为主”,老师在小小讲台上大包大揽,就象演独角戏,有时学生连观众也不想当,常常出现“老师讲累,学生想睡”的现象。吕叔湘先生20年多前就指出“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大多数过不了关。”时至今日状况依然,我们不能否认,学生语文素质的确不高。改变这种现状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开展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13.
长期坚持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语文难教,学生怕学。实际上广大语文教师为了上好课,花了大量时间,费了很多心思,然而并不能投学生所好,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反而越来越低。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析为主”,教师在小小的一方讲台上大包大揽,就像演独角戏,有时学生连观众也不想当,常常出现“老师讲累、学生想睡”的现象,尽管我不想全盘否定“以教师讲析为主”,但它的确存在很大的弊端,这些弊端直接影响着语  相似文献   

14.
常态的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依然十分明显。虽然大家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虽然我们有“学的课堂”这面旗帜,虽然有“导学稿”“学教案”,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中,还是较多的从“教”的角度去设计、去实施,不太关注学生在不在学、学得怎么样、有没有学会、有没有形成能力。也就是说,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得到落实。最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内化为他们的知识经验,这种“内化过程”的基本前提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听,不潜心记,不认真思考,就不可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是全体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一般而言,课堂上影响学生集中注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提出的评价理念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堂是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正因为熟悉就容易对某些教学现象熟视无睹,就缺乏对课堂的用心体察。许多教师经常听课,但却获益不大,原因就在于此。如果我们能够理性的分析课堂教学的内涵,采用“拿来主义”,就会使我们在分析和处理自己课堂问题时游刃有余,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听课呢?也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关注别人的课堂呢,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 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题是教学的载体,它推动着课堂教 学的进程。然而,目前的很多课堂仍然呈现所谓的“假课堂”, 满堂提问的现象还是存在,留给学生的只有狹窄的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肤浅”,缺乏“深度”。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避免这 些现象,就必须在“问题”上下功夫,用“真问题”组织数学课堂 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居李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围绕着同一话题,引起大家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意见分歧,有师生看法不一,有教师观点相左,有教师见解与语文内容或权威观点产生矛盾。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较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如...  相似文献   

19.
李会影 《考试周刊》2010,(30):58-59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课堂上有效把握好这一环节,这是需要每个语文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文本阅读的独特性出发,从多个角度阐述课堂文本阅读的方法与步骤,探讨教师如何在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课堂文本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学生真正有所学,学以致用。并且教师应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整体的素质发展,指导学生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中学语文课堂上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所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我国中学语文课堂上很少看见同学们能主动举手去问,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过份迷信。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把教材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视为金科玉律,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性不敢怀疑和反驳。这种“唯上唯书”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抹杀了学生的怀疑精神,使学生心中的疑团止于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是对学生创新激情和问题意识的一种扼杀。其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