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是学永恒的命题,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城、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有不同的表现。本比较分析了两篇标题都为《爱是不能忘记的》作品,认为这两篇作品在内容、人物性格、审美风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同一主题下,作品的表现方式存在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女作家张洁同志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在《北京文艺》一九七九年第十一期发表后,在评论界引起了不同意见的讨论: 黄秋耘同志在《关于张洁作品的所想》(见《文艺报》一九八○年第一期)一文中指出:“这篇小说并不是一般的爱情故事,它所写的是人类在感情生活上一种难以弥补的缺陷,作者企图探讨和  相似文献   

3.
母女关系是莫里森关注的焦点,而爱与爱的缺失是其作品着力表现的主题,她的新作《慈悲》也不例外。依照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从爱的缺失、爱的寻找和爱的回归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小说中所体现的女儿对母亲的依恋,以期找到奴隶下一代走出伤痛获得救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的作品,全书共一百篇文章,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作品从小学生安利柯的视角记录了小主  相似文献   

5.
作 家 档 案 张洁,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幼年丧父,从母姓.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自1978年在"伤痕文学"大潮中以一篇《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之后几十年间笔耕不辍.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太阳》《无字》,小说、散文、随笔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  相似文献   

6.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的作品,全书共一百篇文章,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作品从小学生安利柯的视角记录了小主人公每天所过的生活和所接触到的人。这里谈的“爱”,不抽象,“爱”的对象非常具体,有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我之爱,也有父母、师长、朋友的小我之爱。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寻找救世药方,得到答案是“爱”。“爱”在不同时期作品中表现不同。童年的“爱”是纯洁、朦胧的;青年的“爱”明确指向下层人民,带有施舍意味;到创作中期,“爱”进一步深化,肯定人民,赞扬人民;到晚年世界观转变后,“爱”的思想成熟,爱一切人。这种“爱”实质上是原始基督教中的博爱。他的爱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现实中行不通,同时也具有进步性,它深化了托尔斯泰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世界上,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有爱是不会忘记的。爱像一簇簇闪着动人银色的沙枣花儿,盛开在老外婆记忆的荒漠中……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接触刘墉,是坐在一个宁静的小书屋里;第一次读刘墉的作品,是躺在舒适的床上;第一次被刘墉的作品所感动,是靠在那窗前的椅子上。那一篇篇清新晓畅的散文,无不流淌着一股浓浓的情和爱,在我心中埋下脉脉温情的种子。无论什么季节,只要一读刘墉的书,就算足不出户,也能让人体验生活万象,让人感受世间情爱。读刘墉的书,捧腹大笑不足为奇,失声痛哭不足为怪。记得第一次看刘墉的书,就是那篇《小白狗》感动得我痛哭流涕。动物对人的爱,人对动物的爱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只需要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和一些会心的微笑。在刘墉的书中写亲…  相似文献   

10.
从浩渺的历史长河中窥探教育,不难发现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伴随着人文因素的陶冶,循环着爱的教育.这种教育体现在语文学科中,通过文本内容传达出的不是单调、乏味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篇篇富有人文内涵的作品将爱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爱在身边     
每个人的身边有着相同却又不同的爱,说它“相同”,是因为每个人都享受着家人的爱,师长的爱,朋友的爱。说它“不同”,是因为爱存在的方式不同,每个人对爱的领悟不同。浓浓亲人爱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亲人,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可为什么我们还抱怨不停?总说他们不体谅自己,不了解自己,罗罗嗦嗦。其实,这都是爱的表现,只是我们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教学是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的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收获幸福,实现人生价值。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告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请记住爱是不能忘记的。  相似文献   

13.
"爱的哲学"是一种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在她早期、中期还有晚期的创作中都集中表现了母亲之爱、儿童之爱、自然之爱这三大基本主题。冰心是慈爱灵魂的布道者,她的存在,丰富了"五·四"文化的精神高度。她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仍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洁的短篇小说名作《爱,是不能忘记的》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引起激烈争论。论文将之辨认为一个微型成长小说文本,并重新放入当时的社会语境及相应的文学史序列进行重读,指出这篇小说尽管提及了革命者成长的故事,可是置换了原有成长小说中爱情部分的人物表,从而完成了对革命者爱情生活的追述和补偿,这是引起争论的重要原因。从这篇小说在成长主题、叙事模式、人物关系的处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十七年”文学的承续性和差异性,管窥“新时期”与“十七年”之间的断裂与连接的复杂情况。同时,《爱,是不能忘记的》改写了“十七年”文学的成长文本,还为接受了这一成长文本教育的几代人编撰了自己的爱情成长宣言。  相似文献   

15.
在澳大利亚土著女性生命故事中,《我的位置》和《别把你的爱带到城里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展示土著民族在当代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这两部作品都表达了对土著民族能否继续生存的关注,评论界为此也常把二者相提并论。然而,就土著民族的自我表现而言,这两部作品实际上代表了斯图尔特.豪的"表现"理论的不同阶段,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糊涂的爱     
人类的无私之爱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中体现得最为鲜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这种无私的爱却常常结出苫涩的果实,令他们深感痛心和失望。细品这些家长对孩子的爱,不难发现他们的爱走入了误区,是糊涂的爱。那么这种糊涂的爱具有哪些特征呢?1.爱的狭隘性爱的狭隘性主要是指家长的爱只投射在孩子身上,而排斥其他人。将爱聚焦于孩子身上的情况在许多家庭中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在许多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有的母亲乘车时为孩子抢位子,而置  相似文献   

17.
文本解读 本文围绕“爱”组织材料、表达主题,是一篇语言清新、语意深刻的作品。课文通过前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喀普里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两件生活小事。反应了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父爱之情。写法上由浅入深、寓理于事,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8.
爱的脚步     
这篇文章同样是写亲情,写母爱。考生在开头就对母爱的不同表现作了四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为文章下面的叙写打下了框架。静夜盖被子,是妈妈轻柔的爱;校门口的接送,是妈妈焦急等待与见到“我”的惊喜的爱;“我”犯了错误,是妈妈严厉的爱;考试时,是妈妈默默无言的关爱。最后考生把笔墨聚焦于中考,在平静中更感受到了母爱的平静与无言。结尾与开头照应,对“脚步”中的母爱进行了诗化的诠释。总之,思路清晰,结构严整,比拟恰当,照应巧妙,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相似文献   

19.
爱衣记     
前几日涂鸦了一篇小说《爱衣记》.以女孩和裙子两个视角审视自信与美丽。我认为校园小说除了写男女间朦胧的感情,还可以有许多表现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读了马雨欣同学的《神奇的万花筒》,很喜欢。它是一篇幻想小说,也可以说它是一篇童话。不管它是幻想小说,还是童话,都是幻想与爱的结合,是一篇引人入胜,且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