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 ,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本文从美学的角度 ,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涵义及特点 ,意境的构成与提炼及其意境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晏王琼 《学语文》2005,(2):34-34
数字本身单调、枯燥而乏味,很难唤起审美感觉和艺术情趣。但是古代诗词作家们把它们巧妙地引入创作之中,把本属抽象思维范畴的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获得了奇妙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自《诗经》始,追求委婉含蓄的抒情,或借助典故抒情,或借助物象抒情,以求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朱春雷 《考试周刊》2010,(29):26-27
我国古代文论家历来崇尚诗词的含蓄之美。本文重点谈了含蓄之美的呈现方式及其形成的原因。呈现形式主要有:化实为虚;言在此意在彼;借古喻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崇尚含蓄美,主要有两个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悟。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诗词都是以博大的意境和深邃的道理著称于世,让人“浮想联翩”,从沉思中获得哲理,从感染中受到启迪。毛泽东诗词是作者对生活本质的认识与评价,在形象思维过程中,离不开逻辑思维,抒发情感的诗词也脱离不了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古典诗词的审美教学中,诗词意境美的欣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创造活动。要真正能够使学生对诗词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教师只能起引导的作用,而无法将诗词的内在美直接地告诉学生。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析了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提高诗词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7.
清人陆以湉指出: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中写"怒发上冲冠"不愧为"独有千古"的大手笔,可是《晋书·王逊传》的作者写"怒发冲冠,冠为之裂",就滑稽可笑了。为什么同样描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前者使人感到严肃、真实,而后者却使人觉得荒唐、虚假呢?因为前者虽然不全合事理,却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人在感情异常激动时,确有毛发竖立情况和感觉。而后者则完全不符合事实与事理,毫无感情感觉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弱德之美"是中国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在其多年的诗词研究过程中总结提出的。在目前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2016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方面要求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但是当前的古典诗词教学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本文将用"弱德之美"这一理论来指导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为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更能体味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高中阶段古典诗词教学的现实困惑是:教师花大量时间去教古典诗词,教学却往往是低效的。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缺少对诗词本身的深入解读,也没有很好地带动学生去仔细品味。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的方法,带领学生聚焦细节,勾连全篇、涵泳咀嚼、激发想象,从而品出诗词的结构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集中体现,而在中国的古典诗词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审美观念即中和之美。中和尺度要求和谐地、适度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关系,强调矛盾的统一性,强调主体与客观的共同性。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追求所蕴藉的中和精神中和之美与今天我们提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是一种传统与继承、发扬的关系,前者将为后者的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古典诗歌的审美优势,全方位地概括语文教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将智力、能力、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育质量,更好地体现语文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屹立于翻译金字塔的顶层,诗歌翻译在翻译领域向来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备受争论.翻译名家许渊冲在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中沉淀和凝炼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一套独特的思想和技法.其很多诗歌翻译作品成为翻译中再创造诗美的经典范例.该文通过不同层面对许渊冲诗歌翻译进行解析,探求其翻译中美的再造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是在模拟自然山水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是天然的自然风景和人造的物质环境综合而成的立体空间艺术。园林美,是生活化和艺术化了的自然美,是自然化和景观化了的艺术美。叠山理水是园林美的重要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4.
《商洛学院学报》2017,(3):66-71
基于"古典理想之现代重建"的组诗《天生丽质》,融会中西、汲古润今,以现代汉语抒写出余味悠长的古典诗美,故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探析诗人在字构、句构、篇构上对古典诗美的建构艺术。  相似文献   

15.
司空图著的《二十四诗品)所体现的哲思美是《诗品》在整体内容上对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贡献。(二十四诗品》的哲思美主要体现在它对“体”和“用”、“形”和“神”,“真”与“素”等几对关系的探讨上。司空图现实生活中儒家诗美理想的无法实现是他转向追求玄虚诗美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词中人说话讲求方式,讲求艺术,使自己的情感或心意表述的更委婉、更丰富、更含蓄、更深刻,让读者从有限中去品味无限。品味愈久,愈觉其千回百转,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7.
苏州园林大到总体设计,小到一窗一砖一瓦上的图案,尽管形态各异,却不约而同地体现着象征美。从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象征、植物象征、动物象征、器物象征、符号象征、颜色象征、数的象征等园林象征美的探索,可以看到文人士大夫和平民百姓的审美情怀与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自然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作品表现了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的美质;二是音乐作品抒发了真实自然的情感。这两类音乐作品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前者能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并从中寻找到生命的乐趣;后者能让人们用心灵去感受真实自然的美好,并从而达到与真实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意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诗歌中。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独特魅力,使中国古典诗歌以其具体、形象性而著称于世。本文通过中外诗歌的对比,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具体直观性凝炼性、丰富性以及象征意义等特征。而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得以成为世界各国诗歌中一颗耀眼明珠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20.
阿袁小说描述的大多是大学校园里的生活,她以女性独特的眼光,从容细腻地剖析着饮食男女在当下社会中自我异化的欲望情感,而且这种情感还带有多重性与许多不确定性。阿袁擅长用传统的人文精神滤去现实物质表面的粗糙和琐屑,让遗落已久的古典韵致走进现代世俗生活。阿袁将文言的凝练、古朴、典雅和白话的流畅、犀利、通俗高度融合,使古典诗文与当代小说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妙趣,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