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的花鼓、灯戏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分为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等,风格各不相同。花鼓戏源于民歌,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  相似文献   

2.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民间小戏的总称。各地花鼓戏的名称很不一致,在湘东浏阳一带叫“采茶戏”,湘南衡阳一带叫“马灯戏”,湘西一带叫“阳戏”,湘北常德一带叫“喀喀戏”,平江、嘉禾等地叫“花灯戏”,湘中长沙、益阳、宁乡、湘潭等地称为“花鼓戏”。“采茶戏”沿用《采茶歌》的名称,“灯戏”是在灯节演唱的小戏而得名,  相似文献   

3.
龙华同志写成的专著《湖南花鼓戏研究》,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湖南花鼓戏的历史沿革、班社组织、传统剧目、现代剧目、艺术流派、音乐曲调诸方面的问题,对于研究和发展我省的花鼓戏有一定参考价值。本刊特选载其中第三章湖南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湖南花鼓戏和陕西花鼓戏同属花鼓戏剧种,由于明清移民的影响,二者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同时也存在着地域性差异.本文以长沙花鼓戏川调和商洛花鼓戏筒子戏为例,探讨二者在腔调结构上的异同,以期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域同宗音乐的发展、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一般情况下,花鼓戏的唱腔和曲调都是由山歌、丝弦小调、劳动号子和湖南地区的民间小调共同组成,属于民间声乐艺术,所以,花鼓戏的唱法与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似之处,并具有十分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由于花鼓戏声腔中包含了较多的小腔和小弯,所以,对演唱者能力的要求较高。对此,本文以花鼓戏的声腔教学为立足点,对其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湖南花鼓是流行湖南各地的一种曲艺形式,历史悠久,影响深广,为广大工农兵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湖南各种文艺形式中,花鼓在艺术表现,曲调唱腔,演出形式诸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其他文艺形式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流传广泛的湖南花鼓戏就是在地花鼓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湖南花鼓曲目丰富,曲牌众多,乡土色彩极为浓厚。早在一九二九年的古田会议上,毛主席就提倡红军士兵演唱“花鼓调”等类游艺节目。(《中国共产党红军第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戏种,湖南花鼓戏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其代表曲目《刘海砍樵》不但拥有独特新颖的演唱方式,质朴的乡音俗语,而且具有融合音乐美学、音乐民俗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的多重价值。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我国民间曲艺发展每况愈下。本文对其艺术风格、曲式特征及唱腔特点等作详细阐述以表露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呼吁人们关注民间艺术,提高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保护和支持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湘西阳戏是中国戏曲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曲调及演唱声腔独具特色,就湘西阳戏的传承、音乐特征、表演特征及现状与发展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揭示出湘西阳戏这种戏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侗戏是我国少数民族剧种之一种,流行于贵州黎平、榕江、从江,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南部侗族方言区,对白和演唱皆用侗语,其唱腔多为侗族民歌所衍变,基本上属民歌联套体式。侗戏的唱腔一般分为戏腔、哭腔、歌腔、客家腔、小调五种,其中戏胜为主要唱腔,侗族戏曲若无此腔,则不能称侗戏。戏腔,因侗戏最早使用[平腔]这一曲调而得名。平腔流行于各地,分别称为[平腔]、[平调]、[平板]、[普通腔]、[胡琴腔]。这一曲调在侗戏中用得最早,时间最长,派生发展的曲调较多,已有[老生腔]、[旦腔]、[丑腔]、[哭腔]、[…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4,(3):174-176
湖南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南境内民间小戏的总称,一直以来湖南花鼓戏音乐特点也在慢慢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城市生活的多样化以及各种新型的娱乐场所的建立,使花鼓戏一度陷入无人观看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凤阳花鼓戏戏曲音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阳花鼓戏作为濒临灭绝的地方戏曲,对它的保护必须搞清楚它的音乐素材来源、音乐结构以及演唱方式等。本文通过对现存凤阳花鼓戏曲谱和唱腔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在曲式、演唱和伴奏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为保护这一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学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凤阳花鼓戏作为濒临灭绝的地方戏曲,对它的保护必须搞清楚它的音乐素材来源、音乐结构以及演唱方式等。本文通过对现存凤阳花鼓戏曲谱和唱腔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在曲式、演唱和伴奏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为保护这一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学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右玉道情的历史渊源、音乐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并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现存的音乐形态及民间艺人的口传史料,分析研究了右玉道情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了右玉道情戏的音乐特点与音乐结构,以及借鉴其他剧种的板式,从唱腔曲调、演唱发声、乐器伴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泸溪县苗族音乐,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曲调委婉,节奏明快,格调清新,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基本不用道具,不需布景,也不需要伴奏,都是以苗族的方言和不同曲调进行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本文首先分析泸溪县苗族音乐的发展现状;然后重点分析其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进而将其与土家族音乐进行对比;最后提出保护和传承泸溪县苗族音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这个地方,关于戏曲而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就是花鼓戏,这些年它用于将湖南人的地方传统文化实施维系。对花鼓戏实施对应的探究,对于其唱腔、配器、曲牌的来源、剧种的亮点这些内容实施对应的探究,大体上是静态方面的探究。对于湖南花鼓戏这种戏曲的实际情况和别的艺术革新实施动态方面的探究和音乐形态解析方面的学术论文相对少一些。  相似文献   

16.
黄梅戏曲调婉转动听,不仅有地方戏的幽默诙谐,更给人带有清新曲调感觉,因为其唱腔优美清新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黄梅戏的长期发展中,乐队伴奏起到了重要作用。黄梅戏乐队伴奏可以很好地烘托气氛,渲染情绪,也有确立调式调性以及帮唱等作用。为了探究黄梅戏伴奏音乐在黄梅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黄梅戏乐队伴奏发展情况,对黄梅戏伴奏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扬州“花鼓戏”虽然是一种地方小戏,但它具有音乐的兼容性和独特性、表演艺术的模仿性和喜剧性、内容的多样性和世俗性等鲜明的艺术特点.扬州“花鼓戏”由于受到地理因素、观众需求和艺术氛围的影响促成了这些艺术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小曲曲牌【叠落金钱】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起初为宗教歌曲,在传唱中逐渐世俗化。其词格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在各地、各时期产生了很多称谓。内容丰富的曲词结合着风格迥异的曲调,使其衍变成为一个客观的【叠落】群落,继续在宗教活动中演唱的同时,且已渗透到戏曲、曲艺和民间器乐曲中,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重要的民间曲调之一。  相似文献   

19.
民间歌曲歌词通俗,曲调优美,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地的民间音乐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风格、题材、曲调、演唱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本文主要以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及贵州民歌《咕噜山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创作背景、音乐风格以及在教学中的演唱体会,从多方位视角审视民间歌曲在民族声乐中的重要性,并为演...  相似文献   

20.
正班级合唱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和训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它是一种集体性的演唱艺术,更是一种音乐要素、音乐技能技巧性较高的综合艺术,对丰富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班级合唱具有普及性、集体性的特点,班级合唱教学中,让学生根据不同曲调和不同的意境在合唱排练、合唱欣赏、合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合唱作品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